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正式登場後,除了官方推出的 Founders Editiont 創始版之外,各家 AIC 推出的一系列版本也開始陸續上陣 (包括OC超頻版本),接續創始版的開箱與效能測試後,這次來看的是來自 MSI 推出的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 這片,同樣的 SUPRIM 系列中還有另一款 LIQUID 版本,至於次一階的 RTX 5080 則有較多選擇,除了一樣有 SUPRIM 系列的 2 款版本外,還有 VANGUARD、GAMING TRIO 跟 VENTUS 3X 等系列可以選擇,各位紅包存好、等過完年後 (1/30) 就可以下單囉!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開箱
既然是歸屬在 SUPRIM 系列,那肯定與之前同樣是 SUPRIM 的前代 GeForce RTX 4090 一樣在各項設計上都用上最頂級,一貫的鑽石水晶+幾何形狀設計風格仍舊是視覺代表,這一點從外盒上就能看到,比起前代的外盒設計來說更顯質感,右上角的 SOC Edition 標示相當明顯,看得出是超頻版本 (Super OC)。

打開後可以看到採用靜電袋妥善包好躺在盒內的 RTX 5090 顯示卡本體,附件部分也簡單的提供有快速安裝指南、12V-2×6 轉接 PCIe 8-pin x4 的連接線以及精緻小巧的顯卡支撐器 (2階段可微調增高設計),雖然沒有前代那款大的支架顯眼,但就實用性來說,這次附上的設計算是相當實用 (也好收納)。
重點提及的是,轉接線的 12V-2×6 接頭採用了雙色設計,方便玩家確認是否有正確插入到顯卡的插槽中,這一點跟 MSI 自家的電源供應器設計一致,算是官方的小貼心之處。




基本上同樣源於 SUPRIM 系列的外觀風格,設計上仍是三風扇模式並維持鑽石切割線條與三角形刻面構成的極簡風幾何造型視覺,但相較於前代整片髮絲紋正面、RTX 5090 版本上則是保留中間區域搭配左右兩側的三角環繞疊合設計,顯得更具精緻工藝質感。
正面中間的金屬髮絲紋飾面也搭配斜面邊緣的精緻拋光與菱形刻面增添了細部質感,風扇外圈的八角形框架也與配置的圓弧扇圈構成完美氣流組合,慣用的 》型導光條設計也沒缺少,可與頂端與後端的燈效設計呼應,這次還有在正面靠右下方印上 SUPRIM 立體浮雕 Logo 設計,算是宣告這款版本的旗艦等級。


頂端可以看到靠前位置的 SUPRIM 造型燈飾設計以及 MSI Logo,另外還有一整片全機身長度的大散熱鰭片與熱導管,右上靠後印有 GEFORCE RTX 字樣,中間位置還可以看到 12V-2×6 的電源插槽。

底部側面就比較明顯的可以看到整片散熱鰭片以及內部的熱導管從GPU上方往前後延伸,另外,這裡也可以看到中框的金屬框架,確保整片顯卡的結構堅固性。

背面細看的話會發現金屬背板採用了三種不同的飾面設計,不對稱的髮絲紋與噴砂風格融合,除了下方的 GEFORCE RTX 字樣外沒有多餘的標示,左側的斜角格柵設計也比一般採用的氣流開孔更具設計質感,SUPRIM 獨特的 Logo 直接彰顯這片顯示卡的高質感品味。

來看一下關於各部位的特色圖,包括像是頂端的 SUPRIM 燈效飾板、正面下方的立體浮雕 Logo、》型導光飾條、尾部頂端切角位置的專屬燈效 Logo、封閉式尾部設計、12V-2×6 電源插槽、雙 BIOS 模式的 Switch 切換DIP(Silent、Gaming)、PCIe 5.0 x16 金手指等。
雙BIOS方面,預設為 Silent 靜音模式,玩家可依需求調整為 Gaming 遊戲模式,兩者頻率分別為:
● Gaming 遊戲模式:Extreme Performance 2580 MHz (MSI Center), Boost 2565 MHz
● Silent 靜音模式:Extreme Performance 2527 MHz (MSI Center), Boost 2512 MHz








前端 I/O 埠提供有 3 組 DisplayPort 2.1b 以及 1 組 HDMI 2.1b、支援最大 7680×4320 解析度以及 4 組輸出,另外也可以看到厚度方面約佔 3.8 Slot。

在部分設計方面,從結構分解圖就能更清楚的看到 RTX 5090 SUPRIM SOC 版本的組成,透過三風扇的 Hyper Frozr 散熱設計與 StormForce 風扇特色,搭配內建的高效均溫板將 GPU 與 VRM 熱量快速透過熱導管與散熱鰭片輔助冷卻,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

StormForce 風扇採用 7 片爪形紋理葉片、搭配耐用的雙滾珠軸承與圓弧外框封閉圈設計能提供將氣流集中以增強散熱效果並降低噪音。



幾乎與機身尺寸相同的超大散熱鰭片除了搭配熱導管設計之外,波浪式鰭片 (Wave Curved 4.0) 與 V 型切口設計 (Air Antegrade Fin 2.0) 也能提升整體氣流的散熱效率。



