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AMD Radeon RX 9000 系列的極受玩家好評下,除了陸續向下延伸至 Radeon RX 9060 XT 的 8G/16GB 等入門款版本外,原先作為中國地區限定款的 GRE 版本也再度於 Radeon RX 9000 系列中登場,並且在台灣開賣,挾帶高性價比的優勢,為玩家提供多一種入手的選擇。
這款命名為 Radeon RX 9070 GRE 的版本在規格面上列於 Radeon RX 9070 這一階、VRAM 方面則是調整為 12GB,在價格面上相較於 Radeon RX 9070 XT/RX 9070 更具競爭力,不只落在 16,000 元左右價位的區間正面對應對手的 RTX 5060 Ti 系列,重點是性能表現上更為突出,對於玩家來說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一款顯示卡。
這次就藉著入手 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這款版本的機會來場同級對抗,除了了解AMD 新款 Radeon RX 9070 GRE 的性能表現外,也順便體驗一下白色顯卡的獨特魅力,Let’s Go!

AMD Radeon RX 9070 GRE高性價比顯卡新登場
在開箱之前,先來看一下關於 AMD Radeon RX 9070 GRE 這一款版本的基本資訊。
同樣是位列於 Radeon RX 9070 這一階,從官方的規格列表對比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Radeon RX 9070 GRE 採用同樣的 Navi 48 GPU 架構以及 TSMC N4P 製程,CU 運算單元與 RT 加速單元則是 48 組,硬體 AI 加速單元也調整至 96 組,AI TOPS 則是落在 1097 TOPS,Boost 頻率則是較 Radeon RX 9070 高一些、來到 2.79 GHz,除了記憶體方面調整為 12GB、192-bit 之外,其他 H.264/HEVC/AV1 等 Video 壓/解碼與顯示輸出支援 HDMI 2.1b/DisplayPort 2.1a、PCIe 5.0 x16 頻寬介面等則是都相同,功耗上則是與 Radeon RX 9070 相同僅 220W,玩家一般使用的 650W 電源供應器就足以應付。

Radeon RX 9070 GRE 在官方的定位上作為對比 RTX 5060 Ti 16GB 的超值戰略款甚至挑戰 RTX 5070 的潛力。
在官方的性能定位上也直接拉了 RTX 5060 Ti 以及 RTX 5070 這兩款來做比較,從 1440p 對比數據表中可以看到這三款版本的性能差異,不僅在多數遊戲中明顯超越 RTX 5060 Ti,部分遊戲上還可以比 RTX 5070 更具優勢,甚至在 1440p 光追方面的表現也幾乎全面壓制 RTX 5060 Ti,展現出相當具競爭力的效能實力。

SAPPHIRE PURE AMD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OC 版開箱
小編這次手上的版本是來自 SAPPHIRE 藍寶科技推出的 PURE 極地系列中的版本,在官方的三大系列中,PURE 系列一向是 “白色控” 的首選,光是從產品外盒的設計上就能看出想要表達的科技質感以及白色外觀訴求,除了右側下方載明的 AMD Radeon RX 9070 GRE 字樣外,12GB 記憶體容量以及 OC 超頻等標示也同樣清晰可見。

彩盒背面同樣承襲與正面相同的風格設計,一打開就能看到在內盒中採用靜電袋包裝妥善的顯示卡本體以及附件盒等。


附件盒中則是提供有顯示卡專用支架、固定螺絲 (3顆) 以及 1 組 ARGB 5V/3-pin 連接線材,可連接顯卡至主機板上對應接頭後透過主機板軟體來控制燈效。

這款 SAPPHIRE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採用了三風扇設計外觀,配上白色調設計,真的是美型到不行!正面的 AeroCurve 風扇扇葉也一改先前的折角葉片設計,同樣提供低噪音、最佳化靜壓與冷卻效果,搭配 Free Flow 冷卻設計讓軸流風扇能快速將氣流導入到內部的整合式散熱模式與複合式導熱管、密集散熱鰭片,讓 GPU、記憶體、VRM 等重要元件都能做到最佳化的散熱處理。
FrameDefense 盒狀框架設計讓卡身結構更加穩固與耐用,搭配全鋁金屬背板可確保部會產生卡身彎曲等情況,也能達到輔助散熱的效果。




