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微星科技在年初的 CES 2023 大展中總共獲得了多達 15 項的創新獎,其中的周邊配件類除了先前小編開箱的 Vigor GK71 Sonic Blue 青軸電競鍵盤外,就是與鍵盤孟不離焦的 Clutch GM51 Lightweight Wireless 電競滑鼠了,趁著新品開賣那當然也得來開箱瞧瞧囉!

在接續先前的 GM41 系列之後,雖然有推出了 GM50 這一款版本,但事實上真正的接班人還是新登場的 GM51 系列才算正統,不僅同樣推出有無線/有線雙版本供玩家選用外,承襲輕量化概念以及整體的設計風格,讓新一代的 GM51 有著更出色的表現,下面就讓小編來開箱與試玩一下這兩款 Clutch GM51 Lightweight 電競滑鼠吧。
Clutch GM51 Lightweight 有線/Wireless無線電競滑鼠開箱
■有線版開箱
基本上包裝風格與前代 GM41 的設計算是保持了一致性,白底搭配黑色飾條以及正面滑鼠本體的方式也方便玩家一眼就能看出產品的實際樣貌。
作為新一代的 GM51 系列,有線版少了額外的無線充電座,整體的包裝體積尺寸也相對的小了一些,除了正面的 GM51 外觀、下方清楚的標示了 Clutch GM51 Lightweight 字樣、一旁則只標上 Mouse 滑鼠,而右上角則是有 RGB 圖示代表具備燈效功能。

背面則是將主要的幾項特色透過大圖呈現,包括了:具備專利的 MSI Diamond Lightgrips (鑽石燈飾)、Instantaneous Response Time (瞬時響應時間)、High-End PAW-3395 Sensor 傳感器以及 Light 燈效與 Ergonomic 人體工學設計等,直接保送玩家邁入遊戲勝利之門。
右側除了型號之外,也標上了規格面的介紹,除了採用最新的 PixArt PAW-3395 光學傳感器外,輪詢率也高達 8000Hz,最大 DPI 支援至 26000,並且可以直接快速切換 5 級模式 (400/800/1600/3200/6400),微動開關為壽命耐用度高達 60M 以上點擊次數的 OMRON 元件,尺寸為 122x65x45mm、重量僅 75g…等。


從包裝中取出可以看到採用的是透明保護罩+固定紙板的方式,另外說明書與連接的線材也同樣在列。

有線版的 GM51 比較精簡,基本上就是說明書/使用手冊 (多國語言版、有繁中),另外就是 GM51 的電競滑鼠本體。
可以看到與滑鼠連接端部分有做了強化,採用的連接線長有2米,並提供有束線設計方便玩家自行依需要長度調控,USB 接頭規格為 2.0、除了有標示 MSI Logo 也做了抗氧鍍金,並且配上了 MSI Logo 小標貼飾牌,至於連接線材質為先前就已採用的 FriXionFree 微磨感線材。



看一下 GM51 有線版的本體,應該不難發現與前代 GM41 造型類似,但新一代的 GM51 改良了一些地方,像是左右鍵的部分就做了加大,比起 GM41 的鍵區面積來說,GM51 的扇形前端寬度更寬,對於玩家在實際按壓時、會與手指頭的叉度更貼合。
雖然外觀上極為相似,但實際尺寸上卻有一點點差異,鼠深長度比前代略短了約 8mm、寬也減了 2mm、但高度卻多了約 7mm (GM41 尺寸為 130.1x67x38.3mm),稍微撐高的設計讓手掌在握感上更佳,滑動時的掌控度也獲得了增進。
左右邊的防滑側握採用的是 MSI Diamond Lightgrips (鑽石燈飾) 專利版本,看起來與 GM41 非常像,但整片側面的菱格紋不再只是裝飾與防滑而已,內嵌 RGB 燈效的特色讓左右側的風貌直接華麗變身,配合正面尾端的龍圖騰燈效,整體的電競質感瞬間三級跳。
而且左側配置的 2 顆側鍵也做了一點點改進,按鍵採用了稍微加大且立體的設計,讓大拇指在操作側鍵時可以更加順手,透過預設上/下一頁 (可自行更改) 的輕鬆控制達到使用上的更便利性。




