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位轉型浪潮中,AI 與新興科技快速改變企業的營運方式,供應鏈、技術架構與資安策略都面臨重新調整,企業若要在中保持穩健,「敏捷」與「資安韌性(Cyber Resilience)」已成為關鍵基礎。

全球化退潮下的新企業思維
過去二十年,全球化推動跨國合作,但隨著「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ke in India」、「Made in China」等政策興起,供應鏈逐漸本土化,國家保護成為新趨勢。企業因此必須同步調整願景、決策方式與技術架構。AI、GPU與高速運算平台已不僅是技術選項,而是營運效率與競爭力的核心。
現代企業成功的五大基礎
Array Networks 國際業務副總裁 Shibu Paul 指出,企業成功需依循五大支柱:
1.技術投資(Technology Investment):從「擁有系統」走向「整合系統」,讓IT架構與營運流程無縫連結。
2.價值創造(Value Creation):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強化供應網路的韌性。
3.多元採購(Diversified Sourcing):降低對單一來源依賴,並重視ESG與環境責任。
4.決策速度(Velocity):建立資料驅動流程,讓企業能即時應對市場變化。
5.長期韌性(Viability):舊系統若無法與新技術整合,將成為企業前進的阻礙,整合能力即是企業的生存力。
資料成熟度成為企業新標準
在數位經濟中,資料已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若能善用資料收集與AI整合,不僅有助於預測趨勢,也能提高營運穩定度。「營運成熟度」同樣關鍵,高成熟度企業在系統、技術與人員間具備穩定、可預測與前瞻能力,而策略性託管服務(Managed Services)能協助企業提升成熟度,模組化與互通性(Modularity & Interoperability)也將成為企業延續既有系統價值、並與新技術整合的必要方向。
資安不只是防禦,而是品牌競爭力
隨著 AI 與雲端導入加速,資安已從原本的防護機制提升至品牌信任的重要指標,AI 驅動的零信任架構、威脅預測情報與即時攻防演練等做法,皆能協助企業降低風險並提升市場信任度。
展望未來:整合力才是成長關鍵
Shibu Paul 強調,未來的領導者不一定是擁有最多資源的企業,而是能讓「舊與新」、「人與技術」共同運作的企業。唯有提升整合能力,才能在快速變動的市場中持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