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邊領域中極富盛名的 NZXT 恩傑其實陸續都有推出獨具設計特色的主機板,其產品的用料與品質一點也不輸御三家的等級,在接續前一代的 N7 系列之後,也推出有 N9 系列,配上簡約美學的設計風格,在簡單流線造型之下,也同時提供玩家強大的性能與穩定運作表現。
這次就趁著新版本登場,也跟著小編一起來試試 N9 系列的全新風貌!

NZXT N9 Z890主機板開箱
NZXT 一貫的簡潔外觀與全覆蓋設計概念所打造的主機板系列在新一代的 Z890 與 X870E 上也同樣承襲,這一代的 N9 版本同樣維持「黑」、「白」風格,從彩盒的實體照片上就能看到整體的設計,除了醒目的類 N 自設計的 RGB 導光特色外,大面積的波浪狀金屬散熱蓋板也讓整片主機板顯得更加低調與內斂,並且具備一致性風格的獨特魅力。
另外,相較於一般主機板採用橫式的彩盒設計印刷風格,改採直式設計的 N9 Z890 也提供了玩家在視覺上的不同感受,除了上方的 NZXT Logo 之外,底下的型號設計以及支援 Wi-Fi 7、Intel 晶片組與 Thunderbolt 等也顯示了搭載 Intel 平台的純正血統,想要來場不同以往的搭配組合嗎?那就來試試這款來自 NZXT 的新主機板系列吧!

雖然一共有推出 2 款顏色供玩家選用,但基本上的 Layout 布局設計、功能與組件配置等都是一樣的,不論玩家想要搭純白主機或是想玩撞色風格都可以依個人喜好來選擇搭配,這裡就以白色款為例。
彩盒除了在正面印有 Z890 主機板實際照片之外,背面也有各細部配置說明以及打開左側的波浪金屬覆蓋板下的 M.2 插槽配置樣貌可以查看。


打開後可以看到盒內妥善採用靜電袋保護的主機板本體,各附件也有依照分類一一妥善分裝,包括有多國語言說明書、SATA 傳輸線 x4 (90° x2/180° x2)、Wi-Fi 天線、NZXT 8-pin 轉標準 4-pin 風扇接頭與 ARGB 接頭分線轉接線組、M.2 固定螺絲等。


白色款的本體外觀上的確白化的相當漂亮,除了 PCB 之外,連同 I/O 埠、Gen 5 M.2 散熱片上蓋、左側波浪金屬蓋板以及晶片組散熱區塊等位置都搭配了白色風格設計,連同最下方的部分也做了半透明的遮罩,讓整體的視覺完整度更高。
這款 N9 Z890 也具備了幾項重點特色,包括:
● LGA 1851 架構、支援最新 Intel Core Ultra 200S 系列處理器
● 採用 20+1+1 相電源設計、配置 10A SPS 與 8 層 2oz PCB,確保高穩定性與超頻潛力
● 4 組 DDR5 DIMM,支援單條容量最高 256GB 以及 XMP 3.0 技術、頻率可達 8000+ MT/s,提供更快速的多工處理能力
● 提供 PCIe 5.0 M.2 插槽 x1、PCIe 4.0 M.2 插槽 x4 等高速儲存擴充性,與 PCIe 5.0 x16 擴充
● 內建 Wi-Fi 7 (320MHz)、5GbE 網路與 Thunderbolt 4 連接埠,提供超快速資料傳輸與超低延遲網路
● 採用高效散熱片搭配熱導管、導熱墊以及雙 PWM 風扇等設計,提供 VRM 供電區域的散熱穩定性,連同 M.2 插槽的散熱設計、確保 SSD 正常運作
● 優質全金屬蓋板設計,除隱藏各式插件讓視覺顯現簡潔外、也呈現時尚美型外觀,搭配獨特 RGB 燈效照明設計,凸顯濃厚的個人化風格

基本上整片主機板白化的算是蠻徹底的,大概除了元件方面保持原色之外,能盡量不顯黑的就都做了調整,連靠內側的小地方也同樣沒放過,小細節也都處理得很好,VRM 上的密集散熱鰭片保留金屬原色,一體式 I/O 埠側面可以看到有熱導管連接協助散熱。


其他各部位置包括有 CPU +12V 雙 8-Pin、專屬設計的 8-pin 模組 (4-pin 風扇/ 4-pin ARGB)、SATA 6Gb/s 提供 4 組、半透明遮罩下藏有 Debug 數字燈、實體電源鍵/Reset 重置鍵、CPU/DRAM/VGA/BOOT 除錯顯示 LED 燈…等。