從上面俯瞰頂端位置可以看到在盒狀框架設計下,透過 Free Flow 的氣流導出讓廢熱可以快速帶離顯卡,頂部中間有額外設計了燈效區,玩家可以透過官方專屬的 TriXX 應用軟體來做燈效的設定與調整。


背面搭配的是全鋁金屬背板,同樣是白色調設計外觀,除了印有 AMD Radeon 以及 SAPPHIRE PURE 等字樣之外,尾端位置有開導流氣孔讓廢熱可以快速排出,內部採用的高密度 12 層 2oz 高 TG 銅材質 PCB 約佔整體卡身的 2/3 長度,另外還有 ARGB Out 的 3-pin 連接埠以及 PCIe 電源接頭等。

其他就是各部位特寫,一並提供做為參考,包括採用 AeroCurve 葉片的軸流風扇、頂部中間的 ARGB 燈效區、採用 PCIe 5.0 x16 介面、背面雙 PCIe 8-pin 電源插孔、ARGB Out 5V/3-pin 連接埠、高效熱導管以及支援 DisplayPort 2.1a、HDMI 2.1b 各 2 組顯示輸出等。








這款 PURE 版本的 Radeon RX 9070 GRE 在燈效上算是別緻的在頂端中間位置配置了一小區,導光板燈效預設為 Rainbow,玩家可以自行選用其他模式或關閉燈效。


而除了開箱的這款 PURE 系列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版本外,SAPPHIRE 也推出了另一款 Pulse 系列的 Radeon RX 9070 GRE 顯示卡,目前兩個系列中的 Radeon RX 9070 GRE 版本主要差別除了在於外觀上的一黑、一白,以及採用的是雙風扇或三風扇版本散熱設計外,規格面皆採用 AMD Radeon RX 9070 GRE 核心架構,工作頻率方面 Pulse 為 2220/2790 MHz、PURE 為 2340/2920 MHz (遊戲/Boost),如果想升級的朋友機殼內部空間較小的話,那僅 280mm 卡身長度、雙風扇設計的 Pulse Radeon RX 9070 GRE 也是不錯的選擇!

效能檢視 vs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前面有提到,AMD Radeon RX 9070 GRE 的競品定位是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從目前市場價位上來看,16,000~17,000 元左右的價格帶基本上也是 RTX 5060 TI 16GB 的價格區間,為了真切對比,小編直接入手一片市售版的 RTX 5060 Ti 16GB 來做本次的效能測試對照組,順便提供大家目前兩方陣營的市售價格清單供參考。


測試平台則是選用 AMD Ryzen 9 9950X3D + X870E 主機板,本次採用的平台各元件如下面列表所示:
●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3D
● 主機板:MSI MPG X870E Carbon WiFi (BIOS v1.A51 2025/07/08)
● SSD:Samsung 990 Pro Gen 4×4 M.2 SSD 1TB
● DRAM: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DDR5-6000 16GB x2 (CL 28-36-36-96)
● VGA:Sapphire PURE Radeon RX 9070 GRE、Gigabyte WindForce Max OC RTX 5060 Ti 16GB (對照組)
● Cooler:NZXT KRAKEN ELITE 360 AIO (V2)
● 電源供應器:MSI MPG A1000G PCIE5 1000W
● 作業系統:Winodws 11 Pro 24H2
透過 GPU-Z 檢視一下基本資訊:


那接著就從熟悉的 3DMark 常規項目開始看起,在基本的 3DMark 各項測試下,不只 DX12 的 Speed Way、Steel Nomad、Steel Nomad Light、Time Spy/Time Spy Extreme 都是由 SAPPHIRE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大幅度勝出, DX11 下的 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 也同樣有相當程度的領先幅度,就算單看 Time Spy 與 Fire Strike 系列的 Graphics 成績都是大幅度勝出,而且領先的比例可不低啊!

