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開箱過了 Sapphire Pulse RX 9060 XT 8GB 版本,但其實官方還有 Nitro+、Pure 兩個系列可以選擇,而且是 16GB 的版本。
相較於 Pulse 系列來說,Nitro+ 系列算是 Sapphire 的旗艦版本,除了在整體的設計感與 Pulse 系列不同之外,採用三風扇設計的散熱模組配上獨特的燈效特色,讓入手 Nitro+ 系列的玩家可以感受到頂規顯卡的用心之處,當然,重點也在於搭載完整版 16GB 的 GDDR6 記憶體容量,這將使得 Radeon RX 9060 XT 可以發揮最大的性能表現。
下面就來看看 Nitro+ RX 9060 XT 16GB 這片入門級的高 CP 值平價顯卡可以為玩家帶來怎樣的性能以及與 8GB 版本的對比吧!

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9060 XT 16GB開箱
現在要入手 Sapphire 的顯卡比起之前更方便了,上個月下旬開始正式在「欣亞數位」與「原價屋」通路販售,包括 RX 7650GRE、RX 9060 XT、9070GRE、RX 9070、RX 9070 XT 等系列都有販售,而且對於三大系列 Pulse、Pure、Nitro+ 也有了中文系列名稱,分別為「脈動」、「極地」、「氮動」來稱呼,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呢?至少在官方購物商城之外有更多的入手管道吧!
基本上在 Sapphire 的三大系列中,Nitro+ 氮動系列一向是旗艦等級,歷來的版本也都是同版本中的最高階款,這一點在 Radeon RX 9060 XT 當中也是如此,除了在外觀上有著更加細緻的造型設計外,獨特的燈效設計以及高效的冷卻散熱技術都是 Nitro+ 的特色重點,而除了內建採用的 RX 9060 XT 顯示核心之外也搭載 16GB GDDR6 記憶體容量,透過支援 FSR 4 與 Hyper-RX 技術展現最佳的遊戲效能。


官網上可以看到關於這款 Nitro+ RX 9060 XT 16GB 的基本規格,包括 GPU Boost 頻率最高達 3320MHz、Game Clock 最高可達 2780MHz。

下面就來實際開箱這款 Nitro+ RX 9060 XT 16GB 囉!
先從外箱包裝看起,帶有濃厚機甲風格的 Nitro+ 系列就如同獨特的 Logo 設計般亮眼,配上紅、黑色調的呈現下讓人一眼就感受到與 Pulse、Pure 的不同設計風格,正面除了 Sapphire、Nitro+ 以及 AMD Radeon RX 9060 XT 之外,還有 16GB、Overclock (OC) 等標示。

外包裝背面也是以 Nitro+ Logo 為主軸,另外也有顯卡的特色重點以及系統要求等資訊,基本上支援 PCIe x16、最小建議有 450W 以上的電源供應器以及 8GB 的主機系統記憶體容量 (建議 16GB 以上為佳)。
開箱後可以看到基本配置的說明書、5V ARGB 燈效控制線以及顯卡固定支架的安裝指南等,另外就是妥善包裝在靜電袋中的 Nitro+ RX 9060 XT 16GB 顯卡本體囉。




附件的小黑盒裡有 ARGB 燈效連動線材以及帶有 Sapphire Logo 字樣的 L 型顯卡專屬固定支架。

本體部分同樣採用三風扇散熱設計,外觀上採用了 FrameDefense 盒狀框架設計,這可以確保顯卡的整體結構堅固性與耐用度,除了有保護內部元件的外殼功用外,也降低了安裝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損壞風險,算是對顯卡穩定度方面的安全保障。
細看可以發現其實有做了立體設計,中間風扇位置區塊有做了下凹的處理,正面外觀的表面也有密集式的圓點凹印飾紋。

整體卡身的尺寸為 300 x 131 x 55 mm (L x W x H),相比大哥們 RX 9070 XT/RX 9070 的 330.8mm (L) 來說算是略為縮小版的感覺,但同樣仍維持 Nitro+ 系列的設計特色。

不同視角可以看到更多 Nitro+ RX 9060 XT 16GB 的設計風貌,頂端的三角格柵設計與整體的風格呼應下有著獨特的視覺感,一左一右的 Radeon、Nitro+ Logo 也讓設計質感提升不少,頂端位置內有搭載延伸整個卡身長度的燈條 ARGB Light Bar,一開機就能看到燈效的閃亮特色。


