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2 月初、GIGABYTE 發表了多款 AORUS系列的新筆電,並以 AI PC 概念為主軸、將 AI Nexus 功能整合進筆電中,歷經這一小段時間後,多款新品也一一上市,這次就入手其中的 AORUS 16X 2024 版本來開箱試用!
AORUS 16X 2024 AI電競筆電開箱
猶記得發表會時對這款 AORUS 系列的印象頗為深厚,不只上蓋的材質特殊之外,中間的神鷹 Logo 以及左上角位置的 AORUS Logo 採用了”微奈米雷射技術”,會隨著不同角度而變換顏色,尾部位置的獨特投射燈設計也相當與眾不同,甚至 RGB 燈條搭配散熱孔的整體造型彷彿有種早先跑車設計概念的味道。
當然另一個重點就是性能表現方面也相當強大,除了搭載第 14 代 Intel Core i9/i7 處理器外,也結合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獨顯,不僅提供電競、創作者等工作運算需求,針對新一代的 AI 體驗也能完全支援對應,配上獨家的 WINDFORCE Infinity 散熱技術,可以說是目前 AI 電競筆電中的領導版本。
既然有機會入手,當然要來好好試試這款 AI 電競筆電的多項特色,下面就先來開箱看一下外觀設計以及規格面介紹!
目前 AORUS 16X 2024 一共有 2 個系列:AORUS 16X ASG 2024、AORUS 16X AKG 2024,內建的處理器版本最高都可達 Intel Core i9-14900HX (原則上就是Intel Core i9-14900HX、Intel Core i7-14650HX這兩種),前者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70、後者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其他部分則大致相同,本次入手的是搭載 Intel Core i7-14650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的版本。
外箱設計可以看到有鮮明的 GIGABYTE 專屬標語 “TEAM UP、FIGHT ON” 以及神鷹 Logo、AORUS 等元素,內部一開就能發現本體有黑色保護袋妥善包裹,底下除了保固與說明書外就是一組 240W 變壓器、20V/12A。
取出本體後應該第一眼就會發現到 A 件上蓋有點不同,先前在發布會時就有特別提及在 AORUS 16X 的上蓋採用奈米等級技術的 “9層堆疊處理工藝” 打造,獨特的光紋感也營造了超炫的耀眼外觀,尤其在光線照射下更為明顯。
外觀顏色部分按官方規格來看是有提供 2 種 (依地區發售):星夜灰 (Midnight Gray)、極光灰 (Aurora Gray),小編手上這款為前者 “星夜灰”。
掀開後可以看到螢幕搭載了 16 吋 16:10 的 IPS 面板、3mm 超窄邊框設計搭配 91% 屏占比,提供最高 2560×1600 WQXGA 解析度、165Hz 更新率、3ms 反應時間、400 尼特峰值亮度與 100% sRGB 廣色域以及 Pantone 色彩認證與 TUV 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等,提供使用者在視覺上的寬廣度以及沉浸式體驗。
螢幕上方也設置有 1080p FHD IR 視訊鏡頭,搭配雙陣列式麥克風,並支援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登入功能。
I/O 埠提供了 (左) 電源輸入、RJ-45 有線網路埠、HDMI 2.1、USB 3.2 Gen2 Type-A、USB 3.2 Gen2 Type-C/Thunderbolt 4 (支援USB 4、DisplayPort 1.4),以及 (右) 3.5mm 耳麥孔、MicroSD UHS-II 讀卡機、USB 3.2 Gen2 Type-C (支援DisplayPort 1.4)、USB 3.2 Gen2 Type-A 等,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算是各規格皆有提供、基本上足夠使用。
