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 AI 新世代,不只一般的桌上型主機、DIY PC、筆電、甚至掌機系列也都要掛上支援 AI 運算功能,這對於迷你主機系列也是包括在內,不光是 Intel 陣營 NUC 有具備 NPU 核心來協助提供 AI 算力,AMD 陣營在這部分也透過新一代的 Ryzen AI 處理器來提供相當優秀的 AI TOPS 算力,整體表現更適合玩家入手!
ASUS 在這一領域已經浸淫多年,尤其在接手 Intel NUC 系列後也持續推出多款版本供玩家選用,這次小編入手的是具備支援 Copilot+ PC 的版本,而且採用的是 AMD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架構,下面就來實際開箱瞧瞧有哪些特別之處吧!

ASUS ExpertCenter PN54開箱
基本上這款版本早在年初的 CES 2025 上就已經正式發布,與搭載 Intel Core Ultra (Series 2) 處理器的新款 NUC 15 Pro 系列組成迷你電腦的全面布局,提供玩家在 AI PC 領域中的最佳選擇,而有別於前代系列,在設計上也直接加入 Copilot 按鍵以及指紋辨識功能,讓僅約 0.5L 的小巧機身體積中也能擁有極佳的運算體驗。
雖然在型號上有冠上 ExpertCenter,不過事實上是屬於 Mini PC 系列中的成員,基本上也分成標準款 (零組件已安裝)、Barebone 準系統等兩種版本 (處理器、記憶體、SSD、作業系統等選搭),不過這次小編入手的是標準款,已經預裝 AMD Ryzen AI 7 350 處理器、DDR5 16GB x2、PCIe Gen4 SSD 1TB、Wi-Fi 7 無線藍牙模組、Windows 11 Pro 作業系統等。
規格面的部分也提供有 2 款處理器可以選搭:AMD Ryzen AI 7 350、AMD Ryzen AI 5 340,基本上都是 TDP 40W,內顯方面也會因此而是 Radeon 860M、840M。

那就來開箱囉!外箱設計以白、灰、黑三色搭配呈現,並且直接印上實際照片,可以明確地看到印有 ASUS ExpertCenter PN54 字樣,側面以及背面有內容物的規格資訊。




打開後第一眼就是有細緻絨布包妥的主機本體,取下上層後則是底部的保固書、安全性須知以及諸多附件等。


全部的附件一覽,除了說明書、保固書、安全性須知等之外,還有壁掛用的 VESA、固定螺絲、變壓器、電源線等等。

採正方形 130mm 長度的 ASUS ExpertCenter PN54 外觀造型小巧、黑色調設計、上方採霧面風格,四周則是亮面黑色系輔以直紋設計,呈現不同的黑色風格。
有發現在正面右下角位置的指紋辨識鍵嗎?特別針對安全運算而做的設計,透過生物辨識登入、搭配內建 TPM 晶片以達到保護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安全及隱私性。

來看一下整個機身的各視角外觀,正面前端提供有電源按鍵(左)、Copilot 實體鍵 (右),其他 I/O 埠還有 3.5mm 音源插孔、USB 3.2 Gen 2 Type-A 二組、USB 3.2 Gen 2 Type-C 一組,背面則是有 2 組 DP 1.4、1 組 HDMI 2.1、2 組 2.5G RJ-45 LAN、USB 2.0 x1、USB 3.2 Gen 2 Type-A x1、USB 4 Type-C 一組 (支援 DP 2.1/PD-100W) 最大 40Gbps 以及電源輸入接孔等,算一算最多可以支援多達 4 組 4K 顯示輸出,總體來說算是擴充性相當豐富的。




機身小巧的部分光靠敘述可能不夠直觀,來個對照擺拍,對角長度比手上的 ROG Gladius III 無線滑鼠略大一絲、單邊長度跟一支美工刀差不多,迷你的 130 x 130 x 34 mm 體積、重量也僅 530g。


翻到底部可以看到四腳有圓形腳墊,中間區塊則是有正方形密集沖孔作為散熱用途,剛好與左右側散熱開孔設計一致,上方位置可以看到規格標貼,基本上就是打上型號 PN54、輸入 20V/6A 120W、各項安規等,這與附件的變壓器規格一致。
另外就是獨特設計的免工具拆卸底蓋設計,可以在下圖中的左側位置看到一組鎖定鍵以及一組 Push 鍵。



除了外觀迷你、美型之外,有別於一般迷你電腦要拆卸 DIY 更換零組件的不便性 (通常得拆螺絲才能開啟、也有可能破壞保固),ASUS 直接在底部設計了免工具設計的快速拆殼法,先將底部的鎖定鍵切到開啟模式,然後一扳一旁的 Push 鍵就能輕鬆打開底蓋,直接就能看到內部的零組件布局了,超讚!


