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一波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的連續出擊,是否覺得也該替手邊的顯示卡升級了呢?
ZOTAC 在最旗艦版本的部分也推出了最頂規的 GeForce RTX 5090 AMP Extreme INFINITY 這款版本來因應玩家最極致的效能需求,與同樣在 GeForce RTX 5080 級別就有推出的 AMP Extreme INFINITY 一樣,除了搭配有 3 風扇設計之外,也加入了絢麗的 RGB 導光條以及無限鏡的燈效特色,對於追求極致效能與酷炫風格的玩家來說,肯定是最佳的頂級首選,下面就來開箱瞧瞧這款最頂階的旗艦卡皇有著怎樣的設計風格與效能特色吧!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90 AMP Extreme INFINITY開箱
ZOTAC 在旗艦版的 GeForce RTX 5090 系列中一共推出了 4 款版本供玩家選用,除了標準款的 SOLID 系列 3 款版本外,就屬最頂規的 AMP Extreme INFINITY 這款為最強版本了,其核心時脈的頻率達到 2467MHz,比起其他版本都要高出一截。

那就來看小編手上的這款旗艦卡皇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90 AMP Extreme INFINITY 吧!
首先在外盒設計上相較於 SOLID 系列來說,正面放上的事 ZOTAC GAMING 的 Logo,右上角有金色的 AMP Extreme 與代表無限鏡設計的 INFINITY 標示,黑底風格也呈現出類似無限鏡效果的設計概念。

彩盒背面則印有顯示卡本體的實體外觀以及具備的 6 大特色:IceStorm 3.0 散熱技術、Spectra 2.0 動態RGB 燈效功能、FireStorm UI 專屬應用軟體、Dual BIOS 設計提供效能與靜音雙模式切換、BladeLink Fans設計,Active Fan Control 2.0 可獨立控制每顆風扇的 rpm 轉速。


拆開外箱還有一個灰黑色內盒,設計風格也是有著 INFINITY 無限鏡的概念,一打開可以看到熟悉的亮色閃光小包,掀開內蓋後就可以看到採用靜電袋妥善包裹完整的顯示卡本體,以及下方的附件等。




不出意外,亮色小包中包括了有說明書、幾項安裝指南的介紹,另外就是專屬的閃光小立牌囉!

附件方面則是有 3 項,16-pin 的 12V-2×6 接頭轉 4 組 8-pin PCIe 接頭的轉接線組、顯示卡支撐架、Spectra Link RGB 連接線材等。

本體出場!
相較於 SOLID 系列來說,作為頂級旗艦設計的 AMP Extreme INFINITY 除了採用 BladeLink Fans 設計外,整體採用了 Structural Housing 全方位散熱通道架構,不僅風流暢通無阻,內部還由覆蓋全卡身的密集散熱鰭片 + 複合式熱導管並搭配體積比上一代增加了 34% 的 高效 Vapor Chamber 均熱板一同協助散熱,另外加上 Active Fan Control 2.0 智能風扇來獨立控制每個風扇的轉速,提供最大化的控制自由度,再配上 Freeze 自動停轉功能,有效的維持最佳化靜音與高效散熱間的平衡。
規格基本盤就是採用了最新一代的 Blackwell 核心架構、GB202 核心、採用 TSMC 4N 製程工藝、具備 21760 個 CUDA 核心、680 個第五代 Tensor 核心以及 170 個第四代 RT 核心,記憶體配上了超大的 32GB GDDR7 容量,並且採用 PCIe 5.0 x16 架構,建議搭配 1000W 電源供應器使用,這部分與其他 GeForce RTX 5090 是一樣的。
顯卡正面可以看到有 3 組風扇設計,並貼上了金色亮面圖徽,具備長形八角造型與灰黑色調設計,外觀視覺上顯得更加沉穩內斂,一改與前代的流線風格造型,反走較為硬朗的硬派模式。

偏側面可以發現四周的斜角造型並不生硬,反而帶有斜曲面的設計,讓硬朗線條中多了一絲柔和感,顯得有些優雅的風格。

直立外觀就更凸顯這整片顯卡的質感了,特別是灰黑色帶點磨砂亮銀質感與中框的香檳金色系的金屬中框兩者合一,相當有高質感科技產品的味道。

看一下頂端的設計以及底部的側面外觀,整片金屬中框算是十分顯眼,串穿整片顯卡卡身的散熱鰭片與多到散熱導管的設計也是一大重點。


新款的 BladeLink 風扇設計透過增加外還讓風流更集中,增強風壓之外也提升了整體的風扇結構強度。

輸出方面則提供了 3 組 DisplayPort 2.1b 以及 1 組 HDMI 2.1b 連接埠,最大可支援 8K 解析度以及同時 4 組螢幕輸出。
另外從這角度也能看到整體的卡身厚度為 3.5 Slot。

