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推出新一代的 Ryzen 7000 系列處理器後,對應的 AM5 主機板除了高階的 X670E/X670 之外,隨之登場的 B650E/650 也接替了原本定位在中階等級的前一代 B550 的市場需求,對於玩家如果不是入手頂階的 Ryzen 9、那諸如Ryzen 7 7700X 或是 7600X 這兩款,也可以有比較合預算的選擇,甚至可以對應後面會陸續登場的其他版本。
作為 AMD 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的微星科技,也隨之推出了採用 B650 晶片組的多款 AM5 主機板,小編這次開箱的是其中的 Mortar 系列,這款隸屬 MAG 的 B650M Mortar WiFi 又能有怎麼的效能表現呢?看下去就知道囉!

MAG B650M Mortar WiFi開箱
作為 MAG 系列新的代表作,B650M Mortar WiFi 也承襲了系列的定位:提供穩定耐用的玩家體驗,而其中的 Mortar 系列版本也維持一貫如迫擊砲這樣的強大威力概念,除了帶來軍規設計元素外,也代表著玩家可以透過 Mortar 主機板達成高效能表現。
外包裝的部分可以看到彩盒設計有帶著鋼鐵風格的軍規元素,左下角的新 MAG Logo 以及右下角的 B650 字樣也表達了這款 AM5 主機板是採用新一代的晶片組。

開箱後可以看到這款 B650M Mortar WiFi 的實體樣貌,從型號的 M 就可以得知是 Micro-ATX 的 Form Factor,第一眼可以看到的是採用全黑色調的設計風格,不只 PCB 是採黑色系、連同散熱片等等也都是黑色風格,正面看可以發現在一體式 I/O 埠位置有配置了大型的散熱模組、側邊也有搭配有標上 MAG 字樣的散熱片,以用來協助底下的 Mosfet 與數位 PWM 散熱。
左半邊的 M.2 插槽上方都有設置了同一色系與設計風格的散熱片輔助散熱,特別有標上了 01 與 02 的標示以方便玩家辨識,左下角的位置有特別標上 Mortar 字樣的散熱片,底下是 B650 晶片,另外,提供有 4 組的 DIMM 插槽以及一共 6 組的SATA 3 供玩家擴充,PCI-E 的部分則是提供了3組、其中一組有加了鋼鐵裝甲。

AM5 架構設計、用的是 Lotes LGA 1718 插槽,支援獨家的 Core Boost 技術,VRM 的部分則是提供了 12+2+1 供電、配上 PWM 數位化電源設計;背面一樣是採黑色 PCB、6 層板,並加入了 2oz 銅以增加耐用度,另外在背面可以發現到在幾個固定孔位特別標示了 Avoid Collision 圖樣,這是特別設計的”區域淨空”、確保主機板的電路區沒有觸碰其他零組件,而且每個螺絲孔也都有附加保護漆,防止與其他零組件接觸進而傷害主機板的可能性發生。




慣用的 EZ Debug DLED 也是有具備,透過 CPU、DRAM、VGA 與 BOOT 這 4 顆 LED 顯示,可以方便快速找到開機的問題障礙,另外,6 組 SATA 採 2+4 的配置設計,位於最左下角,一旁則是 onboard 的 USB 3 前端輸出連接埠。


各項連接插槽幾乎都設置在最左邊這一欄了,安裝到機殼後也比較便於連接各項其他的配件,包括風扇、前置音源輸出以及 USB、RGB 等。

左上角位置是慣用的音效晶片區,包括採用了日系音效電容 (NIPPON) 以及 Realtek ALC4080 音效晶片,配上 Audio Boost 5 與音效線路獨立區域設計,提供玩家高品質的音效體驗。


B650M Mortar WiFi 雖說提供了 3 組的 PCI-E 插槽,但其中有配上裝甲的是 x16、中間則是 x1,後面那組雖然是 x16 長度但其實裡面是 x4 架構,至於旁邊則是標上了 01 與 02 編號的 M.2 插槽,也都有提供輔助散熱的 M.2 Shield Frozr 散熱片。
有注意到途中的 PCI-E 插槽尾端卡榫嗎?有沒有發現是很大一片呢?這片 B650M Mortar WiFi 採用了加大型的卡榫,方便玩家拆卸顯卡。



M.2 的扣具設計採用的是 MSI 推出的 EZ M.2 CLIP,免安裝固定螺絲,只要將 M.2 SSD 插入插槽後,前端一轉就固定了。另外,從主機板上的標示也可以看到,這兩組 M.2 SSD 插槽都是僅支援 PCIe 的規格,不支援 SATA 版本。



至於一體式 I/O 埠區塊則是提供了包括 1 組 BIOS 更新按鍵、HDMI x1/DisplayPort x1、2.5G LAN RJ-45、USB 3.2 Gen 2 x3 (Type-A)、USB 3.2 Gen 2×2 Type-C 1 組、USB 3.2 Gen 1 x4 (Type-A),無線網路/藍牙天線模組、音源插槽與 S/PDIF 光纖等等,基本上也算是應有盡有了。

將背面的固定螺絲小心拆下之後,連同其他上頭的散熱片一起卸乾淨,就可以看到底下的主機板裸身照了,從卸下的散熱片來看,基本上也是提供了頗為厚實的散熱設計,具備 7W/mK 解熱的散熱墊可以讓主機的運作更為穩定。

脫光覆蓋物後的 B650M Mortar WiFi 可以清楚看到採用了 12+2+1 供電設計,搭配雙 8-pin 12V 以及獨立配置一顆電感做輔助,供電區的空間有預留足夠,方便安裝較大的散熱模組,各項連接座的位置都移到側邊方便玩家使用,4-DIMM 設計讓記憶體的擴充性可以充足,3 組的 PCI-E 插槽提供,基本上也足夠玩家使用,右下角則是 B650 晶片位置,M.2 SSD 也提供了 2 組 (PCIe 4.0 Gen 4×4),搭配 6 組 SATA 3 的插槽,也相當可以滿足儲存資料的連接需求,整體來說,也算是Micro ATX 架構下、幾乎用料、功能滿載的一片版本了,蠻符合型號定位的:Mortar 迫擊砲下、全區覆蓋的概念!