N9 Z890 除了提供有 1 組 PCIe x16 帶裝甲的主插槽外,另一組 PCIe 4.0 x16 則位於最下方,主 M.2 位置為 PCIe 5.0 x4 規格、頂端印有 NZXT Logo以及搭配導光條設計與厚重散熱片搭載,安裝上採傳統固定螺絲方式、需使用十字起子工具拆卸。

外觀造型從側面可以看到有特別設計多重剖溝以增加散熱面積,中間則是有特殊簍空設計讓氣流通行增加散熱效果,另外也與一旁的波浪金屬蓋板搭配,有延伸一體的視覺感。
另外,拆開後可以看到底下的樣貌,尾端位置還可以看到導光條的接觸點。




這一整片的波浪狀金屬蓋板當然是可以卸下的,採用圓頭卡榫設計,只要上掀就能開啟這一整片蓋板 (略施力上掀)、待安裝好 SSD 之後直接蓋回下壓即可固定,另外,在蓋板內側也可以看到有 SSD 導熱墊預裝,使用時直接撕掉保護膜即可。


打開蓋板後可以看到底下的設計配置,有別於一般採用直式插槽的排列方式、改採橫式設計,4 組 PCIe 4.0 x4 的 M.2 插槽採用橫式交錯的模式排列,感覺有另一種使用風格。

另外,在主機板上也內建了許多功能晶片,像是完整版的 Intel BE200 Wi-Fi 7 無線網卡 (320MHz) 與 Realtek RTL8126 這顆支援 5GbE 的網路晶片等,都提供了使用者有線與無線面向的高速傳輸水準,加上還有如 NUVOTON NCT6686D 環控晶片、NXP LPC5528 微控制器、asmedia ASM3042/3142 USB 3.2 主控晶片、Renesas RAA 229134 電源管理 IC、Realtek ALC4082 音效晶片與電容等一同提供最完整的使用功能。








至於在背面的 I/O 埠位置則是留有內藏 2 顆風扇的氣孔,連接埠插槽部分排列靠下側設計,由左至右也提供有 Wi-Fi 天線、Clear CMOS、BIOS FlashBack 等按鍵,以及 HDMI、2 組 Thunderbolt 4、6 組 USB 3.2 Gen 2、3 組 USB 3.2 Gen 1 與 1 組 USB 3.2 Gen 2×2 Type-C、5GbE RJ-45 有線網路、3.5mm 音效/耳機插孔、SPDIF 光纖輸出等,也算是基本齊全。

主機板的背面則是採用灰色調設計搭配白色滾邊風格,一體式 I/O 埠下方也特別有強化設計的固定,主機板中間可以看到特別印有 NZXT N9 Z890 型號以及各安規圖示等。

順便同場加映一下,N9 Z890 黑色版其實也是相當好看,全覆蓋設計搭配燈效特色的白色導光風格,以及最下方的半透明包覆造型搭配下,低調內斂與簡約美型結合的十分完美,與白色款的純白造型雖有不同,但卻有另一種黑色調的極致感!

同樣取下左側的波浪金屬蓋板後,可以看到底下的實際樣貌,採橫式交錯配置的 M.2 插槽設計仍是有種令人悅目的舒適感。

性能實測
這款 N9 Z890 畢竟是用上了最高階的 Intel Z890 晶片組,自然在效能表現與支援性上也是最 High-End 的等級,測試方面基本上以搭配相容性與常見幾款測試軟體為主,處理器選用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旗艦版,其他設備則如下所示,其他設定以預設為主: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SSD:Samsung 980 Pro Gen 4×4 M.2 1TB
DRAM:XPG Lancer Blade RGB DDR5-6000 16GBx2 CL28
VGA:NVIDIA GeForce RTX 5070 FE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ATX3 GX-1000 1000W
作業系統:Winodws 11 Pro 24H2
測試之前先來看一下關於 BIOS 的部分,預設的 EZ Mode 其實也把基本狀態都直接呈現了,像是 CPU、記憶體、風扇資訊、XMP 模式、目前各元件溫度、電壓…等,簡單設定可以直接在這裡調整,如果要細項調整那自然可以選擇 Advanced Mode 進階模式囉。

進階模式的選項算是相當多,其中的 Overclocking 超頻工具選項中就可以透過 Power Delivery Profile 這一項來選擇是否使用預設模式、或是解開限制的 Extreme Mode。

對於想超頻的玩家來說,BIOS 內也提供了可以調整 P-Core 與 E-Core 的細部設定,玩家可以選擇自動或是單一核心等模式來做調整,另外也可以針對 BCLK 超頻與功耗上限設定等來做調整,選單中的功能相當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入手後詳細把玩。