輕鬆就能打開底蓋,除了可以看到主要零組件位置外,底蓋本身也搭配了對應 M.2 插槽的散熱膠墊設計,與底蓋做散熱結合也算是將超薄迷你概念延伸到極致。

開啟後的樣貌,基本上可能需要更換的都在可視範圍內,記憶體 (上)、SSD (下)、Wi-Fi/藍牙位置左上角,下方則是喇叭,機身內提供有 2 組 M.2 2280 插槽,預裝一組 WD PC SN5000S 1TB Gen4 SSD,有需要擴充容量的朋友可以再自行加裝更大容量的版本。

搭載的零組件一覽,包括 WD PC SN5000S NVMe 1TB SSD、Samsung DDR5-5600 16GB x2 記憶體、Wi-Fi 7/Bluetooth v5.4 無線藍牙模組 (MediaTek MT7925B22M) 支援 2.4/5/6 GHz 三頻,底下還有一組喇叭 (擺正後是位於左側下方),聲音表現還算不錯。




最後,提供關於 ExpertCenter PN54 的官方一張圖規格簡介與詳細規格圖表,可以看到具備的各項特色,供大家參考!


效能檢視
看過外觀設計以及基本開箱介紹後,直接上機試試效能更加實際些!在開機後可以看到極具質感的桌布風格與這款 ExpertCenter PN54 呼應。

從系統中的資訊頁中可以看到基本的規格資料,包括採用 AMD Ryzen AI 7 350 以及內顯 Radeon 860M、32GB 的 DDR5-5600 記憶體、1TB 儲存容量、Windows 11 24H2 作業系統等。

在裝置管理員中也能看到個零組件的配置,像是 NPU、音效、磁碟機以及 Wi-Fi 7 等。


先透過 CPU-Z 來驗證一下,搭載的是 AMD Ryzen AI 7 350 處理器、Kraken Point 核心架構、具備 4P+4E 共 16 執行緒,採用 AMD Ryzen SOC 主機板,DDR5-5600 記憶體則是 Samsung 模組、單條 16GB (共 2 條)、CL 為 46-45-45-90。
簡單透過 Bench 測試獲得單核 775.8、多核 6630.2 分的表現。




從 GPU-Z 中可以看到關於內顯 Radeon 860M 的相關資訊,GPU/Memory 頻率為 3000/2800 MHz,Sensors 一欄可以看到基本運作的頻率、功耗與溫度狀態。


處理器的效能部分,透過 Cinebench R23 與 Cinebench 2024 兩項測試來驗證,前者獲得單/多核成績為 1970/16777 pts、後者則是獲得單/多核成績為 117/947 pts,基本上表現都十分不錯。


而透過 Geekbench 6 的測試下,單核 2871、多核 14017 的成績也比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要來得更好,GPU Benchmark 的部分在 OpenCL、Vulkan 的表現獲得 26763/34802 分也同樣是不相伯仲。



內部搭載的是 WD PC SN5000S 1TB SSD,一般溫度落在 42~45℃ 左右,從 CrystalDiskInfo 可以看到基本資訊。

透過 CrystalDiskMark 9 的測試下,循序讀寫性能落在 6377/5161 MB/s 左右,基本上與這款隸屬 WD Blue 系列的官方數據 6000/5400 MB/s 差不多。


DDR5-5600 的部分在 AIDA64 v8.00 下的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讀取/寫入/複製等三項的成績為 62454、86437、73466 MB/s,延遲則是 94.5 ns。

至於熟悉的 3DMark 下,基本上採用幾個項目來看一下表現,Time Spy 與 Fire Strike 這兩項獲得 3008、6404 分,評語都是 Good,Port Royal 獲得 1014 分、Steel Nomad Light 獲得 2203 分。
Solar Bay 的部分則是獲得總分 11502、評語也是 Good,Graphics test 與三區的 FPS 表現基本上都落在 40 FPS 以上,至於 Night Raid 這一項則是獲得 26890 分。






實際在遊戲面的部份,這款 ExpertCenter PN54 能否應對呢?
下面透過幾款遊戲來簡單驗證一下,首先是 Final Fantasy XIV: Dawntrail Benchmark,畢竟是迷你電腦等級,解析度以 1920 x 1080、High (Desktop) 模式來看表現,總分獲得 4318 分、測試評語則是獲得 Standard,平均幀數則是落在 31.2 FPS,5 場景載入時間為 17.362 秒,算是基本及格線達到。

