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科技不斷創新,但每每隔一段時間總是會有復古風潮的興起,MSI 這次將 13 年前流行的 Cyclone 顯卡設計重新啟用,相較於現階段的大型散熱器外觀來說,顯然當初放在 GeForce 460 GTX 系列上的 2 Slot、圓形散熱片與雙熱導管散熱器就很 “與眾不同”,而且還加上了金色塗裝,一看就有不同於其他同階顯示卡的閃亮感,既然小編也入手了這款復古款散熱風扇設計的 RTX 4060,下面就一起來開箱並實測一下性能表現吧!

MSI GeForce RTX 4060 Cyclone 8G OC顯示卡開箱
想套上復古情懷也是得挑一下合適的規格免得出現無法匹配的情況,以入門階的 RTX 4060 來做為對象除了型號上有些雷同、有種隔代進化的意味之外 (RTX 4060:460 GTX),功耗較低的特點也讓單風扇設計的部分可以達到較佳的表現,而採短卡、2 Slot 的小體積模式也十分適合對應在小機殼等裝置中,有助於讓許多使用者可以在低預算與高性能表現之間得到不錯的平衡點。
基本上在彩盒包裝上就已經有特別以燙金色的處理來強化 “CYCLONE” 版本,主視覺也針對單風扇做了強調效果的示意圖,正面的兩道金色弧形上蓋也比舊款的黑色來的更顯突出,認真看還真的有金螳螂的左右雙刀即視感呢!

本以為彩盒包裝就是一般模式設計的外盒而已,沒想到還有一點玄機在裡面,外盒向上一翻就可以看到底下的透明視窗,裡面就是 Cyclone 顯卡本體,掀起的上蓋內側還特別設計有強調了旋風散熱器的特色,一眼就能清楚的看到官方主打的 Cyclone 特別之處。


實際看到本體時,是不是覺得亮晶晶的閃著金色光芒呢?這兩片散熱器的上罩相當顯眼,配合中間的軸心貼紙、呈現金螳螂的雙刀氣勢,這款 Cyclone RTX 4060 版本的卡身長度為 163 x124 mm、厚度部分也僅 42mm (2 Slot),實際重量也才 439g,十分適合安裝在各種規格的機殼中。



除了卡身只有 163mm 長度的短小設計外,比起當初的舊版來看,圓形單風扇的大小剛好覆蓋滿底下的 PCB,從側面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配置的 Cyclone 旋風散熱器,包括特別訂製的 100mm PWM 風扇與獨特扇葉設計以及下方的大片幅鋁擠散熱片搭配雙熱導管、並與左右側多鰭片式散熱片形成雙擴散的複合式高效散熱模組,可快速的利用中間的風扇達到迅速排熱的目的。
此外,如果注意一下可以發現到,針對 PCB 上的 Mosfet 部分還有多加了一組鋁擠散熱片,透過上方風扇的下壓風力可帶動廢熱排出,而且避免風扇電源線翹起或固定鬆脫導致與風扇意外接觸,還特別在排線的導入位置做了防跳出/翹起的固定小巧思,可以說是考量的面面俱到。









輸出方面則是提供了 3 組 DisplayPort 1.4a 與 1 組 HDMI 2.1a,最大可支援至 4K@120Hz、8K@60Hz HDR、VRR 等,可同時輸出 4 組螢幕顯示。

供電部分採用的是一組 PCIe 12V 8-pin 設計,由於僅 115W 功耗,因此對於玩家來說基本上只要具備 550W 以上的電源供應器就足以應付,玩家若是舊電腦升級應該也無須更換 PSU 之類的零組件,另外,由於沒有大型的散熱外罩包覆,所以相對的在連接 PCIe 8-pin 接頭時的插拔會很方便。




最後,提供一下關於這片顯示卡的官方詳細規格資料供參:

效能實測
雖說採用了經典復古設計風格的單風扇+雙熱管的散熱特色,但基本上還是一片 GeForce RTX 4060 的顯示卡,效能上大體也不脫既有 RTX 4060 的應有表現,但是原本會以為是否僅單風扇會壓不住發熱狀態?實際上並沒有遜色於雙風扇 (或以上) 的版本,即便全速運作下也算安靜,正面看一下實際風扇運轉的模樣,配上左右的金色外罩與單 PCIe 8-pin 接頭,很方便就可以開始為遊戲或工作加速。

