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對於 AMD 系列平台的主機板布局陸續有新版本推出,按照之前的印象,TOMAHAWK 這個系列型號似乎都出現在中階主流定位,這次在 X800 晶片組上除了之前已經先推的 X870 TOMAHAWK 版本外,再度推出採用 X870E 的版本,基本上兩款幾乎是差不多的設計概念,從官網上對照 2 款的差異算是在 AMD MULTI-GPU Support 的部分而已,算是系出同源的版本。
小編趁著新版的 X870E TOMAHAWK WiFi 推出,那就來開箱試用一下,順便搭配最新一代的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一起來看整體的適配度有多高!

MSI MAG X870E TOMAHAWK WIFI開箱
相較於 Carbon WiFi 的粉紫色主調,歸屬在 MAG 系列的 TOMAHAWK WiFi 系列就是灰色調搭配黃綠色系的風格,一樣對於 AI PC 的定位支援,升級成 X870E 核心晶片組的版本也提供了玩家更齊備的對應高階處理器穩定性。
外盒上除了可以看到產品型號標示外, X870E 字樣也是鮮明的標示在右下角,昭告了玩家這款 X870E TOMAHAWK WiFi 主機板可是相容性相當完整。

彩盒背面可以看到有特色功能的標示,以黃綠色調圖標顯示,更容易一眼得知這款主機板的多項主打功能,像是各部位置的 EZ 設計以及 Gen 5×4 M.2、USB4 與最高速 320MHz 頻寬 WiFi 7/藍牙 v5.4、 5G LAN 等。


盒內附件部分也是給的很齊全,除了造型貼紙、快速安裝指南等,還有 SATA 線材、JAF_2 EZ Conn 11-pin擴展插座 to PWM/USB/ARGB (1對3) 等連接線,還有整合設計的前置面板延長線、M.2 散熱背板螺絲、拆卸 EZ Clip II 的專用小工具、隨身碟等,另外還有一組具備磁吸設計的白色快拆無線/藍牙天線 (小編手上的是測試版、正貨版本附上的會是與主機板色調搭配的黑色款快拆天線模組),以及附上一張 MSI Shout Out 活動小卡,能透過做任務賺 Steam 儲值金(最高可達 20 美元)。



很明顯的可以看到主機板上的黃綠色調 MAG 系列圖騰,整張 TOMAHAWK WiFi 主機板採用黑色調 8 層板 / 2oz 銅的 PCB 設計 (NPG-170D伺服器等級),雖然少了燈效,但圖騰倒是十分搶眼,Mosfet 上方具備有蠻厚實的散熱片與I/O埠連成一整組的設計,板上設計有2組採用了快拆式的 EZ M.2 散熱鎧甲,安裝 SSD 相當方便,PCIe 插槽則提供有 Steel Armor II 與 EZ PCIe 快拆設計,插拔顯示卡也相當容易、省力、安全,另外M.2擴充上一共提供有 2組 PCIe 5.0 x4 以及 2組 PCIe 4.0 x4 插槽。
VRM 採用 14+2+1 相數位供電設計,搭配雙電源連接埠與 80A 智能供電模組,能充分釋放處理的最高效能,記憶體方面則是提供 4 DIMM、並支援 EXPO/A-XMP 以及 Memory Boost 技術,另外還配置了 TVS 瞬態電壓抑制器能防止高電壓造成電路損壞、過電流保護以及獨家電源相位接地架構能抑制電磁干擾等。

從這角度能更清楚看到 TOMAHAWK WiFi 在散熱面有做了厚實的加大散熱片設計,與 Mosfet、Choke 接觸面都有搭配達 7W/mk 的散熱墊,以確保高效散熱性能。



支援雙 8-pin CPU 12V、EZ PCIe 按鍵、27W 快充、4 組 SATA、JAF_2 EZ Conn、額外的 PCIe 8-pin 供電設計等各部特色。
JAF_2 EZ Conn 設計若是搭配 MSI MAG CORELIQUID A15 360 水冷,可以大量簡化線材、讓安裝更容易,降低面對一堆線材不知該怎麼插的恐慌,玩家如果剛好要組機的話可以一起入手。
其中的 MSI 獨家 PCIe 8-pin 拓源架構設計,提供的電力是累加 (就是除了主機板上既有的供電之外,插上這個可以額外再加上電力),不論面對現在的 RT50 系列顯示卡還是下一代的顯示卡,都可以直出獨立電力供應,讓顯卡運行更穩定。






