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 iPhone 於 2007 年上市,重新定義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體驗,進而帶動現階段整體的智慧型手機發展。
小編於 2013 年才終將手機換成智慧型,而當時使用的是 iPhone 4,其所帶來的使用體驗真是過往行動裝置無法比擬的感受。但隨著時代演進、使用習慣跟機體壽命,小編也一路從 iPhone 4 換進至 iPhone 7、iPhone 13 Pro,換機週期有一定的時間,因此在 iPhone 的使用體驗一直都是處於「革新」的動態行為,但實際上還是有好有壞,比方小編個人仍舊以為 4.7 吋大小最適合使用,只是因為時代對於大螢幕的需求,小螢幕就有點跟不上潮流了,不過「流行」這種東西,每隔十年就會風水輪流轉,更何況近年還有九零年代的復古風潮,所以未來究竟會怎樣,實是未可知。
雖說小編手上的 iPhone 13 Pro 陽壽未盡,但因為摔到幾次、天線有點故障,不得已在今年(2025)湊巧迎上新機問世,於是便將其換成 iPhone 17 Pro 了,藉著換機之便就順便來分享一下關於本次入手 iPhone 17 Pro 的使用體驗吧!

邁入17這一代、最醜的iPhone?
先就機身與外觀而言,6.3 吋的 iPhone 17 Pro 長寬高為 150 x 71.9 x 8.75(mm),重量為 204 公克,整體與小編原先使用的 iPhone 13 Pro 沒有太大落差,使用上可以無痛接軌。
但機身背部設計就有極大差異了,原先的相機島從方形改為長條型,老實說有某種別家陣營手機的既視感 (笑),MagSafe 區域也佔了機背整體的三分之二,如此的「板塊切割」法,以小編的審美來看、不怎麼美觀,喪失了 iPhone 原先擁有的那種一體成型的設計感。

來看一下本體樣貌!


在按鍵設計方面,機身右側下方新增相機鍵 (與前代 iPhone 16 同),橫拿手機可將其模擬成相機,並且可以即按即拍,滑動該鍵亦可迅速切換焦距以及前置鏡頭,但如此一來,原先鎖定畫面以及控制中心所預設的相機 icon 就變得可有可無了,建議玩家們可以重新設定該兩處 icon,用來解放更多便利性。
機身左側最上方的動作按鈕從「撥動」改為「按壓」(一樣與前代 iPhone 16 同),可以從靜音模式、工作模式(如專注、睡眠、勿擾)、相機(設定這個的話,就又重複一次呼喚相機功能了)、手電筒、語音備忘錄、辨識音樂、翻譯、放大鏡、控制項目、捷徑、輔助使用擇一設定。
對於已使用 iPhone 16 系列的朋友來說可能沒啥差異,但對於小編這種從 iPhone 13 Pro 升級的來說就是明顯的不一樣了。


透過右側相機鍵設計,操作上與 iPhone 13 Pro 有所不同,對於同樣隔幾代升級的朋友來說就需要稍微適應一下。

機身底部為立體聲揚聲器與 USB-C 連接埠,除充電外,還具備速度最快可達 10Gb/s 的 USB 3 功能。但說起這個就不禁令人感慨,以小編使用 iPhone 系列一路以來,從 30-pind dock、全數位 Lightning 到現在的 USB-C 埠,除了見證時代演化之外,也有一種淡淡的物是人非的感嘆。(但 USB-C 的確也是方便許多啦!)


顯示器方面,搭載超 Retina XDR 顯示器,使用者可以擁有 6.3 吋全螢幕 OLED 與 2622 x 1206 像素、460 ppi 解析度的視覺體驗,雖不能確定其他使用者的感受,但若是以其與 iPhone 13 Pro 的畫面來比較,其實是有明顯升級的感受。
iPhone 17 Pro 這次改用鋁金屬機身,而非沿用自 iPhone 15 Pro 所使用的鈦金屬,一方面可能是能減輕機身重量,另一方面或許也是為了有效提升散熱效能。iPhone 13 Pro 雖其採用的是亮面不鏽鋼,對比 iPhone 17 Pro 的鋁金屬與霧面設計,原先 iPhone 13 Pro 剛正俐落的線條也被削減成較為圓潤,故整體質感便差強人意,以小編一名自始至今都使用 iPhone 系列手機的人來說,都不禁懷疑蘋果的設計是不是開始出了問題。(與前代 iPhone 16 系列相比也是不同)


不過若是將其拿來與 MacBook Pro 的設計來做比對,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筆者所使用的筆電為 M2 Pro 晶片的 14 吋 MacBook Pro,顏色為太空灰,兩相對比之下,iPhone 17 Pro 的機身質感其實與 MBP 有點相像,只是「顏色」上有點匪夷所思罷了。

鏡頭革新,變焦倍數大躍進!
iPhone 17 Pro 的相機搭載了 4800 萬像素的主鏡頭、超廣角鏡頭、望遠鏡頭,整體統合為融合相機系統,並有新一代的焦點、景深控制,微距攝影也有更細緻的分工,全景鏡頭最高可達 6300 萬畫素,杜比視界最高亦可達 4K 120 fps。
主相機為 24mm,為 ƒ/1.78 光圈;超廣角鏡頭為 13mm、ƒ/2.2 光圈與 120° 視角;望遠鏡頭為 100mm、ƒ/2.8 光圈。光學變焦預設為 0.5x、1x、2x、4x、8x,甚至可調整至 40x 變焦,以望遠鏡頭以及變焦功能來說,無論是對比哪一代的 iPhone 機種,都有極大的性能躍升,對喜歡追星或是常看演唱會的果粉玩家,屬實為一大福音。