特寫一下採用的 AMD B650 晶片,原本有加上散熱片的模樣,另外獨立在一旁的 SATA 1 與 SATA 2 方便玩家直插使用 (由ASMEDIA ASM1601 晶片提供);底下也提供主機板上採用的各區控制晶片,包括環控的 Nuvoton NCT6687D-R 這個 Super I/O 可管理電壓偵測與風扇轉速、PWM 控制晶片 MPS (Monolithic Power System)2123/MP2857、ASMEDIA ASM1074 USB Hub 晶片提供 4 組 USB 5Gbps 連接、Realtek RTL8125BG 提供 1 組 2.5G LAN,至於 WiFi 部分則是由AMD RZ616 這款模組來提供,具備 2.4/5/6 GHz 等頻段以及藍牙 v5.2 功能。








最後,附上附件一覽,包括有使用手冊、快速安裝指南、貼紙、WiFi天線、SATA 連接線、固定螺絲等。

上機開玩
在實際測試之前,先來看看 BIOS 的配置,預設狀態為 EZ Mode 簡易模式,基本上已經把大部分的相關資訊都同步顯示在這主畫面上了,如果有想要設定的項目,可以直接選擇點擊後啟用或進入設定,玩家也可以選擇改成 Advanced 進階模式,來做更細部的調校。


進階模式中可以針對 CPU 的頻率、電壓、外頻/倍頻以及記憶體方面的超頻與加壓等等作微調,像是 AMD 新的 EXPO 功能也可以設定,只要記憶體可以承受,那就試著超超看,基本上很方便操作與使用。




實際使用的時候除了可以透過 AMD 官方的 Ryzen Master 程式來自行調控之外,MSI 更新先前的 Dragon Center 後的 MSI Center 也可以提供一些更便利玩家使用的設定,可以視情況需要選擇安裝不同功能,其中的硬體監控與系統診斷就非常好用,而且如果習慣暗色系的朋友可以改成暗色的 Dark 模式。




效能實測
由於是採用 AMD B650 晶片,所以小編測試的部分就選了比較對應位階的 Ryzen 5 7600X 來做本次測試的主要搭配,搭配的測試平台列表如下:
處理器:AMD Ryzen 5 7600X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16GBx2(共32GB)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M.2 SSD
顯示卡:AMD Radeon RX 6800
電源:InWin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先透過 CPU-Z 檢視一下平台的相關資訊,基本上記憶體的頻率是設定在 DDR5-6000 (有開啟 EXPO),而其中的 Bench 效能項目,單、多核成績也分別有 768.1、6031.1 分,也算不錯的表現。






常用的 Cinebench R23 與 Geekbench 5 的成績,單、多核也分別獲得有 1838、13662 以及 2129、11440 分。


3DMark 的 CPU Profile 則是測得單核 1086、16 核 7177、最高 7255 分的成績。

3DMark 的其他幾個項目實測,包括 Time Spy、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 等,也分別有 14923、7275、35624、20639、10807,至於 Port Royal 光追則是獲得 7716 分,基本上是搭配 RX 6800 顯示卡,所以這樣的成績表現也算蠻OK的。






PCMark 10 的部分則是表現良好,3 項都有破萬分、總分計算後也有 9637 的高分。另外針對 Applications 應用程式方面的表現就更強了,總分測得有 15428 的成績。


遊戲的部分小編也簡單的測了一下,透過《極限競速:地平線》來檢視一下效能表現,透過下面的截圖可以看到三種解析度下的實測分別有 127、110 以及 78 FPS,對於玩家來說,僅搭配 RX 6800 的情況下就可以在開到 4K 解析度也能有 78 FPS 的表現也算是相當優秀了。



結語
相較於前代 B550 系列的 Mortar 來說,新 B650 版本的 Mortar 顯然更加的用料扎實且功能齊備,Micro ATX 尺寸設計也讓玩家可以將這片 B650M Mortar WiFi 塞入更小型化的緊湊型機殼中,除了可以縮小玩家的桌面空間外,也仍舊能夠對應最新一代的顯示卡,包括像是前陣子出爐的 RTX 4080 等。
12+2+1 的供電設計也讓 B650M Mortar WiFi 在對應高階 Ryzen 7000 系列處理器時可以更穩定的運作,即便需要小超頻一下,從 BIOS 中也能取得完善的超頻選單來嘗試提升整體效能,也算這片主機板的特色點了,至於 USB 擴充性、PCI-E支援性以及 M.2 SSD 的對應上也都能提供大多數玩家的使用需求,加上更精實的價格考量下,入手這片 B650M Mortar WiFi 也就是最佳選擇之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