主機板上也提供有雙重除錯顯示功能,EZ Debug LED 設計可以快速得知 CPU、Boot、DRAM、VGA 與 Boot 狀態,並且透過錯誤代碼顯示能快速判定故障原因。

M.2 配上 EZ Clip II 二代設計,拆裝上真的很方便,輕按前端卡扣就能掀起整片散熱片,SSD 插入後也只要輕壓就能扣住,無須外加固定螺絲,安裝完畢後再將散熱片回壓就能與 SSD 緊密貼合,達到高效的散熱性能。



全部卸下後就能看到提供的 2 組 Gen 5 與 2 組 Gen 4 M.2 插槽,以及多達 3 組的 PCIe 擴充。

背面一覽,同樣可以看到有 MSI 一貫採用的 Keep Out Zone 淨空區以及 Avoid Collision 避免碰撞設計。

板上的各晶片配置如下,包括了 X870E 的雙晶片、MP87670 80A SPS 供電模組、MP2857 CPU PWM 供電控制器、RT3672EE Vmisc 供電控制器、高級音效電容、Realtek ALC4080 音效晶片、Realtek RTL8126 5G LAN 晶片、NUC1262Y RGB 微處理器、Phison PS7101 Gen5 晶片 (2顆)、Nuvoton NCT6687D-R Super I/O、Realtek RTD2151 HDMI 中繼器、ITE IT8857FN USB4 供電控制器、Asmedia ASM4242 USB4 控制器、Qualcomm WiFi 7 無線模組等。















最後來看一下 I/O 埠設計,Flash BIOS Button 與 Clear CMOS 位於最左側、避免插拔 USB 等裝置時容易產生的誤按情況,往右有 HDMI 輸出、2 組 USB 3.2 Gen 2 (紅色) 以及 3 組 USB 3.2 Gen 1 Type-A (藍色)、4 組 USB 2.0、1 組 USB 3.2 Gen 2 Type-C 與 2 組 USB4、5G LAN 等擴充,最右側除了 WiFi 7 快拆接頭外就是 SPDIF 等音源插孔。

認真說,這片 X870E TOMAHAWK WiFi 大體上已經兼具所有 AM5 平台架構的使用需求,包括玩家需要的基本功能以及擴充性等,EZ DIY 設計也是隨處可見,真要挑毛病大概就是少了直接上 Power / Reset 按鈕這部分而已了。
校能檢視
接著來上機囉!
從 BIOS 中的可調整項目不難發現這款 TOMAHAWK 功能設置方面的完整性相當高,對玩家來說,不論是在 EZ Mode下直接調整、或是從 Advanced 進階模式來進行設定都算十分簡易,EZ Mode 下的 EZ Config 選項就提供了大部分的基礎設定功能,PBO 模式與記憶體等設定都能輕鬆達成,另外,相較另一款 Carbon 來說,MAG 系列的黃綠色主題色調應該也能輕鬆查知各項設定的狀態。
PBO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模式可以直接透過選單選擇,預設狀態為 Auto、另外也可以調整成 Enhanced Mode (有3段增強)、溫度點設定 (3段) 或是 Boost,X3D Gaming Mode 也能設定為 Enabled,對於想要更多進階功能的玩家可以改採 Advanced Mode 進行更多功能調整。




適逢 AMD Ryzen 9 9950X3D 推出,當然在處理器的選用上也就直接上來看看整體的支援性,基本上算是都OK,除了具備有略優於 Ryzen 9 9950X 的效能表現外,對於遊戲玩家來說,也能提供更強大的性能體驗,本次實測的搭配平台列表如下: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3D
SSD:Samsung 990 Pro Gen 4×4 M.2 SSD 1TB
DRAM: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DDR5-6000 16GB x2 (CL 28-36-36-96)
VGA:NVIDIA GeForce RTX 4090 FE、Sapphire Pulse Radeon RX 9070 XT
Cooler:NZXT KRAKEN ELITE 360 AIO (V2)
電源供應器:MSI MPG A1000G PCIE5 1000W
作業系統:Winodws 11 Pro 24H2
VGA Driver:GeForce Game Ready v572.70
從 CPU-Z 的偵測下可以看到,對於最新一代的 AMD Ryzen 9 9950X3D 是可以正確支援無誤的,Mainboard 選單中也有秀出 MAG X870E TOMAHAWK WIFI 型號與晶片組版本。


