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學期的到來,不論是面對課業學習上的需求、為日常生活上的靜態拍攝與動態影音剪輯留下印記,或是空閒時的遊戲娛樂,組一台高效能電腦已經是玩家們的必備工具,除了需要搭配好處理器平台、顯示卡、記憶體等元件外,其中的 SSD 固態硬碟也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點零組件,具備高速、大容量等特色作為儲存核心才能發揮最佳戰力。
另外,即便是行動裝置上也是少不了隨時備份與擴充儲存空間的需求、包括對應現代人幾乎不離身的 iPhone/Android 手機等 3C 裝置也需要儲存系統的支援!再加上現階段 AI 興起的趨勢下,「內接」、「外接」、「隨身使用」這三大主軸的 SSD 儲存選購要怎麼挑才是最適合使用的一款呢?這次就來看看有哪些重點需要注意,以及挑出最適合的產品吧!

2025 SSD選購建議
相比以往得依靠 HDD 傳統硬碟的才能擁有大容量儲存空間來說,具備高速傳輸優勢且容量也大幅提升的 SSD 當然是早就甩了 HDD 好幾條街,使用者系統中的基本標配已是採 SSD 為主,不過,SSD 也有規格差異,若想要學習效率翻倍、娛樂體驗飆升,那肯定得選對 SSD 才行!
在入手前對於各家的規格標示得先確定幾個重點:Gen 4 還是 Gen 5?讀寫速度要多快才夠?內接組機升級用還是外接行動方便攜帶?散熱問題、保固年限?挑品牌價值有保障還是價格導向便宜就好?
否則光是上網一查商城購買頁面,應該就會被整頁介紹中的各家產品型號給晃暈眼睛,太多了容易出現選擇障礙、不曉得要怎麼選才不會踩雷~~

因此基本上要掌握一些原則比較好挑選出合適的產品,不然各家的行銷詞彙也是各種花俏,下面簡單提供幾個重點:
● 介面與速度—目前市面上大多為 PCIe 4.0、也就是 Gen 4 介面,新一代的 PCIe 5.0 (Gen 5) 也陸續推出,除了速度上較 PCIe 4.0 更快速之外、選購時要注意主機板是否有支援,PCIe 4.0 讀寫速度可達 7,000MB/s 左右、PCIe 5.0 則是來到翻倍的 14,000MB/s,如果考量效能需求的話 (譬如遊戲定位或 AI 應用),建議至少選擇 PCIe 4.0 介面的高速版本以上會比較合用。
● 容量大小—鑒於檔案越來越大、學習中有海量資料需要儲存,至少 1TB 容量起步是比較好的選擇,甚至直接入手 2TB 或 4TB 版本也是OK,存遊戲、存影像創作素材、工作用檔案等等都會更游刃有餘。
● 考量預算與活動促銷—–選購時當然也不外乎要考量手上預算,適當搭配才是最佳組機原則,通常會有節慶或是各家官方活動促銷,可以更超值的入手高速或高容量版本,但須注意過度低價可能會有假貨及詐騙情況。


另外,高速版的 SSD 須重視散熱以避免熱當或降速情況出現,除了可選擇帶有被動式散熱片或主動式風扇的版本外,也需考量主機板上提供的散熱設計是否可以適配,再者,保固方面的提供在各家品牌上也略有不同,如 Sandisk 產品有提供 5 年保固服務、TBW 總寫入量也通常有達 600TB 以上,能提供高耐用度與原廠保障。


外接式的部分則是考量隨插即用以及對於現階段行動裝置的支援性方面也要能夠無縫切換,像是採用 USB-C 設計可以對應 PC、NB 之外,也能與 iPhone 或安卓手機連接,方便隨時擴充容量使用。


內接、外接與手機專用選購推薦
面對眾多的產品型號以及各家品牌,想要搜尋出最適合入手的一款可不容易,這次小編就以儲存品牌大廠「Sandisk」推出的系列產品來協助大家如何針對 “內接式”、”外接式” 以及 “手機專用” 三類型找出最佳的對應款式與選購推薦!

■ 內接式SSD選購推薦
關於內接式 SSD 之前在站上就介紹過相當多款,其中 Sandisk 品牌則以 WD_BLACK 系列最為推薦,除了搭載 BiCS8 TLC 技術、省電且不發燙外,也提供 5 年保固服務讓玩家使用上無後顧之憂;主流的 PCIe 4.0 / Gen 4 版本與超高速 PCIe 5.0 / Gen 5 版本分別由 WD_BLACK SN7100 與 WD_BLACK SN8100 作為代表,足以應付玩家使用需求。
● WD_BLACK SN7100 NVMe SSD(Powered by SANDISK):PCIe 4.0 / Gen 4、7,250 MB/s 讀取速度
●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Powered by SANDISK):PCIe 5.0 / Gen 5、14,900 MB/s 讀取速度


之前對於這兩款版本都有做過詳細介紹,其中 WD_BLACK SN7100 可以說是目前 PCIe 4.0 這一階的 M.2 SSD 中位列第一梯隊的成員,以高性價比著稱、花小錢換大效能非此款莫屬,除了讀寫速度達到 7,250/6,900 MB/s 外,IOPS 也有 1000K/1400K、TBW 也達 600 (1TB版本) ,容量提供從 500GB 、1TB、2TB 以及最大至 4TB,並有官方 5 年保固服務的保障。


