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TAC 這次的 RTX 40 Super 系列在除了 RTX 4070 Super 推出了 3 款版本:Trinity Black Edition、Twin Edge OC 與 Twin Edge,緊接著 RTX 4070 Ti Super 也同樣提供玩家 3 款版本:AMP Holo、Trinity OC White Edition 以及 Trinity Black Edition,接續第一波已開箱的 RTX 4070 Super Twin Edge OC 之後,這次也隨著第二波解禁來瞧瞧其中的 RTX 4070 Ti Super Trinity Black Edition 吧!
同樣的,NVIDIA 官方也採 MSRP 與 OC 版本的分開解禁,各家 RTX 4070 Ti Super 系列將在 1/24 正式開賣,首批則是前一天可以先睹為快,小編這次也入手了這三款版本中的 Trinity Black Edition,下面就來開箱與實測囉~

1440p解析度最高性能擔當、中階定位的最佳代表
按照 NVIDIA 官方的計畫,RTX 4070 Ti Super 的出現大概就是拿來取代現有的 RTX 4070 Ti 了,以 1440p 的解析度產品布局來看,從 549 美元的 RTX 4070、599 美元的 RTX 4070 Super,加上 799 美元的 RTX 4070 Ti Super 等於完整了目前的產品區隔,更上面的高解析度等級由月底登場的 RTX 4080 Super 與頂規的 RTX 4090 接手、入門階則是以 RTX 4060 與 RTX 4060 Ti 來擔任,如此一來,第二波上陣的 RTX 4070 Ti Super 顯然就是戰將級的主力,2 萬多台幣的預算大概也能因應使用者在創作者方面與遊戲端的各項工作、娛樂運用。

規格面的部份相較於前二代來說確實也提升不少,畢竟是屬於 Ada Lovelace 架構,Shader Cores 就是 RTX 3070 Ti 的翻倍了,另外 RT Core 與 Tensor Core 也都是最新的第三代與第四代版本,核心數也都較前 2 代增加數倍以上,DLSS 當然也是最新的 3(3.5),NV Encoders 也加入了 AV1、記憶體更是拉高到 16GB,而且規格提升下、整體的 TGP 功耗則是比前代的 290W 還要低一些 (285W),詳細對照可參考下方圖表就更清楚了解差異了。

官方還特別將遊戲方面的性能長條圖也列出來做為對比,不難發現 RTX 4070 Ti Super 基本上就是一枝獨秀的往右邊的數據狂奔,基本比較應該也很容易看出來直接就是倍數以上的數據成長,對於目前還在使用 RTX 20/30 系列、甚至更前面的 GTX 10 版本的朋友,可以考慮升級囉!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Trinity Black Edition 16GB GDDR6X開箱
這次 ZOTAC 在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系列的版本就是以三風扇為主,除了仍是船型設計的外觀風格外,也提供了白色版本供玩家入手,小編這次手上的是三款中的 Trinity Back Edition,與白色款的差異除了顏色外就是核心 Boost 頻率少了 15MHz 而已,大體上是一樣的,至於另一款 AMP Holo 則是多了雙 BIOS、可外接 LED 燈條以及 Boost 頻率達 2640MHz,當然相對的也提供較大面積的 RGB 燈效區設計。

外盒部分則是保有原本 RTX 40 系列一貫的設計,但在彩盒右上角有標上型號版本:Trinity Black Edition,當然正面最主要的還是那個落在 GeForce RTX 4070 Ti 之後的 “Super” 字樣,彩盒背面則是一樣有印上 ZOTAC 系列顯示卡的幾項特色,像是 IceStorm 2.0 冷卻技術、Spectra 客製化 RGB 燈效功能、Freeze 風扇自動停轉技術以及 FireStorm 微調程式等等。



開箱後一樣可以看到精緻的灰色內盒設計,一打開就是熟悉的閃亮附件包,翻開底下則是有妥善靜電泡棉袋包裝的 RTX 4070 Ti Super 顯示卡本體以及 2 項附件,GPU 支架與 12VHPWR 轉 PCIe 12V 8-pin 連接線。