這裡小編也採用了最新一代的Intel測試平台來對應本次的效能驗證,以下為平台規格列表:
處理器:Intel Core i7-14600K
主機板:ROG Strix Z790-F Gaming WiFi II
Memory:T-FORCE VULCAN α DDR5-6000 16GBx2 (CL 38-38-38-78)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Gen4x4 M.2 SSD
電源:Seasonic FOCUS GX-850 (850W、ATX 3.0/PCIE 5.0、80Plus Gold)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從CPU-Z與GPU-Z檢視中可以看到詳細資訊,包括 Intel Core i5-14600K 處理器以及顯卡 GPU 核心為 AD107、5nm 製程,核心頻率 Boost 為 2490MHz 等。
另外透過GPU-Z也可以在感測與進階頁面看到進一步資料,Idle狀態下的GPU溫度並不高,風扇也僅以30%的速度運作、轉速也僅落在1299rpm而已,算是相當安靜。



先來看一下在 3DMark 上的表現,DX12 的 Time Spy 兩項測試上分別獲得有 10051 與 5259 分,對比預設的 1440p 遊戲大概也都有至少 90+ FPS 以上的性能;另外在 Fire Strike 的三項測試上則是獲得 26481、10428、5240 分,基本上也都算有水準上的表現,不論是一般工作上使用或是標準遊戲上的對應也都是OK沒問題的。





至於在 DX12 Ultimate 的總合測試 Speed Way 項目表現則是獲得 2643 分,光線追蹤測試的 Port Royal 項目則是獲得 6046 分,兩個部分都有得到 Good 的標示。


採用 Vulkan、即時渲染光追的 Solar Bay 這一項則是獲得了 48938 分的成績,三個 Section 的成績也都有逼近 200 分的實力,這一項也獲得了 Legendary 的標示。

另外在 DirectX Raytracing、Sampler Feedback、Mesh Shader 這三項的 feature test 測試上也可以看到一些性能表現的數據資料,光追項目的平均 FPS 為 26.66,採樣回饋項目則是落在啟用時有達到 328.25 FPS,網格著色器項目則是啟用時有 339.06 FPS、比關閉增加了 62.3%,雖沒有 RTX 40 系列的幾位大哥來的數據飆高,但畢竟價位上也少了好大一截,這樣的表現對一般玩家來說也都夠用。



至於 DLSS feature test 的部分則是可支援 DLSS 3,在解析度 3840×2160 下以 Performance 性能模式的設定可以獲得最高 48.92 FPS 的成績,比起未開啟時的 10.75 FPS 提升了近 5 倍啊!各位拿來玩遊戲時就會很有感了。

在遊戲方面的表現上,這片 RTX 4060 Cyclone 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基本上設定採用了開啟 DLSS (品質) 搭配補幀下的 FPS 數據都顯示卡了可提供玩家優異遊玩體驗的能力,以1440p與1080p解析度下的實測性能來看,就算負擔較重的 Cyberpunk 2077 也能達到幾乎 60 FPS (1440p) 的表現,另外如 F1 22 賽車以及第三人稱、第一人稱射擊等面向的遊戲也都能保有不錯的 FPS 體驗。

結語
對於還在使用 RTX 前幾代、甚至是 GTX 系列的玩家來說,想要升級到 RTX 40 系列最快速且最超值的方式當然就是入手 RTX 4060 這一階,萬元左右就能搞定,不過如果資深大大們想要回味一下當年的情懷當然就是首選這一款新一代 Cyclone,若是新玩家想組機的話,當然同樣也是好選擇,短卡身的小體積、不佔大空間好安裝、散熱性佳且安靜、高效能表現可滿足一般工作使用與遊戲遊玩體驗,值得小編推薦。
目前由原價屋獨家販售,顯卡價位定在 9,990、萬元有找,且享有註冊五年保固,而且還能透過回函索取就送 10 美元的 Steam 蒸氣卡,兌換軟體/購買遊戲超方便,這麼好康怎能錯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