C 件的配置除了有提供具備 3 區 RGB 燈效的背光鍵盤外,也支援 N-Key 防鬼功能以及提供 1.7mm 鍵程設計,實際敲擊的手感頗為扎實,但箱比先前版本則是取消了右側的獨立數字鍵區,右上角則額外設計了同樣有幻彩特色的 AORUS 銘牌以彰顯品牌元素 (不同角度下會有不同色彩、跟上蓋的虹膜變色類似),電源按鍵則是位於鍵盤最上方的中間,左右側則是有斜紋造型的散熱孔。
這次的半透明鍵帽設計則增加至 7 顆、對電競玩家來說應該是相當有感,另外在鍵盤右下也加入了 AI 功能的 Copilot 實體鍵、按下就能啟動互動介面方便執行 AI 對談或是文生圖等,Fn 鍵的搭配也很容易切換,包括與 ESC 搭配的 “風扇切換” 功能、與空白鍵搭配的 “鍵盤背光燈效” 等,右下角可以看到還有貼上 Intel Core i7 與 NVIDIA GeForce RTX 的標示貼紙,一旁則是運作狀態顯示燈 (3顆)。
觸控板區除了採用的是玻璃觸控板材質在手指滑動時的順暢感相當好之外,由於取消右側獨立數字鍵設計,所以也改為置中模式,比較特別的是額外加上了一道斜上設計的條紋雷雕,視覺上顯得與眾不同。
AORUS 16X 2024 的鍵盤背光算是十分搶眼,歸功於設置的 7 顆半透明鍵帽,在低光源下的亮度相當醒目,可以透過 Fn+空白鍵調整亮度,但一般正常光源下使用倒是還好,燈效變換可以從專屬的 GCC 軟體中選擇個人偏好來設定。
提到 RGB 燈效就不能不特別看一下機身的尾端設計,除了造型上隱約有先前跑車風格的流暢線條設計外,額外加入的導光條與投射燈設計更是目前眾多電競筆電中的一絕,在開啟燈效後的尾端視覺顯然是另外一種獨特魅力,RGB 燈效啟動後、配上投射燈打出 AORUS Logo 光影,加上反射後與上蓋的交錯融合下,營造出十分特殊的光彩視覺感。
同樣的,這裡的燈效配置也可以由 GCC 軟體中的 RGB Fusion 來控制,使用者可選擇包括恆亮、呼吸、彩虹波浪、多色循環…等模式。
最後來看一下底部設計,整體採用斜紋風格的視覺設計算是一致,腳墊算是比較少有的 ╔ ╗__ 設計 (通常都是四角、或是上下兩道,側邊比較少有拉這麼長一條),可以看到靠左位置有斜上的 AORUS Logo,配上中間 3 區塊散熱孔,下方左右側則是喇叭位置(2 x 2W)、提供有 Smart AMP 技術可加重音量與重低音達 1.58 倍,並支援 Dobly Atmos 杜比全景聲技術。
散熱部分由於有採用 GIGABYTE 獨家的 WINDFORCE Infinity 技術,基本上在 I/O 埠的左右側以及尾端兩側都提供有 0.1mm 超薄散熱鰭片協助內部左右區域的風扇散熱,長時間使用也不用擔心過熱問題,尤其如果是有開啟內建的 AI 控制就更不用擔心。
內部擴充性方面則是提供有 2 組 SO-DIMM 插槽,預裝一組 DDR5-5600 16GB 記憶體 (最大可擴充至64GB),以及 2 組 M.2 2280 PCIe Gen4 SSD 插槽,預裝一組 1TB 版本、有需要擴充容量可以另行加裝 (最大4TB),另外,內建的鋰聚合物電池容量為 99.20Wh,提供使用者強大的電池續航力。
效能檢視
在測試之前,先進系統看一下基本規格資料,從 “系統資訊” 選單中可以看到裝置規格部分除了是 AORUS 系列筆電之外,採用的確實是 Intel Core i7-14650HX 處理器以及 16GB DDR5 記憶體,作業系統則是 Windows 11 23H2 家用版。
另外從進階顯示設定中也可以看到關於螢幕部分提供的是 2560×1600@165Hz 的規格,另外在裝置管理員可以看到包括 M.2 SSD、網路與 WiFi 7 以及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顯示晶片等詳細訊息。
在效能測試方面,基本上採用 AI Power Gear 效能模式、FAN 全速以及開啟獨顯直連設定,以一般使用時可以選擇 FAN 採效能模式會比較安靜一些,整體性能上也不會差距太多。