特寫一下左側位置,可以看到 2 顆側鍵變的比較立體,側邊的菱格紋防滑設計區塊內嵌了 RGB 燈效,一但開機使用就會很有電競感,滾輪的防滑滾動也做的更立體,畢竟是最常使用的區塊,耐用度也可以提升一些。


底部的設計除了有標準 6 區的鼠貼外,中間的光學感應器採用的是原相 PixArt PAW-3395 這顆,可提供高速、高精確度與高解析度操作控制,並且可編程三種遊戲模式:高性能、低高耗、有線及辦公,相較於 GM41 採用的 PAW-3389 來說,新的 PAW-3395 在追蹤速度 ips 上就達到 650 (PAW-3389 為 400)、解析度也高達 26000 (PAW-3389 為 16000)。
一旁的小按鍵則是 DPI 切換鍵,玩家可以直接透過按切換鍵來選用合適的解析度,至於上半面則是產品規格標示以及安規等,下半還可以看到有微星龍圖騰的刻印。
提醒一下各位,入手後正式使用前要記得把上頭的鼠貼保護膜撕下,底下的白色 PTFE 鼠貼才是正式版,別沒撕下來就開始用,滑順度可大不一樣。



■Wireless無線版開箱
GM51 系列的另一款當然就是 Wireless 無線版了,與有線版的設計風格一致,基本上前代 GM41 的無線版也長的差不多,當然小編現在開箱的是新的 GM51 Wireless,型號標示也都清楚在包裝上可以看到。



背面同樣的也把四個主要特色標上去了,不過由於是無線版所以也多了充電這部分,基本上充電一次可以使用達 150 小時,而且就算電力耗盡也僅需要 60 分鐘就可以完全充飽電繼續再戰。
右側一樣是規格列表,與有線版基本上相同,也是採用 PixArt PAW-3395 光學感測器,輪詢率則是達到1000/1 Hz/ms,最大的 DPI 同樣是可達到 26000,預設 5 級的 DPI 切換為 400/800/1600/3200/6400,連接方式則比 GM41 增加了 Bluetooth 藍牙連接,所以除了高速 2.4G 無線之外還可以透過有線 (MSI FriXionFree 微磨感線材) 連接以及藍牙對應。
微動開關同樣是 OMRON 歐姆龍保用壽命 6000 萬次的版本,尺寸與有線相同、皆為 122x65x45mm,重量則為 85g。


無線版的內盒包裝就比有線版的大了一些,打開黑色內盒除了可以看到有說明說外,GM51 無線版滑鼠本體、獨立式充電座以及 2 米的 FriXionFree 微磨感線材也一併在內。



全部的內容物都在底下的大圖中,同樣是多國語言說明書、Type-A to C 的 USB 連接線、半塔式圓錐充電器 (含 USB Dongle) 以及滑鼠本體等。

線材材質與長度基本上與有線版是一樣的,只不過有線版沒辦法單獨分離,這裡的線材則是雙用,可直接與滑鼠本體連接 (Type-C)、或與充電器 (座) 連接,而充電器上面還另外有提供一組專用的 Dongle,玩家可以自行排列組合要怎麼搭配使用,譬如外出時透過 USB Dongle 與筆電連接、回家時在將 Dongle 插上充電座就可以與桌機連接,或是單獨使用,或是連接使用、甚至乾脆用有線或透過藍牙都行,隨你高興都可以。
充電器上頭的金屬點是用來與滑鼠本體連接的,雖然充飽電可以具備 150 小時的續航,但平常沒用的時候就可以把滑鼠放到充電器上充電,隨時要用就取下變成無線連接,真的是超方便的。




同樣的,來看看 GM51 無線版的外觀四面相,其實跟有線版的外型一模一樣,兩者就差在前面那根鼠尾巴了,如果想要相似一點的話,那可以把盒內附的 USB 線材接上去。




底部同樣採 6 區鼠貼設計,中央的光學感測器也是原相 PixArt PAW-3395 這一顆,左右兩側分別是 DPI 切換鍵以及無線版才有的滑動式連接切換鍵,往上為 BT 藍牙模式、往下為 Wireless 無線 2.4G 模式,中間則是 OFF。
由於是無線版,所以下半的部分可以看到有設置了2個充電器的連接點,而且配合充電底座尺寸也內陷了一點點空間方便與充電座契合;上半同樣是型號、安規等標示。
基本上 DPI 切換鍵可以做為快速調整 LED 背光模式的設定,省去玩家還要進入軟體設定的手續,只要重複透過組合鍵的方式就可以調整到合適的模式:
DPI + 左鍵=淡化速度(循環)
DPI + 右鍵=亮度調整
DPI + 滾輪=模式調整
DPI + 側鍵1=速度調整
DPI + 側鍵2=色彩調整
這裡補充一下 DPI 鍵的 5 段預設燈號顯示:
DPI 400-藍色
DPI 800-紫色
DPI 1600-紅色
DPI 3200-黃色
DPI 6400-綠色
*若要更低或更高DPI可透過軟體調整,最小100、最大26000