對於預算充足且追求頂規高速性能的玩家來說,採用 PCIe 5.0 / Gen 5 介面的 WD_BLACK SN8100 就是最強悍的極速之王,不只讀寫速度拉到頂階的 14,900/14,000 MB/s 之外,高達 2,300K/2,400K IOPS 與 2400 TBW 總寫入量 (4TB版本) 根本就是主機中的超強加速器,配上正夯的 SM2508 控制器不用擔心熱當或降速等情況,3A 遊戲大作載入、4K/8K 影片剪輯、AI 模型訓練等都能完美協助,光是起步就在別人的頂點,當然是內接式 SSD 的最佳選購正解。


當然,除了這兩款推薦的 WD_BLACK 系列外,平價版的 WD Blue SN5100/SN5000 等也都是超值入手的好選擇,未搭載高階元件的朋友也很適合選購或作為擴充儲存空間的第二支 M.2 SSD 使用。



■ 外接式SSD選購推薦
SSD 的應用當然不只有內接式選擇,在隨身行動與外出時如果需要備份或是資料儲存、與朋友分享檔案/影音等,那具備防水防塵抗摔、又能高速傳輸的外接式行動 SSD 絕對是最棒的方式!
Sandisk 同樣在這方面提供了使用者相當多樣化的選擇,除了獲得紅點大賞的 Desk Drive 之外,Extreme 行動固態硬碟系列就是最佳選擇了,最高容量提供至 8TB,再多資料也不用擔心裝不下囉!

來自 Sandisk 的 Extreme Protable SSD 目前也提供有 3 色可選搭 (黑、天藍、夜幕綠),除了具備 USB 3.2 Gen 2 介面外,讀寫速度也達到 1050 MB/s 以及 1000 MB/s,尺寸方面僅 100.54 x 52.42 x 8.95 mm 小巧易攜,提供 IP65 防水防塵等級以及 1500G 防衝擊、三公尺防摔保護、5gRMS/10-2000Hz 防震等特性,PC/NB/行動裝置都能支援、Windows/Android/iPhone 都適用,備份、剪輯、跨系統分享都能一插即用迅速搞定,一支 SANDISK Extreme 行動固態硬碟在手,走到哪裡都能 Carry 全場!

目前容量上提供從 500GB、1TB、2TB、4TB 以及最大 8TB 版本,在保持高速傳輸速度的同時也能夠儲存更多資料,外出時只需帶上一顆 SANDISK® Extreme 行動固態硬碟就能隨時搞定一切備份與儲存任務。



實測下的表現可以達到超過官方標示的 1050/1000 MB/s 讀寫速度,大型檔案備份或高品質影音檔案需要即時處理也不用擔心連線上的卡頓與需要耗時等待的情況。

更多詳細介紹可參考站上開箱文章→SanDisk Extreme Portable SSD開箱試用,小巧易攜、IP65防水防塵、高速1050/1000 MB/s傳輸!

■ 手機專用推薦
除了內接、外接等模式外,3C 行動裝置的普及當然對於容量需求也日益增加,不只一般使用下的拍照功能隨著像素提升讓單檔案變得更龐大、連高畫質的 ProRes 錄影也需要更大的容量空間才能支援,嫌 iPhone 內建的儲存容量不夠用嗎?這時候 Sandisk 推出的各款 Phone Dive 就是玩家的最佳選擇了!
如果想要高速儲存模式,那直接透過搭配外接式設計的 SANDISK® Creator Phone SSD 也能輕鬆達成,不只與 iPhone 手機完全相容,最新的 iPhone 17 系列也在支援列表中,除了一般文件傳輸等 iOS 文件應用外,在 1080P、ProRes 4K@60fps 錄影上也能直接儲存,精采影片一點都不會漏拍。

SANDISK® Creator Phone SSD 除了小巧外型僅 54g 重量外,採用 USB 3.2 Gen 2 規格提供循序讀寫 1000/950 MB/s 速度,同樣具備 IP65 防水防塵等級、三公尺防摔保護與堅固耐用的矽膠外殼,透過 MagSafe 與智慧型手機相連,立即就能將手機變成行動創作裝置,發揮無限創意。


另外直插即用的高速隨身碟版本也是方便的選擇,尤其是支援雙接頭設計更是超級好用!



透過 SANDISK® Phone Drive 可以在行動裝置之間任意移動,USB-C 與 Lightning 雙接頭設計、無論新舊裝置都能輕鬆連接,透過 SANDISK® Memory Zone 應用程式可自動備份,輕巧 5g 重量方便攜帶,最大支援有 256GB 版本。
另外也有支援 USB-C 的版本,容量更是可達 1TB,提供使用者充足的相片與影片儲存空間,更能自由且放心地展開創作之路,具備有 4 種色彩可選 (海洋藍、海藻綠、海星粉、極地白),不論是搭配 iPhone 16 或 17 系列都能與外觀適配,尺寸為 53.34 x 16 x 9.65 mm、重量 5.38g,隨身就能帶著走。



結語
面對眾多品牌與各式型號下的 SSD 挑選上很容易就會出現選擇障礙,看似價格相近、規格類似但可能會有極大的踩雷機率,這時候考量品牌價值與完善的售後服務就是選擇是否入手的重點,畢竟資料都在 SSD 上頭,萬一掛點可不只是一句 “重灌” 就能打發了事!
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AI 相關應用也已逐漸深入到一般生活中,日常會用到、工作會用到、學習會用到,更不用說對許多玩家來說:遊戲就是本命,這些無論如何都需要合適且高效能的內接、外接與行動 SSD 來協助加速操作,別讓不對盤的 SSD 拖慢了運算腳步,畢竟只要選對 SSD、組裝出最佳的夢幻主機,不只學習翻倍、更能娛樂體驗感爆棚,開啟各種無限可能就從入手 Sandisk SSD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