頂端中間靠後有特別設計的凹槽,其實這是 PCIe 電源插入的位置,開孔也設計了讓玩家輕鬆插拔的反插模式,不會出現不易拆卸的情況;底部可以看到延伸整個卡身長度的密集式散熱鰭片,2.7 Slot 的卡身厚度與 4 根 6mm 複合式熱導管設計構成的整合式散熱模組則讓散熱效果更加優異,並且加入 Honeywell PTM7950 相變導熱介質來強化散熱,整體的 Free Flow 散熱冷卻氣流在透過軸流風扇系統時可以減少擾流並有效引導空氣、將散熱效能發揮到最大。


背部則是採用全鋁金屬背板設計,透過強化堅固性的背板來確保顯卡整體結構不會造成彎曲的風險,並能有助於散熱以及快速降溫等作用。

顯示輸出方面則是提供了 2 組 HDMI、1 組 DisplayPort 2.1a,可同時支援 3 組螢幕輸出。

看一下其他各部的特寫,像是採用的軸流風扇不只具備雙滾珠軸承更安靜耐用,其獨特的 AeroCurve 風扇葉片,可改善氣流與減少空氣摩擦並增加可用風扇轉速範圍與維持低噪音量,也支援風扇快拆設計 (Fan Quick Connect) 一顆螺釘就能拆卸,當風扇故障無須寄回整張顯卡、只需將損壞風扇寄回就會由客服中心直接寄送全新風扇讓玩家自行更換。
另外還有鰭片、熱導管,尾端封閉式卡身設計以及 PCIe 5.0 x16 等。




背後位置的 PCIe 電源輸入採用一般 8-pin 設計,反插模式與大開口空間讓插拔上顯得不費力;靠後的氣流開孔一側可以發現有一組外部 ARGB 同步控制的 3-pin 連接頭,玩家可透過附件中的線材與主機板連接,選擇要由顯卡設置的獨立控制或是主機板來做 RGB LED 燈效的執行。




最後來看一下在上機後的實際燈效結果,頂端的 ARGB Light Bar 區塊顯示了獨特的燈光效果,玩家可透過燈效模式設定專屬的電競風格,透過專屬的 TriXX 應用軟體就能輕鬆調整個人化風格,不想要光害的朋友也能選擇關閉燈光。

順便提供一下這片 Nitro+ RX 9060 XT 16GB 的官方細部規格資訊供大家參考!

效能檢視
先前在 8GB 版本時應該就已經對 Radeon RX 9060 XT 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搭載了 16GB 之後可預期的會有更大的性能展現,為了對比與 8GB 版本的差異,測試平台方面採用了相同的設定,驅動方面也是同樣由官方提供的 Adrenalin 25.10.09.01 這一版,平台參考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Z890-F Gaming WiFi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M.2 SSD
DRAM:XPG Lancer RGB DDR5-6000 CL28 16GBx2
Cooler:Corsair iCUE LINK TITAN 360 RX LCD 一體式水冷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ATX3 GX-1000 1000W
作業系統:Winodws 11 Pro 24H2
VGA Driver:Adrenalin 25.10.09.01 (官方提供版)
在 GPU-Z 偵測上對比一下與之前 Pulse RX 9060 XT 8GB 基本上就是差在記憶體容量上,另外就是 Nitro+ 的 16GB 版本在頻率上略高一些些,預設頻率為 2787MHz、Boost 則是達到 3324MHz。


測試基本盤的 3DMark 常規項目中,順便對比一下與 Pulse 版本 8GB 的差異,雖然兩張卡的頻率略有些微差異,但從數據上來看,16GB 上的性能增進幅度並不小,對照下可以發現記憶體容量增加到 16GB 的確有顯著的優勢,如果玩家沒有太大預算限制、入手 16GB 版本會是較好的選擇。
在基本常規的幾項測試上,Nitro+ RX 9060 XT 16GB 皆獲得較 8GB 表現更佳的成績,大體上有著 1.5~5.5% 左右的性能提升,相較之前測過的幾款對手版本來看,也有與 RTX 5060 Ti 16GB 一較高下的實力。

16GB 版本在 Solar Bay 的成績比起 8GB 的 62149 總分提升了 3.2% 左右,Graphics test 的表現也增加了 7 FPS 以上,三組 Section 的成績也都略有提升。

同樣在 feature test 的幾項測試也略有提升,DirectX Raytracing 獲得平均 33.87 FPS、Mesh Shader (on) 獲得 263.58 FPS、Sampler Feedback (on) 則是獲得 377.21 FPS,至於 PCIe 頻寬在 5.0 x16 下同樣獲得 46.04 GB/s、基本上與 8GB 的表現相同。