這款 Trinity Black Edition 雖然採用的是三風扇設計,不過整體的外型還是有維持跟之前的系列類似的風格,而有別於雙風扇的在於中間風扇反向旋轉可減少亂流、降低噪音,配上包覆式的風扇罩以及高達 7 根高效熱導管與底部熱導板相互作用下,透過大面積的密集散熱鰭片達到快速解熱的目的,其中也包括 ZOTAC 的 Freeze 風扇自動停轉功能可使風扇在 GPU 閒置狀態下停止轉動以減少運轉噪音與風扇磨損的情況,使用者也可以自行透過專屬的 FireStorm 微調程式中的 Active Fan Control 智能風扇功能來調控風扇的獨立運轉速度或依特定條件達成風速調整。
頂端位置則可以看到佔據大部分區塊的 RGB 燈效區設計,側面也可以看到佈滿底下整片 PCB 的散熱鰭片以及中間貫穿前後的高效熱導管配置。
另外,TGP 功耗為 285W,電源輸入的部分提供有一組 12VHPWR 連接埠,玩家可以直接透過有支援 ATX 3.0/PCIe 5.0 的電源供應器連接使用,或是使用附件中提供的 PCIe 8-pin 轉接線連接,建議使用 750W 以上的版本以確保電力供應無虞;訊號輸出方面則是提供有 3 組 DisplayPort 1.4a 以及 1 組 HDMI 2.1a,最高可支援製 7680×4320@60Hz 與 4K@120Hz HDR、VRR 等。
至於顯示卡的尺寸方面則是 306.8 x 119.4 x 58.5 mm、包含散熱器的厚度為 2.5 Slot,基本上對於大多數的機殼空間都能搭配,也不會佔據過大空間。









最後看一下顯示卡的背面,可以看到有 ZOTAC Logo,金屬背板後方也有設計了導流風孔,有助於上方風扇向下吹拂散熱時的風流走向不阻塞、降低亂流情況,讓廢熱可以快速且有效的排出。

這裡也附上關於這片顯示卡的細部規格,除了具備 16GB GDDR6X 記憶體之外,包括核心時脈以及高達 8848 的 CUDA 核心、Boost 2610MHz 的時脈等等。

性能實測
同樣的,在測試之前等先把驅動更新成可以認得的版本,官方同樣也會在 RTX 4070 Ti Super 正式開賣後更新版本,目前小編手上的是測試版 v551.15,剛好 GPU-Z 也更新到 v2.57 了,這下子就都認得了。
除了 GPU 是 AD103 之外,可以看到這片是 Zotac 的版本,記憶體頻寬也變成了 256-bit、16GB GDDR6X (Micron顆粒),GPU 頻率為 2340MHz、Boost 2610MHz,詳細部分可以查看 GPU-Z 的截圖。
平台部分這次改採 Intel 最新 14 代來搭配,基本上還是看顯示卡的性能表現,如果目前中階定位入手的話,大概就是這樣的組合配置了,也算是作為實際選購上的參考,平台相關列表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5-14600K
主機板: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
記憶體:T-Force Vulcan α DDR5-6000 16GBx2 (共計32GB)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Vertex GX-750 750W
作業系統:Winodws 11 Pro 22H2
VGA Driver:NVIDIA 551.15

首先在 3DMark 的測試項目上,基本的 Time Spy 與 Fire Strike 成績都比之前的 RTX 4070 Super 要高出不少,對比一下之前同樣是 Intel 平台 Core i5-13600K的測試數據可以發現到,RTX 4070 Ti Super 的成績在 Time Spy 的部分比 RTX 4070 Ti 要略高一些些 (約5%),雖然還比不上 RTX 4080,但有縮小兩者的差距。
而 Fire Strike 項目上則是有追上 RTX 4080 的趨勢,單純就 Fire Strike 的部分是有大幅提升,至於 Fire Strike Extreme 與 Ultra 的部分則是小幅提升,也都比 RTX 4070 Ti 要好上一些。