前置鏡頭為 1800 萬像素、ƒ/1.9 光圈,與 13 Pro 或 16 Pro 相比,原先只有縮放功能外,還多了可以直幅與橫幅切換的旋轉功能(但切橫幅會關閉人物居中功能)、居中、穩定、雙向同拍的功能,讓常自拍的玩家能有更多發揮空間,當然這也造福到 Facetime,該功能可以居中視訊通話人物。最高也可錄製 4K 杜比視界錄影。
攝影風格功能方面,增加許多不同濾鏡,且搭配 iOS 26 系統,在畫面下方會顯示調整框,玩家能以手指滑動來調整參數。

簡單做些實拍比較!(以下無修圖、僅縮圖方便呈現,小圖可點擊放大)










依舊是手機性能之王
規格方面,iPhone 17 Pro 搭載 A19 Pro 晶片,採用台積電 3 奈米製程,6 核心 CPU 為 2 個 4.26 GHz 效能核心與 4 個 2.60 GHz 節能核心,L2 快取總量為 22MB、SLC 快取有 32MB,6 核 GPU 則具備 96 個 EUs、768ALUs,RAM 為 12 GB LPDDR5X-9600,另外也支援了光追、Mesh Shading、Tensor Core,還滿有意思。


在 Geekbench 6 測試中,iPhone 17 Pro 的單核分數獲得 3,775 分、多核分數為 9,637 分,對比 Geekbench 6 的數據來看,單核超越 16 Pro Max 有 300 多分,多核分數接近 M2 晶片的 iPad Pro,小編手邊有 iPhone 13 Pro,也順道一同測試比較,但分數落差非常明顯,因此 iPhone 17 Pro 以單核心效能來說,撇除 Pro Max 系列,應可說是目前的手機之王。



圖形處理方面,3DMark 測試(Wild Life Extreme、Solar Bay、Solar Bay Extreme)都明顯看出 iPhone 17 Pro 的效能大幅領先 iPhone 13 Pro。以 Wild Life Extreme 為例,17 Pro 平均 33.4 FPS,分數 5,572,幾乎是 13 Pro 的兩倍。Solar Bay、Solar Bay Extreme 也是類似結果,17 Pro 的 FPS 幾乎穩定維持在高檔,13 Pro 則掉到 10 FPS 以下,甚至 Solar Bay Extreme 只有 1-3 FPS,完全呈現出世代落差,這也是為什麼小編會有機體「革新」的感覺之一。
另外是效能穩定度,17 Pro 的 FPS 雖然有輕微波動,但整體曲線平穩,掉幀幅度不大;13 Pro 的曲線則一路往下滑,尤其在長時間壓力測試時更明顯,顯示散熱或功耗限制快速生效。(這方面應該也是因為舊機體的關係,畢竟也有 4 年的使用時間了)。
從電池變化也能看到,17 Pro 幾乎不掉電或只掉 5%,而 13 Pro 同一輪測試就掉到 5% 以上,代表新機在續航與散熱上都有優勢。整體來看,17 Pro 在高負載情境下更能維持遊戲體驗,畫面更新率與穩定性都遠勝 13 Pro。



續航力方面,以蘋果官方宣佈的資訊為主,iPhone 17 Pro 可獲得最長 31 小時的影片播放時間,相較 iPhone 13 Pro 有極大幅度的增長,不過續航力的問題,還得觀察電池健康度,加上新機與舊機的區別,嚴格來說,通常這些都是參考性質較高的資訊,主要還是得回歸使用者的體感。
但首度支援 40W 快充,言下之意便是——要買新的電源轉換器。小編目前是使用 20W 電源轉換器,感覺起來其實就已經夠用。MagSafe 方面,最高可達 25W,不過得使用 30W 以上的轉接器。

另外 iOS 26 的更新,也是為筆者換新手機帶來「革新體驗」加成效果的原因之一。主要是 Liquid Glass 的 UI 更新,配合通透質感與動態效果融合,來創造一個新的介面體驗,視覺上很有「泡泡感」,輸入鎖定密碼時,就有點像在戳泡泡,但滑動時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液態感,相當有趣;鎖定畫面的空間場景功能,可以將照片轉為 3D 立體桌面,轉動手機時會發現畫面圖片上的動態效果,真的相當有趣。

而因 iOS 26 的更新,Apple Intelligence 也已開放 Beta 版本,iPhone 方面為 15 Pro 後續機種可以使用,但目前 Apple Intelligence 繁體中文版還沒有全面開放,像小編的就還不能使用,但已經有在 Threads 社群平台上,看到已經開始使用的玩家,按照「即時翻譯將在年底前開放」這句話來看,最慢或許可以在年底前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希望~~~

結語
鋁合金外型的確有助散熱,小編不清楚各位的審美如何,但以個人的眼光來看,iPhone 17 Pro 完完全全捨棄了外型,走向「功能型」這條路,雖隱隱約約看來與 MacBook Pro 的質感「有點」相近,但乍看之下,那猶如鐵樂士噴漆的顏色,實是讓人惋惜、也不敢恭維,或許未來會改善嗎?但可以說——iPhone 17 Pro 絕對不能說是走在簡約時尚尖端的那支 iPhone。(嘆~~
功能方面,因為小編於 iPhone 的使用週期都有相當大的時間跨度,因此從 iPhone 4 至今,每次換新機都有非常大的革新感,再配合 iOS 26,個人的用機體驗是非常好的(題外話,小編手上的 13 Pro 即便更新到 iOS 26,執行速度還是很良好)。
每年 iPhone 的新機話題流量都非常大,也幾乎每年都是貶大於褒,但也是幾乎每年搶破頭,要說 iPhone 17 Pro 不好,明年再換嗎?等 18?等 20?老話一句,有需要就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