記憶體方面也有眾多選項可以玩,基本款的 XMP 3.0 支援當然可以直接套用,另外也能自行調整各項參數來提供效能表現。

接著就是實機測試囉!
從 CPU-Z 檢視中可以看到關於處理器以及主機板等相關資訊,這裡採用的是出廠預設的 2.07 版本 BIOS,玩家入手後可以自行更新至最新的版本 (目前最新為 2025/2/10 v2.14)。


先來看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在 Cinebench R23 與 Cinebench 2024 下的效能表現,R23 的單、多核成績分別為 2129/41200 pts,2024 則是單、多核獲得 129/2337 pts。


3DMark 中的 CPU Profile 項目也可以看到處理器的單、多核成績,單核落在 1321 分、最大核心表現則是獲得 18670 分。

搭載 DDR5-6000 低時序 CL28 版本、開啟 XMP 設定下的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成績也有不錯表現,讀取、寫入、複製等三項分別為 91567、84247、87103 MB/s,延遲則是 95.1 ns。

總合表現方面,CrystalMark Retro 也可以看到整體表現以及 CPU、SSD 與 2D/3D 等元件的表現,總分獲得 28979 分,CPU 單核成績為 11735、多核成績為 267421,有搭配獨立顯卡在 2D/3D 方面的成績就比較高分。

另外在 PCMark 10 的部分,也獲得總分 9498 分的整體性能成績,基準模式 Essentials 獲得 10814 分、生產力方面 Productivity 則是獲得 10797 分、搭配 RTX 5070 FE 則是在數位內容創作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獲得 19910 分。

最後來看一下上機後的光效表現,從 I/O 埠位置一直延伸到晶片組位置上方的導光區燈效設計算是相當獨特,少了一般常用的官方 Logo 不斷閃爍的方式,透過簡約線條的流暢風格的確也符合 NZXT 一貫的獨有特質,小編個人覺得算是相當好看!(不想有光害的朋友可以選擇關閉)
燈效顏色與顯示模式可以從專屬的 NZXT CAM 軟體中來做個人化的調整,另外,隱藏與下方位置一角、從半透明外罩透出的 Debug 除錯燈號又是一番特色,實體的電源按鍵與 Reset 重置鈕同樣也具備燈效顯示,一旁的簡式除錯燈 (4顆) 也能在開機時提供玩家快速辨別運作狀態。

超好用的專屬軟體NZXT CAM
除了提供豐富的 BIOS 設定選項之外,透過專屬的 NZXT CAM 這款 UI 也能做更多的相關調校,自然也包括了 RGB 燈效設定等,關於這款專屬軟體其實在之前試用 NZXT Kraken Elite 369 V2 系列 AIO 水冷時就有介紹過,直接整合了監控、系統規格、照明、冷卻等控制於一體的一款好用工具軟體,從預設的電腦監控頁面就能快速得知目前各零組件的運行狀況,相當方便。

這裡可以透過 “照明” 選項來查看主機板上的燈效配置,燈效模式可以調整,包括固定、光譜、脈動、呼吸、溫度監控…等相當多選擇,LED 顏色也可自訂,不想要預設的白光也可以自行調整每顆燈珠的顏色,從 I/O 埠一直延伸到 M.2 插槽以及晶片區塊位置等都可以隨心意喜好來調整。




結語
在目前的主機板市場基本上就是御三家的產品為主,當然也有其他廠商也有加入戰局、也各有其主打特色,NZXT 一貫以獨特的簡約造型作為產品主打,這一點不論是在機殼系列、水冷系列上都可以看到,之前推出的主機板系列也同樣是維持這個主軸,對於看膩了花俏的電競設計或是想回歸質樸內斂設計風格的玩家來說,新登場的 N9 系列或許就是一項新選擇。
以外觀來說,NZXT N9 Z890 的確相當美型,全覆蓋風格特色以及純白 (純黑) 的設計相信對視覺派的朋友應該會有蠻大的吸引力,而實際功能面上也有照顧到玩家基本需求,雖然不是擴充性誇張到爆炸、但各部分也都有提供,5 組 M.2 插槽 (含 1 組 Gen 5)、4 組 SATA 以及 I/O 埠的 USB / Thunderbolt 4 等,應該也能滿足大部分玩家的使用,再加上提供有 5GbE 有線網路與 Intel BE200 Wi-Fi 7 無線/藍牙 v5.4 等,也算是旗艦等級的一款了,實測下的性能表現也不俗、BIOS 內建功能的可玩性也很高,國外是3年保固、針對台灣提升為5年換新保固,如果不想與大家都是相同的御三家主機板、想要有個性化風格,那倒是蠻推薦可以試試這片 NZXT N9 Z890 的,至少小編個人是很喜歡啦!

【同場加映】ioioTIMES 粉絲現在只要答題 C850金牌電源免買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