不想讓主機佔用太多桌面空間、但又想保有高效能可以享受電競人生…,那或許這款來自創新求變的 ASUS TUF GAMING T500 電競桌機會是相當合適的新選擇!
ASUS 向來在產品創新開發上有著與眾不同的點子,這次則是透過採用非傳統的設計方式,來挑戰電競主機的刻板印象,這款掛上 TUF GAMING 剽悍定位的 T500MV 透過緊湊型設計,採用行動版處理器並搭配獨立顯示卡,在小機殼空間內創造高效能散熱以及絕佳的運作性能,玩遊戲可以輕輕鬆鬆、不用大主機、不佔空間,透過美型外觀與透明玻璃側面打造獨具的 RGB 個人電競魅力。
這次就來試試這款定位剽悍,以機甲風格打造的酷炫小鋼炮主機 ASUS TUF GAMING T500 電競桌機吧!

ASUS TUF GAMING T500電競桌機開箱
外箱除了採用環保紙箱材質、設計上也是極簡風格的只有印上 ASUS、TUF Gaming Logo 以及標示了 Desktop 等字樣,同時,印上外箱上的 STURDY 與 Pursue youthful adventure / A Life without limits 除了彰顯 TUF 的剽悍定義、也代表了無限人生、追求青春冒險的勇往直前意涵。
拆開後可以看到固定的相當妥善的主機本體,另外還有 2 個配件盒,一盒裝有電源線、保固卡、安裝指南說明書以及印有 ASUS Logo 的滑鼠墊,另一盒則是有線版鍵盤/滑鼠組,就差補上一款同樣是 TUF GAMING 的電競螢幕就算集齊大全套了。



這款 TUF GAMING T500 電競桌機的實際型號為 T500MV,機身外觀顏色為 “日蝕灰”,至於規格面目前官方一共提供有 2 款處理器對應搭配:
● Intel Core™ i7-13620H Processor 2.4 GHz (24MB Cache, up to 4.9 GHz, 10 cores, 16 Threads)
● Intel Core™ i5-13420H Processor 2.1 GHz (12MB Cache, up to 4.6 GHz, 8 cores, 12 Threads)
顯卡方面則是提供有 3 款可以選用:
●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6GB GDDR6 : 1x DP, 1x HDMI, 1x DVI-D
●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DUAL 8GB GDDR7 : 3xDP, 1x HDMI
● NVIDIA GeForce RTX™ 5060TI DUAL 8GB GDDR7 : 3xDP, 1x HDMI
記憶體則是提供有 2 組 SO-DIMM DDR5 插槽可以擴充,最高可支援 64 GB容量,SSD 則是有可以選擇 512GB 或是 1TB M.2 2280 NVMe PCIe 4.0,並且具備有 2 組 SATA 6Gb/s 可擴充儲存容量,其他像是無線網路 Wi-Fi 6 / 藍牙 v5.4、7.1 聲道音訊等也都有具備,主機前端 I/O 埠提供有 2 組 USB 3.2 Gen1 Type-A 與 1 組 USB 3.2 Gen1 Type-C 插槽以及 1 組 3.5mm 複合音源插孔,背面輸出端則是有 GigaLAN RJ-45 乙太網路、HDMI 1.4、DisplayPort 1.4、音效插孔、USB 2.0 Type-A x4 與 Kensington 鎖孔等,基本上對於玩家來說也算該有的都有了。

實際來看一下這款 T500MV 主機本體,整體的尺寸大小為 155.5 x 296.4 x 347 mm,正面採用帶有 X 設計意涵的立體造型與直立格柵,側面則是採用特殊設計的造型側透玻璃,設計靈感則是來自機甲動畫,透過融合大膽線條與未來感、展現科技風與硬派強悍氛圍,配上獨特的 “橘黃色調 RGB 燈效”,創造獨具一格的視覺美感,與主機同處遊戲戰局中、砍怪殺敵怎麼玩都是爽度滿點!







主機局部特寫!





另外,在耐用度方面也與之前推出過的 TUF Gaming 系列機型相同,符合 MIL-STD-810H 軍用標準,經過衝擊、高海拔、極端高低溫、振動測試等考驗,確保玩家在長時間使用下也能穩定運作。

