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即將正式就職,全球市場進入「川普 2.0」時代,其中,與台灣密切相關的半導體產業,也將面臨新的地緣政治挑戰。針對此議題,長期深耕國際新聞的全方位科技媒體 TVBS,與淡江大學企管系、大傳系系友會,以及 KIA 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舉辦「川普 2.0 時代的晶三角地緣政治–台灣產業界因應之道」座談會,由 TVBS 網路節目『T 閱讀』主持人林芳穎主持,邀請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許輝煌、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系主任張雍昇擔任與談人,結合 TVBS 出版的《晶三角 : 矽時代地緣政治下,美台中全球半導體安全》一書觀點,以各自專業角度,分享對汽車工業、晶片產業的市場發展觀察,為台灣產業界提供啟發與實務建議。

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以「半導體 vs. 汽車業 未來戰略布局」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指出在全球減碳政策下,傳統車廠被迫「改油從電」,而電動車的設計往往整合了多種生活功能。這兩大趨勢使得汽車晶片的需求量大幅攀升,從燃油車時代每輛約 500 顆晶片,激增至電動車的每輛約 3000 顆,僅就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而言,全球對晶片的需求在 2030 年之前就將呈現爆炸性增長。
在此背景下,李昌益特別引用《晶三角》中涉及「晶片四方」聯盟(美國、日本、台灣、韓國)合作的討論,闡述地緣政治競爭對半導體和汽車行業的深遠影響。他指出:「中國擁有自己的晶片、系統和軟體,西方車廠已經難以追趕,不得不依賴中國的技術和美國的晶片,這使得經營變得極具挑戰。」此外,他也預測,隨著全產業邁向AI化,對晶片的需求將進一步攀升,大國之間爭奪主導權的政治角力將難以避免。
淡江大學學術副校長許輝煌則從學術界的角度出發,針對缺工問題提出建議。他指出,台灣面臨少子化的嚴重挑戰,培育本土半導體人才成為一大難題,而延攬國際人才可能是解決之道,尤其是透過新南向政策來台就讀的學生,這些學生熟悉台灣文化,有助於更好地融入並接軌半導體產業。
川普 2.0 時代,除了汽車業、人才問題外,備受關注的還有美國加徵關稅議題。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系主任張雍昇認為,川普實施懲罰性關稅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樣的政策會對全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並以台積電為例,額外增加的成本,很高機率會轉嫁給供應鏈廠商。同樣地,對墨西哥加徵關稅,也將影響在墨西哥設廠的企業,如 Tesla,整體而言,加徵關稅的政策,對全球經濟不具正面效益。
展望未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角色依然至關重要。全方位科技媒體 TVBS 將持續透過深度報導與出版書籍,提供觀眾、讀者多元視角,掌握半導體產業的最新發展與未來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