Speed Way 與 Port Royal 這兩項則是分別獲得有 6285 與 15515 分,前者比 RTX 4070 Ti 提升了約15~18%、後者光追方面則是提升約 10% 左右,也接近 RTX 4080 的得分了。(RTX 4080 在 Speed Way 約7100分、Port Royal 約 17500 分)
至於在 Solar Bay 的成績則是獲得 116124 分,基本上 Vulkan 方面的三區成績都直接摜破 400 大關,即時渲染的部分也完全無障礙。



另外在 DirectX Raytracing、Sampler Feedback、Mesh Shader 三項 feature test 測試則同樣也可以看到 RTX 4070 Ti Super 的不錯成績,相較於 RTX 40 系列的入門階來說,提升的幅度可不是一點點,玩家如果預算上可以放鬆一些的話,直接入手 RTX 4070 Ti Super 會比較有感。



最後來看一下 DLSS feature test 的表現,除了可以比較 DLSS off 之外,透過 Quality (品質) 與 Performance (性能) 模式的數據可以看到差異,關閉時雖然至少還有約 33 FPS,但啟動 DLSS 就可以明顯看到提升,品質模式下就可以獲得 85.47 FPS 的流暢感,若是改成 Performance 模式則可以提高至 114.48 FPS。


而遊戲方面,同樣透過《電馭叛客2077 2.1自由幻局》來做示範,在關閉 DLSS 模式下的表現,1080p 落在 81.64 FPS、1440p 則是 51.72 FPS、2160p 則是 24.81 FPS,一但開啟 DLSS、搭配畫格生成,可以看到整體的 FPS 有大幅度的提升,基本上 1440p 下的各種模式組合都有 70、80 FPS 以上,若是直接選用 “平衡” 或是 “表現” 設定的話,更是直接就上看到 150 FPS 的區間,而且就算是同模式下的 2160p 高解析度設定,也能有約 80~90 FPS 的流暢度,更不用說如果開 1080p 的話、都是 200 FPS 的數據了。

身為 RTX 4070 系列的最高階 Ti Super,對應創作者方面自然也比另外三位成員 RTX 4070、RTX 4070 Ti 以及 RTX 4070 Super 要好上一些,最新的 blender Benchmark 4.0 上面、三項 Sample 的測試成績也分別獲得約 3741、1795 與 1888 分。

燈效
燈效部分除了 ZOTAC Gaming Logo 之外也做了展翅的線條設計,佔了頂端一半多的區域,相對於上一次開箱的 RTX 4070 Super Twin Edge 來說就顯得更加突出,同樣也是可以透過專屬的 FireStorm 來調整設定。
基本上也是提供有包括顯示卡狀態的 Status 選單、FAN 風扇選單、Performance 性能選單以及 Spectra 燈效選單等,直覺式與拉把設定的設計也很容易就能上手,燈效也同樣提供有恆亮、呼吸、隨機…等不同模式,顏色與亮度、變換速度都可以微調,玩家可以輕鬆就客製化專屬自己的 RGB 燈效風格。



不論是有無燈光,頂端設計的 Spectra 燈效特色,都能讓 ZOTAC 顯示卡具備獨特的電競魅力,無燈光下的感覺更是特別。(亮度與燈光變化速度都可以調整)


結語
這一次的老黃 Super 刀法終於施展到了第二刀,在 RTX 4070 Ti 之上再推出了 Super 版本,除了提供玩家更強大的性能顯卡之外,也等於在中階等級上以 799 美元的價位就能享受邁入高階領域的高性能體驗,不論是作為接下來對應 2024 AI 元年的各項使用或是創作者的各項應用、遊戲玩家的 3A 大作等方面,應該都能有不錯的實用性,而且透過 ZOTAC 品牌魅力與品質做工等優異特色的加持下,性能與散熱也能達到最佳平衡,這款 ZOTAC RTX 4070 Ti Super Trinity Black Edition 正準備開賣,快過年了,為自己犒賞一下一整年的辛勞,今年紅包的歸處就決定是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