看一下幾個外觀特色。




既然是命名為 INFINITY,在尾端則是設計了一整片平常看起來像鏡面、但實際上是無限鏡風格的 RGB 設計。


背面一覽,與 SOLID 的背面風格不同,除了印有 ZOTAC Logo 與 GeForce RTX 標示外,類似無限鏡的風格設計也是背面的一項特色,尾端除了也有特別作了亮面 Logo 之外,大開口的設計也方便氣流順暢通行。

卡身背後也提供了 Dual BIOS 設計,只要按下按鍵就能進行切換選擇性能優先、或是靜音優先;再者,背面的全金屬背板設計也相當獨特,特殊的全壓鑄金屬中框結構可以更加穩定整片顯示卡卡身的堅固度與耐用性。
12V-2×6 接頭採用反向配置,插拔更容易,另外還有設計了安全指示燈,正確安裝就會亮起綠燈,輕鬆查知是否是否異常。
Spectra Link 插入附件的連接線後,一端與主機板上連接就能達到同步連動的燈效效果,也可以透過專屬的 FireStorm UI 來自定義燈效展示。




RGB 燈效表現在 ZOTAC 顯示卡的旗艦系列上一向是重點,長度達整片顯卡卡身的導光條設計在燈效開啟時的醒目度相當高,配上後端位置的 Logo 設計,可以呈現不同的 RGB 燈效美感,AMP Extreme INFINITY 一共有 3 區的燈效設計,最後一項的 INFINITY 無限鏡位於顯卡尾端,看看這光影變化,真的是美呆了!







最後來檢視一下這片旗艦卡皇的細部規格吧!

效能實測與專屬FireStorm應用軟體
在開始效能測試之前,先來簡單看一下關於 ZOTAC 顯示卡專屬的 FireStorm 應用軟體,基本上先前幾款開箱過的 ZOTAC GeForce RTX 50 系列也同樣有支援這款專屬軟體,除了提供目前顯示卡的運作狀態之外,也能對風扇轉速、記憶體頻率、核心頻率、電壓、RGB 燈效等等做個人化偏好設定,另外,這次的 AMP Extreme INFINITY 的 3 顆風扇都是可獨立設定的,100% 全速運作下的轉速也是高達 3000 rpm 以上,基本上預設模式也是以 30% 運作,以避免產生較大噪音值,但如果有全速運作需求的話,這三顆風扇也能替顯示卡帶來高效的散熱能力,穩穩地壓制住高速運作下的廢熱問題。




RGB 方面則可以看到有分成 3 區模式,後端的 ZOTAC Logo、卡身長度的導光條,以及尾端的無限鏡燈效等,玩家可以選擇單區設定或是全區設定,燈效變換也能隨個人偏好來做調整,自主性相當高。

接著就來實際測試一下這款 GeForce RTX 5090 AMP Extreme INFINITY 版本的效能表現,本次採用的平台設備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Z890-F Gaming WiFi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M.2 SSD
DRAM:XPG Lancer RGB DDR5-6000 CL28 16GBx2
Cooler:be quiet! Dark Rock 5 Pro 塔扇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ATX3 GX-1000 1000W
作業系統:Winodws 11 Pro 24H2
VGA Driver:GeForce GameReady v572.70
在 GPU-Z 的偵測下可以看到這款顯示卡的基本資料,相比同樣是 RTX 5090 FE 公版的規格則可以在核心頻率上看到 Boost 由 2407MHz 來到了2467MHz,想必在效能上也會較 FE 版本來的更佳才是,下面就來看實測的效能表現囉!

照慣例,3DMark 下的幾項常規性測試項目中,都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而且數據都比先前開箱測試過的 Founders Edition 要來的高一些些,不只 Speed Way 測得14455 分、Steel Nomad 也獲得 14254 分、Port Royal 也達到 34316 分的好表現,連同 Time Spy 來到 41066 分之外,Fire Strike 也突破 5萬分大官達到 50178 分,可以說是相當強悍的性能表現啊!