3A 大作能跑嗎?《黑神話:悟空》的部分,同樣採用 1920 x 1080 解析度、關閉垂直同步與全景光追,超取樣設置在 50、畫質等級則是以 “低” 模式為準,獲得成績為 46 FPS,性能截圖的右下角有顯示顯卡的記憶體過低提醒,但畢竟用的是內顯 Radeon 860M 核心,可以有及格線的表現很不錯了。

換上《魔物獵人 荒野》呢?同樣採用 1920 x 1080 解析度,畫質組合在 “中”、”低” 兩種模式下分別獲得 5695 分與 6643 分,平均幀數也分別為 32.49、38.62 FPS,同樣也是基本及格線,但其實同樣設定下將畫質組合設定為 “高” 的話,仍有約 28 FPS 的平均幀數表現,其實也是勉強可以跑的啦!


除了在遊戲方面可以總結一句「能玩」之外,主打 Ryzen AI、具備 50 TOPS 的優勢也是這款 ExpertCenter PN54 的特色重點,在 AI 運算上先透過 Geekbench AI 來試一下表現,能開啟的部分有 3 項:ONNX-CPU、ONNX-DirectML、OpenVINO-CPU,Single/Half/Quantized 的成績如下面數據截圖所示。
與前面對比之前測過的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Intel Arc 140V GPU),ONNX-CPU 這一項大概是約 2 倍的提升、ONNX-DirectML 則是略低一些些,而 OpenVINO-CPU 的部分則又是約 2 倍的提升,若是對比 Intel Core Ultra 7 255H (Intel Arc 140T GPU) 也是大多為勝出的情況,總體來說是比 Intel 平台的表現更佳。



如果是透過 UL Procyon 中的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項目,可以看到在 AMD Ryzen AI 模式下的 NPU/Integer 表現獲得 1854 分,至於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下的 4 種模型推論表現則分別為 299 (PHI 3.5)、252 (Mistral 7B)、207 (LLAMA 3.1)、227 (LLAMA 2)。


綜合表現方面,在 CrystalMark Retro 的測試下則是獲得總分 26589 的不錯成績,這相比 Intel Core Ultra 平台的表現 (約1萬分左右) 可是超過甚遠 (大贏)。

在 PCMark 10 的三大項成績則是分別測得 11806 (Essentials)、11324 (Productivity)、9950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前兩項基本與搭載高階處理器平台提供的效能差不多,後面畢竟是內顯核心、基本已近萬分的成績也是很不錯了,總分獲得 7884,算是足以應付大多數使用需求了。

最後,來看一下在專屬的 MyASUS 中,也提供有多項設定可以操作,熟悉的主頁面可以看到目前的 CPU 負載、記憶體與磁碟空間的使用情況、風扇轉速等等,至於系統更新以及裝置健康度的系統診斷功能也都隨時可以執行,而其中的裝置設定中還可以針對風扇模式做三種調整:安靜、標準、高效能,就看使用者的需求來做調整囉!


結語
對於許多使用者來說,日常運算需求可以說是最平常的事了,可能大多數時候不需要一台大大台的主機來應付,而且對於支援 AI 方面透過新一代的 AMD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可以達到高效的多工性能表現,加入採用 XDNA2 NPU、具備 50 TOPS 算力,在 AI 方面的效能表現可不輸一些舊款顯卡。
除了外觀小巧可以適合放置在各種場景中之外,可支援多達 4 組 4K 顯示輸出的設計配上內建 Radeon 800M 核心表現,還有支援 Windows Hello 指紋辨識、內建喇叭/麥克風等,不只視覺顯示體驗超完整、語音操作也毫不費力,再配上搭載 Wi-Fi 7 與藍牙 v5.4、多達 6 組 USB 連接埠以及雙 2.5G LAN 網路,全方位的高速連線能力也能在這款 ExpertCenter PN54 上獲得體現,就算想升級、DIY 也毫無壓力,直接免工具就能輕鬆拆卸,迷你電腦拆裝這麼方便的就屬這一款了!
想要不受限制、體現桌面大空間,一台小巧的 ASUS ExpertCenter PN54 就能搞定一切,無須費力、輕鬆就能在 AI 世界暢遊,工作、娛樂、AI PC 等功能集於一身,真的會令人一用就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