系看一下可以發現無線版的前端藏了 USB Type-C 的連接埠,側邊同樣具備有 2 顆立體側鍵以及菱格紋防滑設計與內嵌的 RGB 燈效 LED。


來瞧瞧 GM51 無線版的組合樣貌,半塔式圓錐造型充電座讓滑鼠呈現蓄勢待發的啟發狀態,比前代略厚的造型也讓側面看起來顯得更加圓弧,實際握感上也增色不少。




有線版與無線版外觀對比
既然兩隻都開箱介紹完了,那來對比一下吧!
其實兩隻的外型尺寸都一樣,有線版就是多了一條老鼠尾巴,無線版多了自己的充電城堡,怎麼選就看玩家需求,雖說無線版在自由度上會比較高,但相對的,售價也會比較貴一點點。



必備安裝MSI Center、設定Mystic Light燈效控制
跟之前介紹的電競鍵盤一樣,一些特別的設定以及 Mystic Light 燈效等,都需要透過微星專屬的 MSI Center 這套軟體,玩家在開始使用 GM51 有線/無線版電競滑鼠之前,要記得上官網下載安裝,安裝好之後啟動就可以看到有偵側到使用 MSI 滑鼠,在遊戲配備這個選單中就可以看到有出現滑鼠選項,就可以點進去設定了。



先來看其中功能選單的 Mystic Light 燈效部分,同樣提供有 3 組配置文件的設定存檔,玩家可以設定好之後,以後直接切換模式 1、2、3 就好,其中的 LED 樣式包括關閉燈效在內、一共也提供了 9 種設定:關閉、恆亮、呼吸、顏色週期、波浪、反應、舞曲、雷達與自訂,當然也可以調顏色、燈光速度、亮度、方向等等,旁邊也同樣會顯示出調整後的預覽供玩家參考。










自訂的部分呈現出來的會是左、中、右,一共 3 個 LED 燈效區的設定,玩家可以分區設定不同的模式,也可以都一致,就看玩家想怎麼玩,這裡的選項就是當中可以調中的 7 種 (去掉關閉與自訂),而且直接從側邊就可以調,很方便。



雖然燈效的部分沒有分有線無線,但滑鼠功能設定選單中,有線版與無線版稍微有些差別,但並非全部。
一樣,配置文件的儲存有 3 組,按鈕的設定,包括動作、滑鼠按鍵這兩項的選單在有線版與無線版上是相同的,但傳感器中的設定有略微差異,畢竟無線版有多了電量方面的選項,另外就是無線版還多了一欄 MSI Speed Shift。





有線版與無線版相同的是左半部的設備設定,DPI 設定中直接提供 5 級的選擇,如果覺得要更大或更小可以按下旁邊的設定 icon 來自行調整,最小 100、最大 26000,基本預設為 1600。
靈敏度的部分,無線版為 1000Hz、500Hz、250Hz 以及 125Hz 等 4 檔,而抬升距離則有高低兩種,不過依照使用的是PixArt PAW-3395 這顆來說,提供的抬升偵側高度應該是 1mm 與 2mm 兩種模式。




右側部分的電池電量則是顯示當前的電量,至於燈光自動休眠功能基本上預設就是開啟的,反而是下面的低電亮警示 OSD 預設則是關閉,打開後可以看到有兩個選項可以自行設定: OSD 不透明度調整以及電量警示,前者提供 0-100 的設定、而後者則是提供警示秒數的設定 (最高 60 秒、最低 5 秒),分別在電量 30%、20% 以及 10% 這三種低電量情況下,預設秒數也是分別為 20 秒、25 秒以及 30 秒。



另外,無線版還多了一欄 MSI Speed Shift,哇哇,加速功能跑到電競滑鼠來了,看來是在 PAW-3395 上頭的三種性能模式的延伸 (還以為是主機板上的最佳化技術、哈),可設定 Gear I、Gear II 以及 Gear III 三檔,圖示的指針顏色也會不同 (藍、紫、紅),看來打 Game 的時候可以開 3 檔囉!