Solar Bay 的項目中,除了總分獲得超高的 219481 分之外,Graohics test 的表現直接達到 834.53 FPS,三項 Section 的成績也分別落在 820.47、845.26、833.48 FPS,成績相當優異。

三項 feature test 的表現則分別來到 190.40 FPS (DirectX Raytracing)、1268.20 FPS (Mesh Shader)、1730.23 FPS (Sampler Feedback),至於 PCI Express 這一項則是獲得 52.42 GB/s Bandwidth 成績。




至於在 DLSS 4 的測試上,以 4K 解析度下為基準,各項模式的 DLSS 2X、3X、4X 效能與 DLSS Off 的差異也可以透過下面圖表得知,以通常預設的 Performance 模式的表現可以看到在 DLSS 2X 下獲得 254.76 FPS,DLSS 3X 下則是提升至 347.82 FPS,開到最高的 DLSS 4X 下則是拉升到 431.38 FPS,相當高的提升幅度,要視改成效能極致的 Ultra Performance 模式那就更誇張了,DLSS 4X 下直接衝上 516.61 FPS。
就算以畫質優先來做設定,同樣能夠獲得不錯的提升幅度,Quality 模式下可以看到 DLSS 2X 下獲得 207.03 FPS、DLSS 3X 下獲得 288.15 FPS,至於在 DLSS 4X 下則是獲得達到 359.12 FPS 的表現,算是兼顧畫質以及效能的最佳選擇了。

遊戲方面簡單透過幾款來驗證一下,常用的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在設定上就算開到 8K Optimized 模式也OK,ZOTAC GeForce RTX 5090 AMP Extreme INFINITY 仍舊展現強大效能,不只總分保持在 18947 分之外,平均幀數也維持在 141.71 FPS,而其他設定下:1080P Medium、1080P High、1080P Extreme、4K Optimized 則分別獲得有 41655、41732、28398、40271 分,平均幀數也分別有 311.56、312.13、212.41、301.21 FPS 的高效能。





在 Final Fantasy XIV : DawnTrail Benchmark 的部分,以 3840×2160 解析度/ High (Desktop) 模式、DLSS 開啟的狀態下也獲得有 24537 分的表現、獲得 Extremely High 的評語,平均幀數落在 171.97 FPS,也是相當優秀的成績。

就算玩《黑神話:悟空》基本上也是相當OK的,推薦模式預設在最高的 “影視級”,在關閉全景光追模式下、3840×2160 解析度下的成績可以達到 159 FPS,基本上在實際遊玩時的流暢度已經是相當高,同時整體的畫質表現是十分細膩的,可以擁有良好的遊戲體驗與視覺爽度。

另一款正夯的《魔物獵人 荒野》則也是同樣獲得極為不錯的成績,預設 3840×2160 解析度下、畫質模式為 “極高”,測試成績則是獲得 26840 分、平均幀率則是落在 157.40 FPS,實際遊玩下的爽度當然是超有感的極度流暢與畫質細膩。

除了遊戲之外,V-Ray 的表現也分別在 CUDA、RTX 這兩項上面獲得 9896、12124 分的成績。


在 blender 4.3.0 方面的三項成績則是獲得 7194.998 (monster)、3815.006 (junkshop)、3544.586 (classroom) 分。

最後來看一下在 AI 方面的成績,首先是在 Geekbench AI 1.2.0 的測試上,ONNX、DirectML 模式下的顯示卡成績,三項分數獲得 41465 (Single Precision)、60835 (Half Precision)、31008 (Quantized),數據相當高,這比起前代的 GeForce RTX 4090 的三項成績大致落在 37000、52000、28000 分的表現還要高出一大截。

另外在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項目的測試中則是在 4 項模式中獲得 6866、7508、6630、7502 分的表現,是目前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卡中最強的一款了,遠遠勝過自家小弟們 RTX 5080、RTX 5070 Ti 這些版本的成績。

這裡順便也看一下在溫度上與功耗上的表現,透過 FurMark 2 的燒機持續 10 分鐘以上,不難從傑途中看到 GPU 的溫度大體上落在 63~64 度C 左右,此時的風扇轉速算是全開模式,功耗則是達到最高 609W。

結語
具備優於 FE 公版的效能表現,並且能維持靜音與效能間的平衡選擇,對於追求極致效能表現的玩家來說,這款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5090 AMP Extreme INFINITY 就是最佳的選擇,對於外觀設計美學的角度來看,相信這款版本也會是視覺派的首選,低調內斂的沉穩外型、3 風扇造型散熱設計、灰黑色調搭配香檳金厚實中框、堅固與耐用度堪稱一流,還有出色的 RGB 燈效與獨特的無限鏡燈效設計,配上強大的 RTX 5090 核心與獨特的 DLSS 4 技術加持,在預算許可的情況下,肯定是玩家的入手首選,希望官方的備貨可以多一點啦!
(小編超想要、但小編買不起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