相比一般自行 DIY 的主機來說,算是屬於較小型體積的緊湊型版本,畢竟一般大都選用中塔式尺寸,不過若對比這款 T500MV 的話就會明顯看出 T500MV 的確整體小了一大圈,大概是介於一般 Mini-ITX 與中塔式之間的大小,甚至跟一些設計款的 ITX 主機相比也僅略大一些而已,但 T500MV 可是有支援獨立顯卡設計,光這點就足以應付玩家對於遊戲端的需求。
實際來看一下主機的內部,小編手上這款 T500MV 採用的透明側板版本,採用 Intel Core i7- 13620H 處理器並搭配 SO-DIMM DDR5-5600 16GB x2 記憶體,SSD 則是 1TB 容量版本,顯示卡則是 NVIDIA RTX 5060 Ti 這一款,算是系列中的高階規格了。
拆開透明側板也很容易,動手轉開後面的固定螺絲就能輕鬆卸下,然後就能一眼看到整個內部的樣貌;CPU 位置上方採用了熱管設計延伸至後端的風扇上,SO-DIMM DDR5 上方則是有做了視覺蓋板遮擋,ADATA 1TB M.2 2280 就是裸裝設計了 (Legend 860 有散熱片),Wi-Fi 6 無線網路則是採用 M.2 模組搭配 (RTL8852BE 方案),至於顯卡則是 ASUS GeForce RTX 5060 Ti DUAL 這片,最底下的電源供應器則是採用 500W 規格 (Lite-On),也是有通過 80 Plus Platinum 白金認證。








實際上機與效能測試
就規格面上來看,不難發現 T500MV 是搭載筆電版的 Intel 第 13 代 H 系列處理器,具有高效能、低功耗的優勢,拿來用在緊湊型的小塔式主機中也算是不錯的搭配方式,特別是可以配合一般顯卡使用就能發揮滿血性能,對於桌面空間不大、又想擁有高效能表現的玩家來說算是頗為恰當的選擇。

一開機進入 Windows 11 就可以看到預設的 TUF Logo 桌布,硬派風格十足!

基本系統資訊如下截圖所示,除了 1TB SSD 已安裝部分應用軟體後還剩餘有 954GB 可以安裝多款遊戲之外,顯示卡 ASUS RTX 5060 Ti DUAL 8GB、DDR5 16GB x2、處理器 Intel Core i7-13620H 等也都一一列出,作業系統版本為 Windows 11 Home 24H2。

在裝置管理員的列表中可以看到更多內建的硬體資訊,包括採用的 1TB SSD、有線網路 Intel I219-V GigaLAN、Realtek 8852BE Wi-Fi 6 無線網路、藍牙、Intel UHD 內顯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 顯示卡等。


先透過 CPU-Z 來檢視一下基本資訊,除了採用的是 Raptor Lake 核心的第 13 代 Core i7-13620H 處理器、提供 6P+4E 共 16 核心架構外,記憶體也採用了 Samsung SO-DIMM DDR5-5600 16GB x2 來搭配、時序方面則是 CL 42-42-42-82。




簡單試一下 Bench 的效能部分,單核獲得 787.4、多核獲得 7392.5 分,大體比起內建資料庫數據中的 Intel Core Ultra 155H 成績要略優一些。

至於顯卡部分則透過 GPU-Z 來檢視一下,從偵測截圖可以看到獨立顯卡方面採用的是 ASUS GeForce RTX 5060 Ti 8GB 版本,預設頻率為 2407MHz、Boost 頻率為 2572MHz,驅動程式採用目前最新版的 v581.08,內顯則是 Intel UHD、順便提供做為參考。


處理器性能表現分別採用 Cinebench R23 以及 Cinebench 2024 這兩款來驗證一下,R23 測試獲得單/多核成績為 1790/16120 pts、2024 則是測得單/多核為 106/920 pts。


從 3DMark 項目中的 CPU Profile 也可以看到核心表現的成績,單核心獲得 1023 分、最大核心則是獲得 8128 分。

換到 Geekbench 6 的 Benchmark 測試,CPU 的單、多核成績分別獲得 2523、13849 分,GPU 表現則是 OpenCL 獲得 145522、Vulkan 獲得 136366 分。



記憶體方面雖然採用的是 SO-DIMM 設計,但 DDR5-5600 仍發揮不錯的讀寫性能,在 AIDA64 中測得讀取、寫入、複製這三項達 75546、72872、70029 MB/s,延遲則是 95.8 ns。

主機內預裝的 M.2 SSD 採用的是 SLEG-860-1TBI-S58 1024GB,也就是 ADATA Legend 860 這款 PCIe Gen 4×4 的 1TB SSD,從 CrystalDiskInfo 中可以查看相關資訊,基本 Idle、一般運作下的溫度約在 38℃~42℃ 之間,持續長時間全速下大概會拉高至 46℃ 左右。

透過 CrystalDiskMark 來看一下讀寫速度,從測試中可以看到讀取、寫入速度大概是落在 6179、5424 MB/s 左右,比起官方標示的 6000/4000 MB/s 要高出不少,Mix 混合模式下也有 4337 MB/s的表現。

以 3DMark 中的 Storage Benchmark 來測試的話,可以看到平均頻寬落在 515.51 MB/s,遊戲載入如 Battlefield V 則是達到 971.98 MB/s,紀錄、安裝、儲存等大概都有 200 MB/s 以上,總分則是獲得 3001 分。