至於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的部分,基本 4 項的成績也比 8GB 要高出 2~3% 左右,平均幀數方面也是略有 2~3 FPS 的增加,額外測試了 8K Optimized 這一項則獲得總分 3799、平均幀數 28.42 FPS 的表現。(可點圖放大)





熟悉的 Final Fantasy XIV:DawnTrail Benchmark 上同樣也是有小幅提升,1920 x 1080 下獲得 22291、平均幀數為 155.06 FPS, 2560 x 1440 下則獲得 14228、平均幀數為 99.09 FPS,3840 x 2160 下則是獲得 8227、平均幀數為 54.95 FPS,效能評語方面則是獲得 Extremely High、Very High、High,在 3840 x 2160 解析度上與 8GB 獲得的 Fairly High 不同,至於 5 項場景載入時間也有略微提升,解析度按序為 8.48 秒、8.80 秒、13.46 秒。



上次在測試《魔物獵人 荒野》這款遊戲上會出現警示 VRAM 過低的提示在換上 Nitro+ RX 9060 XT 16GB 之後就沒看到了而且推薦組合直接就給了 “超高”,按照 AMD 顯卡在這款遊戲上的優勢,1080p 下的總分來到了 25897 分、平均幀率為 151.72 FPS,至於 1440P 與 4K 解析度下則分別獲得 21077 分/ 123.66 FPS、13935 分/ 81.21 FPS,遊玩起來的順暢感可是比 8GB 來的優質許多!



調一下畫質組合模式 “高”,來對比一下上次測 8GB 的效能,三種解析度下分別獲得:29459 分/ 172.65 FPS、24560 分/ 143.75 FPS、16417 分/ 96.08 FPS,這成績可以說提升不少的幅度:5.5%、10%、15% 總分差距,平均幀數也是分別有 8.18、13.41、12.91 FPS 的提升,對於想當獵龍勇士的朋友來說,16GB 版本應該是較佳解方!
*(上次 8GB 三解析度下成績 27922 分/ 164.47 FPS、22230分/ 130.34 FPS、14224分/ 83.17 FPS)



《黑神話:悟空》這一項同樣先看一下推薦預設 “高” 模式下的表現,關閉垂直同步以及全景光追下的預設測試性能 (超取樣 50) 在 1080p 解析度下獲得 183 FPS 、1440p 下則是來到 147 FPS、甚至 4K 下也能有 101 FPS 的成績,對比 8GB 版本也是差不多維持在 3% 左右的提升。



那既然 16GB 記憶體可否在 “超高” 畫質模式下也同樣獲得不錯成績呢?基本上也是可以的,同樣維持基本設定將畫面設置調為 “超高”,1080p 下獲得 111 FPS 的成績,最高與最低幀率落在 131~90 之間,至於 1440p 下則是獲得 95 FPS、4K 下還有 70 FPS,看來選擇 16GB 版本的 RX 9060 XT 在畫質上的選擇性顯然更高些。



最後簡單的來看一下在 UL Procyon 中的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表現,這裡如果對比之前 8GB 的表現就能相當明顯的看到差異性,對比之前在這一項中獲得的成績 1203/714/481/339 來說,16GB 獲得的 1312/1288/1150/1283 就是輾壓的等級了,除了 PHI 3.5 有 9% 提升之外、另外 3 個模型則是分別有 80%、139%、278% 的大幅增進,同樣是跑 AI 模型,多了 8GB 記憶體容量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了。(差真多~~)

另一項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下的表現則是獲得 1431 分,相比 8GB 成績提升約 2.4%。

整體的測試結果來看,Nitro+ RX 9060 XT 16GB 的確能帶給玩家更強大的性能優勢,對於遊戲、一般使用、影音創作或是 AI 運算等都能有不錯的使用體驗,玩家入手的話記得下載專屬的 TriXX 應用軟體來做硬體監控以及性能調校,包括燈光調整 (提供有 9 種燈效) 也能個人化設定喔!
(目前 TriXX 已更新至 10.0 版本,玩家可下載最新版使用)



結語
相比 RX 9060 XT 8GB 來說,16GB 版本在性能表現上更顯卓越,加上 Nitro+ 系列的旗艦等級與具備防護功能的 FrameDefense 盒狀方框外觀細緻感,大體上已經是目前同級版本的最佳選擇,獨特的 ARGB Light Bar 燈效設計更是具備迷人燈光特色,可以說是現階段入門款顯卡的超值選,還在使用舊顯卡的玩家可以輕鬆升級、單 8-pin PCIe 接頭無須額外更換電源供應器就能搭配,在面對 AMD FSR 4 的支援性陸續增加下,升級後應該會很有感,還沒入手的可得動作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