其中的 Solar Bay 項目中,Radeon RX 9070 GRE 不僅除了總分領先 RTX 5060 Ti 16GB 達 13,567 分、領先幅度更是高達 18%,Graphics test 成績也有不小落差。


至於 feature test 的這幾項更是差距不小,DirectX Raytracing 領先了 2.32 FPS、Mesh Shader、Sampler Feedback 也同樣由 Radeon RX 9070 GRE 勝出,PCIe Bandwidth 更是直接近乎翻倍的領先!








在遊戲面向上,幾款常用的測試同樣也呈現出 Radeon RX 9070 GRE 幾乎一面倒的輾壓式數據,不論是 Superposition Benchmark、Final Fantasy XIV: Dawntrail Benchmark、黑神話:悟空、魔物獵人 荒野…等,基本上都是同樣的情況,而且領先的幅度不是小幅勝出而是大幅度領先,除了基本的 2K 解析度下有著不錯的成績,就算拉高至 4K 下,採用 Radeon RX 9070 GRE 仍能在這些遊戲上獲得順暢的遊戲體驗,同樣輾壓對手。




其他 3A 大作方面在總表中可以看到採用 Radeon RX 9070 GRE 與 RTX 5060 Ti 16GB 的分別表現,基本上畫質設定皆以最高為主、並關閉垂直同步,數據為至少 5 次測試後的平均值,有開啟光追或其他設定則在 () 中標示。
從數據圖的比較可以查看到在 2K 與 4K 模式下的 FPS 變化,基本上還是以 2K 解析度下的表現會來的擁有較流暢的體驗,同樣可以對比出 Radeon RX 9070 GRE 在同樣遊戲下的表現的確是更勝一籌,並且領先幅度不小,即便解析度開到 4K(2160P) 模式下仍在大部分遊戲中可以順暢遊玩,相較於 RTX 5060 Ti 16GB 面對較高解析度下的 FPS 縮水情況是好太多了。
另外在開啟光線追蹤後,Radeon RX 9070 GRE 仍維持有一定水準的遊戲順暢度,反觀 RTX 5060 Ti 16GB 若是開啟光追+解析度提升,可能遊戲體驗感會更有不流暢的情況出現,也就是說,Radeon RX 9070 GRE 除了可享受 2K 解析度下的順暢遊戲快感體驗外,即便玩家將解析度提升至 4K 模式下,大部分的 3A 大作仍能維持一定水準的順暢度遊玩體驗,以僅需 16,000~17,000 元左右的價格預算來說算是相當的超值。

另外在《刺客教條:暗影者》這款遊戲中可以設定支援光線追蹤全局照明和反射,在極高畫質設定下,開啟 “四處散射+鏡面反射” 模式,透過深度光追支援下可以看到 Radeon RX 9070 GRE 的表現仍是大幅優於 RTX 5060 Ti 16GB 的。

最後來看一下在綜合表現的部分,兩款顯卡在相同平台下測出的結果略有差異,SAPPHIRE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的成績領先 RTX 5060 Ti 16GB 約 10% 左右,從細項中可以看到在 Essentials 一般使用上有小幅領先的表現,Productivity 生產力方面則是差不多,數位內容創作方面也是以 Radeon RX 9070 GRE 的表現較突出,不論是照片編輯或是 Rendering 項目上都有更優的成績。


至於 SAPPHIRE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在長時間燒機下的表現,透過 FurMark 2 連續測試 3.5 小時之後的 GPU 核心溫度為 54℃、核心熱點則是 75℃,此時的 VRAM 溫度則是落在 74℃、風扇轉速約 1600 rpm,噪音值不高、頗安靜,這一點值得讚賞,看來採用的 Honeywell PTM7950 TIM 導熱界面材料表現出色,讓整體的散熱性維持在十分優異的情況。