最後看一下有線版的設備設定選項,與無線版的不同,僅有按鈕與傳感器這兩大項,按鈕選單基本上與無線版相同就不累述,但傳感器選單中的靈敏度選項不一樣,除了無線版的 125Hz、250Hz、500Hz 與 1000Hz 之上,還有 2000Hz、4000Hz、8000Hz 這 3 檔可選。



RGB實際燈效展示
如果是一開機連接上時,預設模式下的 RGB 左右兩側 LED 燈效區會先亮白燈、而中間的龍圖騰會亮紅燈,一下子就會變換成玩家設定 (或基本預設) 的模式了,如果是無線版,那可以看一下龍圖騰目前的顏色狀態為何?
基本上透過滑鼠尾端的微星龍圖騰就可以得知現有電量狀態:
電量 90~100%-綠燈恆亮
電量 70~90%-綠燈呼吸
電量 50~70%-黃燈呼吸
電量 30~50%-橘燈呼吸
電量 10~30%-紅燈呼吸
電量 0~10%-紅燈閃爍
以下圖的綠色恆亮狀態,表示超過 90% 以上 (前面軟體中的電池電量有顯示,小編截圖時仍有 92% 電力),盡量別搞到紅燈才要充電,反正充電座就在一旁,休息時把滑鼠順手放上去就好了。


不論是無線版或有線版,RGB 的燈效區就是左右兩側與中間的龍圖騰,比起前代的 GM41 僅能亮起中間的龍圖騰來說,GM51 的設計更顯得電競風味十足。



下面就看看不同角度的 RGB 燈效效果吧!







試玩心得與結語
由於工作的緣故,所以小編把玩到的滑鼠也不知怎麼計數了,從早期的滾輪滑鼠、軌跡球到後來的光學滑鼠等,除了靈敏度不斷的提升外,也加入了許多元素,包括像是 3 鍵變成了 2 鍵+滾輪、還有了狙擊鍵、側鍵/雙側鍵,現在普遍也都有支援 RGB 燈效,滑鼠也一躍邁入了電競滑鼠的領域,主要功能不再只是文書處理使用,也不是早期拿來玩接龍跟踩地雷而已,打 Game、修圖/繪圖、影像剪輯…通通離不開滑鼠,那當然選一支 “合適” 又 “好用” 的滑鼠肯定是正確的,畢竟你也不想為難你的手腕吧!
MSI 推出的電競滑鼠在邁入到 GM51 這一個新的系列後推出的這兩支有線版跟無線版,老實說,小編算是滿意的,除了該有的功能都有支援外,左右鍵的按鍵面積變大這一點的確比前代有進步,拉高一點的圓弧鼠背設計也讓手掌在靠上去的時候可以更加貼合,不論是在滑鼠墊上推或滑的情況都相當順暢,加上輕量化設計也不會造成手腕的過度負擔,對於長時間須要使用滑鼠的玩家來說算是較好的選擇,尤其是想要打一晚上的遊戲,那你手上的滑鼠好不好用、絕對是重點!
左右側的防滑側握有修得更好握了些,在握感上的確有提升,側鍵的立體設計也更方便拇指操作,配上有點點段落感的滾輪,以及 OMRON 的微動開關,搭起來的使用手感算是相當不錯,而且 DPI 切換鍵沒有配在正面的滾輪後方也是好作法 (真的容易誤按),而且採用的是 PAW-3395 這顆傳感器讓解析度可以拉高到 26000、ips 提升至 650,都提供了玩家更多的設定可能,也更容易找到自己覺得最舒服的模式。
整體來說,GM51 的試玩體驗相當優,多了兩側的 RGB 燈效這部分就見仁見智,不過無線版可以設定自動休眠,如果稍微不動滑鼠的話燈效也就自動關閉了,也不致於造成過度光害,再不然也可以自行關閉,透過 MSI Center 就能自由設定,其實也是很方便的。
好啦,如果你正想挑滑鼠、剛好打算買一支來隨身使用的話,那或許新登場的 MSI Clutch GM51 Lightweight 系列滑鼠 -有線版/Wireless 無線版會是一個不錯的考慮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