先透過 CPU-Z 來看一下基本規格,AORUS 16X 2024 提供有多種型號,小編手上的是搭載 Intel Core i7-14650HX+NVIDIA GeForce RTX 4060 顯卡的版本,處理器提供 8P+8E、共 24 核,記憶體為 Samsung DDR5-5600 16GB、CL 46-45-45-89,Bench 成績單核 780.4、多核 10208.7 分,相較資料庫中的桌機版 Intel Core i5-14600K 數據相當接近。
顯示卡部分則是從 GPU-Z 可以看到詳細資訊,內建的是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Laptop GPU、Default頻率 2115MHz、Boost 2370MHz,內顯則是 Intel UHD。
性能部分就先從 Cinebench R23 以及 Cinebench 2024 看起,R23 部分的單、多核表現為 1874、21864 pts,而 2024 的三項成績則分別為 GPU 10077、CPU 單核 111、多核 1207 pts,性能表現上比 Intel 最新一代的 Core Ultra 185H 還要好上一截。
3DMark 中也有 CPU Profile 的性能測試,數據截圖可以看到單核表現為 1061 分、最大核心表現則是有 10632 分的不錯成績。
各零組件性能部分先來看一下 SSD,內建的 M.2 SSD 採用的是 GIGABYTE 自家的 AG450E1024 這一款,其實就是之前有推出零售版的 AORUS NVMe Gen4 SSD,具備 5,000/4,400 MB/s 讀寫速度,從偵測中也可以看到容量為 1TB、標準運作下的溫度也僅 38℃ 左右。
而實際透過 CrystalDiskMark 測試,讀寫速度落在 5,152.60/4,816.46 MB/s,也是超過官方的預設數字了。
記憶體性能則是以 AIDA64 中的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來檢視一下,從數據截圖可以看到,讀取、寫入、複製分別為 45,492、39,065、40,597 MB/s,延遲則是 93.9 ns,畢竟內部提供的雙插槽僅占一支 DDR5-5600 16GB,若擴充為 32GB 會有更高的性能表現。
順帶測試一下 AID64 下的 GPGPU Benchmark,透過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顯卡的加持下,性能上可以有更優異的表現,對照一下與內顯的差異,就知道差別有多大了。
常用的 3DMark 測試,基礎常測的幾項就整理成數據大表來看,Time Spy 兩項成績為 11272、5344 分,Fire Strike 三項為 25065、12382、6212 分,光追 Port Royal 為 6009 分,DX12 Ultimate 總和表現的 Speed Way 為 2677 分,內顯 Night Raid 有顯卡加持所以成績也提升至 66914 分,至於跨平台 Wild Life 兩項則是65214、20869 分。
整體來說,都有不錯的成績,對於使用者來說,AORUS 16X 2024 可以提供在一般使用需求之外的遊戲面向應用,就算一些 3A 大作應該也能應付自如。
順便看一下 Solar Bay 的成績,總分獲得 49185、Great 評語,三區的 FPS 分別有 190.22、189.74、180.02,平均都有 180 FPS 以上的水準。
3DMark 中的 3 項 feature test 也可以看到實際測試表現,DirectX Raytracing 有基本的 25.64 FPS,另外兩項 Sampler Feedback 與 Mesh Shader 在開啟後的成績也分別有 319.98、375.18 FPS。
試試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的表現,選擇 DLSS 3 模式、在 3840×2160 與 2560×1440 解析度下的 Quality 與 Performance 兩種模式成績,在關閉 DLSS 模式下的 FPS 相較於開啟後的好表現就十分清楚,以手上這款 AORUS 16X 2024 具備的 2560×1600 解析度來說,差不多也能對應 Quality 模式下的 69.1 FPS,若是選用 Performance 模式則是能獲得更順暢的 91.68 FPS。