專屬軟體SAPPHIRE TriXX 10.0版
有入手 SAPPHIRE 顯示卡的話當然也不能忘記到官網去下載專屬應用軟體 TriXX,這套軟體在前陣子更新至 10.0 版本後有了大幅變動的樣貌,除了整個 UI 畫面質感變得更好之外,直覺式操作的介面也相當容易上手。
下載後基本上是一個 Zip 壓縮檔,解壓縮之後就可以啟動 (Portable Mode),建議點擊下方的「開始安裝」進行軟體安裝以確保功能執行的完整性,在安裝完成後執行就可以開始使用各項功能囉。
新版的 TriXX 軟體分為五大選單,開啟後的預設頁面則是 LIVE DATA,基本上這裡會顯示顯示卡的型號、驅動程式版本、BIOS 版本與裝置 ID 等資訊,並提供關於顯卡的即時狀態,包括 GPU、記憶體頻率、GPU 溫度、GPU 負載情況以及 GPU 電壓狀態等,下拉選單可以看到有 4 個運作線圖的分框,玩家可以點擊各分框的選單、挑選想檢視的項目即時狀態,像是預設沒有出現的風扇轉速、CPU 溫度…等。



第二項的 TriXX Boost 則是透過智慧降低渲染解析度,並結合內建的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技術進行畫面升頻,能有效提升 FPS 的表現,在不犧牲視覺品質的前提下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預設為 85%,最低為 70% (Performance)、最高則是 95% (Quality)。



第三項則是 Performance,不過這一項僅限支援 SAPPHIRE AMD Radeon RX 9000 系列顯示卡,透過快速效能設定檔,可以一鍵切換效能、效率最佳化。

第四項則是 GLOW、也就是燈效調整功能的主頁面,這裡可以看到一共列出了 8 種燈效模式的切換選擇 (包括關閉燈效),預設為 Rainbow,基本上每項也都有各自的微調欄位,玩家可以依照各自的喜好來做個性化調整。
*如果搭配的是 NITRO+ RX 9000 系列顯卡會出現 Comet 模式 (第9種),可設定流動軌跡般的動態光效,增添遊戲時的動感與沉浸氛圍。


第五項 INFO 則是可查看顯卡的硬體資訊,這裡可以看到這款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的基本資料,像是 Navi 48 GPU 核心架構、Die Size 357mm2、PCIe 5.0 x16、12GB GDDR6 記憶體…等等。

結語
透過一連串的對比,基本上不難發現在這個價格區間帶中,AMD Radeon RX 9070 GRE 會是玩家最佳的入手選擇,由 AMD 核心 AIB 夥伴的 SAPPHIRE 推出的 PURE Radeon RX 9070 GRE 12GB 版本更是其中的優質選擇,不僅採用白色外觀、搭配三風扇設計以及散熱表現穩定都值得推薦外,效能表現除了在 2K 解析度下可以超順暢遊玩外、在 4K 解析度下的大多數遊戲順跑當然是預算花在刀口上的最佳寫照,根據實測對比,其領先 RTX 5060 Ti 16GB 近乎平均 15~35% 的效能幅度可不是開玩笑,Radeon RX 9070 GRE 的推出無疑正逢其時,看來會是 16,000~17,000 元價格帶中的殺手級產品,要嘛 RTX 5070 降價對打,不然這款 Radeon RX 9070 GRE 應該就是玩家現階段高性價比顯示卡中的唯一正解了。

■ 延伸閱讀:
● NITRO+ RX 9060 XT : SAPPHIRE NITRO+ AMD Radeon RX 9060 XT 16GB開箱試用,超平價入門旗艦、對比8GB版本性能更顯優異
● PULSE RX 9060 XT 8G : 平價高效的入門顯卡首選、SAPPHIRE Pulse AMD Radeon RX 9060 XT 8GB開箱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