由於有搭載獨立顯卡,因此遊戲、影像創作等方面基本上也比採用內顯要好上太多,而且以 ASUS GeForce RTX 5060 Ti 的表現來說,也能為玩家帶來不錯的運算效能,在 3DMark 的各項測試上也都有基本水準之上的演出,

而 Solar Bay 與新登場的 Solar Bay Extreme 這兩項也是有著不錯的成績,Solar Bay 總分為 73646、Graphics test 為 280.03 FPS、Section 1~3 的表現也分別有 294.93、281.11、262.21 FPS;Solar Bay Extreme 則是獲得總分 14831、Graphics test 成績 103.72 FPS。


另外,在 CrystalMark Retro 的部分可以看到綜合成績為 26241,其中 CPU 單核表現為 12261、多核成績為 134945,硬碟的循序/隨機讀取為 38525/899、循序/隨機寫入為 50981/2609,2D 與 3D 成績也表現不錯。

目前正夯的 AI 運算支援表現也透過 Geekbench AI 來檢視一下,從數據列表中可以看到採用 CPU、內顯與獨顯的差異,在有了 ASUS GeForce RTX 5060 Ti 的加持下,跑 AI 也是 OK 的啦!

既然是電競主機,又加了 ASUS GeForce RTX 5060 Ti DUAL 獨立顯卡,那玩玩 3A 大作應該也是很合理的吧!在《黑神話:悟空》的部分,1080p 解析度下、畫質等級「高」、關閉垂直同步以及全景光追、超取樣清晰度設定為 50,平均幀率測得 130 FPS;1440p 解析度、同樣是超取樣清晰度 50,則是測得平均幀率 114 FPS;甚至調整為 4K 解析度、同樣超取樣清晰度 50 設定下仍有平均幀率 84 FPS 的表現。



另一款大作《魔物獵人 荒野》,在 1080p 模式下、畫質組合「高」、開啟畫格生成下的平均幀率則是達到 105.05 FPS、總分獲得 17941、評語為「可順暢地遊玩」,即便調到 1440p 解析度下仍能維持 81.47 FPS 與 13871 總分以及同樣「可順暢地遊玩」的評等表現。


整體來說,實際試用體驗感基本上算是相當不錯的,以一般玩家的使用狀況來論的話,算是可以應付大多數的使用需求,上網、追劇、文書處理這些都算小 case,輕量影片剪輯等創作面也沒問題,如果是遊戲電競等則是透過獨立顯卡的支援下算是可以穩定運作無誤,1080p 與 1440p 下的表現也都在水準之上。
至於噪音值方面,如果是預設模式的 “效能” 下,非全速時還算安靜,高負載狀態下會略為有感,基本上可以透過手動風扇調整來自行控制最佳狀態,這時候就記得打開已預裝好的 Armoury Crate 來做調整。
畢竟是 ASUS 主機體系,專屬的 Armoury Crate 當然是少不了!可針對各項功能、溫度等來做個人化設定,軟體的首頁選單中也提供有即時監控可以迅速查知目前運作狀態,包括 RGB 燈效部分也能直接來做偏好調整,預設為 “恆亮” 模式的橘黃色調,玩家可以自行選擇 “呼吸”、”閃爍”、”彩色循環”、”彗星”、跳躍閃爍” 等模式,或是直接透過附件的 RGB 鍵盤來作模式切換。


熟悉的 MyASUS 功能也有提供,玩家可以依需求來做各項設定。

結語
對於懶得 DIY 的朋友來說,直接入手套裝主機算是蠻便利的方式,優點是:品牌端直接裝好、拆開就能用、還不用煩惱作業系統合不合法、售後服務免擔心…,當然不同的選擇性都有不同的代價,自己 DIY 或是找店家組裝也是常見的方式,但就得從頭開始配單、選零件其實也頗麻煩,如果想挑外觀又想有一定效能表現,那同樣也是要付出較高的預算才能達成,尤其在緊湊型小主機的選擇上就更需考量如散熱效果、獨立顯卡長度尺寸、品牌保固、視覺外觀美型…等等。
相比中塔式或是大塔式主機的空間占用,小主機的優勢也相當明顯,尤其是面對桌面空間有限、又不想讓遊戲性能打折的玩家,這時候入手 ASUS TUF GAMING T500 就是還不錯的選擇,這次開箱的版本算是這系列的頂規版本,預算有限的朋友也可以選擇搭配 Intel Core i5-13420H + RTX 3050 的版本或是 RTX 5060 DUAL 等入手。
現在看文章還可以參與 ioioTIMES 的活動,有機會獲得質感隨行杯唷 → 立即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