Bench 選項的單、多核效能表現分別測得有 874.6、17075.6 分,可以對照一下之前同樣搭配 Ryzen 9 9950X3D 的 MPG X870E Carbon WiFi 的成績,基本上差不多。

透過 Cinebench R23 的測試,單、多核成績分別為 2270、40831 分,相較在 Carbon WiFi 的表現還要略優一絲絲。

Geekbench 6.4.0 下的單、多核表現則是獲得 3418、22211 分,也是與先前的 Carbon WiFi 表現差不多。

換到 3DMark 下的 CPU Profile 項目,單核成績為 1287、最大核心數的表現則是來到 16135 分,基本上也是與 Carbon WiFi 差不多。

blender 上的三項模型表現,monster 得分為 269.47、junkshop 得分為 195.67、classroom 得分為 131.96,與 Carbon WiFi 的表現也是在伯仲之間。

至於在 Geekbench AI 的部分可以看到ONNX 下的 CPU 模式得分為 7707 (Single Precision)、2705 (Half Precision)、12541 (Quantized) 分,同樣對比 Intel Core Ultra 的成績有蠻大幅度的提升,另外的 OpenVINO 下的 CPU 模式則是獲得 13161 (Single Precision)、13250 (Half Precision)、29501 (Quantized) 分,表現上也是相當不錯。


至於在遊戲方面的表現,基本上配上了定位遊戲最佳化的 X3D 版本就不用太擔心了,平台選用了 GeForce RTX 4090 當然也是有不錯的 FPS 幀數,對比同樣在 X870E 平台下採用 Ryzen 9 9950X 處理器的表現算是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相較於 Carbon WiFi 的成績來說也一樣是差不多;就算換上目前正夯的 Radeon RX 9070 XT 來組成新一代 3A 平台也是十分OK的,簡單透過 Final Fantasy XIV DownTrail 來檢測一下,在 4K 解析度下也能保有 12436 得分以及平均約 87 FPS 的表現,一點也不遜色其他 X870E 的同階主機板。


最近正夯的《魔物獵人 荒野》小編也拿來試跑一下,4K 解析度下、設定為極高,選用 AMD FSR 以及畫質優先選項,在 3A 平台的通力合作下可以有 23617 分以及 138.40 FPS 的表現,那開一下 BIOS 內的 X3D Gaming Mode 輕鬆就有約 5% 的提升,成績提升至 24667 分、144.28 FPS,如果連同 Memory Try It! 功能一起開、設定 DDR5-8000 + High-Effciency Mode + X3D Gaming Mode 的模式下,根據官方資料則是可以達到 114.5% 的提升 (對比 Default DDR5-4800),相信這對於想遊玩這款遊戲的朋友,應該很有吸引力吧!


畢竟還是要講求實際測試的結果,小編特別將記憶體頻率調降為預設 DDR5-4800 模式,並關閉 X3D Gaming Mode 等設定下,這片 MAG X870E TOMAHAWK WiFi 其實仍提供了不錯的水準表現,大體上略降一些,實際測得有 23515 分、137.80 FPS;另外,採用 DDR5-8000 記憶體模式、打開 X3D Gaming Mode 以及開啟 High-Effciency Mode 之後的成績則是更進一步的來到 25311 分、148.53 FPS,對比 DDR5-4800 預設成績來說,約有將近 8% 的提升,雖沒達到官方的 14% 提升,但也算有不錯的增幅,有興趣研究的玩家可以在入手這片主機板後自行細部微調來驗證,相信會蠻有可玩性的。


結語
以目前 AMD 平台搭配 Ryzen 9000 系列處理器的組合正夯來說,這款 X870E TOMAHAWK WiFi 也的確是一時之選了,就玩家的角度來看,直接入手 X870E 這一階當然是最佳選擇,而且價格方面比起 X870 TOMAHAWK WiFi 僅多了約 1,000 元 (當然升級完整版)、比 X870E Carbon WiFi 便宜約 2,000 元 (效能表現差不多),算是目前拿來搭高階 X3D 系列的超值選。
部分網路商城也直接推出有配套版的選擇,考量預算的朋友可以挑 Ryzen 7 9800X3D 來搭配即可,價差也有 8,000 元之多,可以把記憶體跟 SSD 都補齊了,這款 MSI MAG X870E TOMAHAWK WiFi 對於想入手新一代平台或是正準備升級的朋友來說,算是適時地提供了功能齊備、設計完善的最佳入手版本,有興趣的玩家的確不容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