規格部分直接從官方表列就能清楚各細項資訊,包括 21760 CUDA、32GB GDDR7 記憶體以及功耗最高達 600W (Silent mode為575W) 等,建議玩家最好搭配至少 1000W 以上電源供應器會比較妥當,至於重量可是不輕,光顯卡本身就達 2840g,卡身長度也達 359mm,裝機時要考量一下內部是否可以裝得下,以及別忘了使用顯卡支撐架。

簡單上機後可以看到配置的 RGB 燈效,頂端上方的 SUPRIM 光板、尾端的 Logo 以及正面的》型導光飾條,切換效果可以從 MSI Center 中來做調整,提供的燈效模式達 16 種,可以隨玩家喜好調整切換。






效能檢視
下面就來看一下效能實測的部分,同樣列上本次採用的平台設備: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主機板:MSI MPG Z890 Carbon WiFi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M.2 SSD
DRAM:XPG Lancer RGB DDR5-8400 CUDIMM 16GBx2
Cooler:be quiet! Dark Rock 5 Pro 塔扇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ATX3 GX-1000 1000W
作業系統:Winodws 11 Pro 24H2
VGA Driver:GameReady v571.86
由於具備雙 BIOS,Silent mode 與 Gaming mode 頻率略有差別,從 GPU-Z 中可以看到兩者的 Boost 頻率數字。


一樣先來看一下在 3DMark 上的表現,在各項的測試數據上,基本上比起創始版來說是有略略的多了一些,應該算是 Boost 頻率更高一些的緣故。

feature test 中的 Mesh Shader 與 Sampler Feedback 這兩項的成績也是相當不錯,開啟後的表現分別提升至 1347.73 FPS 與 1872.35 FPS,PCI Express 的頻寬則是測得 56.34 GB/s。



在 DLSS 項目的測試中,開啟 DLSS 4 模式下,3840×2160 的 4K 解析度、Perfoemance 與 2X/3X/4X 成績分別為 264.04、360.49、444.36 FPS,比起原本 DLSS 3 的成績約 175 FPS 直接飆升好幾倍。



如果切換到 Ultra Performance 的話,同樣 4K 解析度下的表現則是再向上提升,2X/3X/4X 分別達到327.98、435.88、530.79 FPS,數據甚是誇張,這可見一旦遊戲支援 DLSS 4 的話,幀數表現相當驚人。



場景換到 Final Fantasy XIV Dawntrail 的測試下則是獲得 25301 分 (3840×2160)、平均 FPS 為 175.3563,將解析度調為 2560×1440 則是獲得 32993 分與 242.2968 FPS,降成 1920×1080 時則是來到更高的 34441 分與 256.7593 FPS,的確相當厲害啊!



至於在 blender 4.3.0 下的表現,三項測試環境 monster、junkshop、classroom 的成績分別為 7445、3914、3679,比起創始版的表現還要更好。

同場加映
這次隨著顯卡一起來到小編手上的還有一隻 MSI 的 Lucky,對、就是那頭龍!
說是存錢筒,仔細看了一下才發現入金孔是在嘴巴,背面的翅膀取下後就可以挖錢XD,四肢可以活動,可坐、可站,還可以擺姿勢,廠商說公仔可以留下、卡要還,可以留卡不留仔嗎?但小編不是小孩子,可以兩者都要嗎?(想得美~~
那就擺幾個 Pose 來的合影吧!但以公仔的胃納量,存滿可以買得起 RTX 5090 了嗎?存 50 元的肯定要存好幾隻 Lucky 才能換一片,是說要存 100 元、還是要 500、1000 的比較有機會一隻換一片……
就怕存完可能 RTX 6090 又出了、更貴!!!



站著擺,顯卡都到嘴巴的高度了!

來喔,這裡有顯卡特賣喔!(設計對白)


結語
相較於 NVIDIA 官方的 Funders Edition 來說,各家 AIC 合作夥伴推出的各系列 RTX 5090 應該是會比較容易入手的,當然同樣的在價格上可能也會略有差異,尤其是各家在散熱上投注的心力以及極致釋放顯卡本身的高效能也是會反映在售價上的,不過終歸是同樣的 GPU 核心架構,在都是相同的 Blackwell 架構下,與創始版的差異並不會太大,至於想怎麼挑就看玩家喜好囉!
以這次入手的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 版本來說,無庸置疑的,看到了比前代 RTX 4090 SUPRIM X 版本更精緻、效能更上一層的頂級旗艦,特別是在全速下的噪音表現真的改進不少 (不吵),配上高效能的測試表現,小編除了按讚之外就難以表現更多了!哈~
這也意謂顯示卡版圖將重新洗牌,尤其 DLSS 4 的推出,可以預見更多 3A 大作都將支援的情況下,玩家透過採用 RTX 50 系列顯卡也將獲得絕佳的遊戲體驗,想要擁有這樣的超完美遊戲體驗感嗎?可以鎖定這片 MSI GeForce RTX 5090 32G SUPRIM SOC 入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