這裡也提供一下在 V-Ray 下的表現,以這款 AORUS 16X 2024 的性能可以獲得 CPU 21702、GPU CUDA 1814/ RTX 2670 的成績。
至於在 X264 與 X265 的部分,從測試截圖可以看到分別獲得有 93.72 FPS、64.21 FPS 的不錯成績。
新版的 CrystalMark Retro 綜合測試,總分也來到 25900 的高分,除了 CPU 單、多核的表現都不錯之外,3D 選項的成績在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的加持下也獲得相當不錯的表現。
最後來看一下在 PCMark 10 的綜合成績,三項表現幾乎都破萬,一般模式的 Essentials 獲得有 10014 分、生產力項目 Productivity 也有 9449 分,數位內容創作這一項則是獲得有 13044 分,對於影像編輯或是Rendering 表現都雙雙有 17000 分以上的水準,如果是有需要當作創作者平台使用的玩家,用這台 AORUS 16X 2024 就免擔心不夠力的問題了。
來看一下圖形效能的部分,在《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這款測試軟體上提供有 6 種解析度設置,扣除較低的 720p Low、1080p Medium 之外,看看在 1080p High、1080p Extreme、4K Optimized 與 8K Optimized 的表現。
從成績來看,分別為 13009、6080、7567、2928,平均 FPS 則是 97.31、45.48、56.60、21.91,以 AORUS 16X 2024 的 2560×1600 來看,應該有標準 60 FPS 以上的水準,當然如果以 1920×1080 High 的設定來跑的話,平均近百的 FPS 應該算是十分流暢的。
遊戲模擬部分則以《Final Fantasy XIV EndWalker》以及有支援 RTX 的《Final Fantasy XIV DawnTrail》這兩款來驗證,EndWalker 版本的 Benchmark 中,標準 1920×1080 High 模式測得 26351 分、2560×1440 High 模式則是 20258 分,同樣都獲得 Extreme High 的效能評語。
DawnTrail 版本增加了對 RTX DLSS 的支援,開啟 DLSS 模式後的 1920×1080 High 成績則是獲得 17715 分、2560×1440 High 模式則是獲得 12080 分,效能評語分別為 Extreme High 與 Very High。
實際遊戲測試的部分先來看一下在《Cyberpunk 2077》的表現,在支援 DLSS 3.5 下可以得到良好的性能優化,採用的是最新版本的 v2.12,解析度方面因應螢幕採用 2560×1600,關閉垂直同步、材質品質設定為高、並開啟光線追蹤。
在關閉 DLSS 模式下的 FPS 自然就偏低、僅 18.64 FPS,但若打開 DLSS、即便設定為自動,也能獲得一倍以上的 FPS 提升、達到 38.77;在開啟光線重構+畫格生成的模式下 (光線追蹤開啟、路徑追蹤關閉),在四項 DLSS 品質模式的表現則是從 25.09 一路提升至 90.26 FPS,甚至連同路徑追蹤也打開的情況下,仍能保持 70.68 FPS 的流暢表現,真的有搭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有差!
除了《Cyberpunk 2077》之外,像是《Horizon Forbidden West 地平線:西域禁地》也是有支援 DLSS 3,可以開啟 4 種畫質設定:畫質、平衡、效能、超高效能,以及搭配畫格生成功能提升 FPS 表現,簡單試玩一下,基本上在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下、開啟 DLSS 大體上都還算流暢,不過 FPS 基本上以 “畫質” 或 “平衡” 模式下也是落在 55~70 FPS 之間,流暢度要更高則必須開至 “效能” 模式以上,若是連同畫格生成功能一併打開,即便選用畫質模式也能達到 70~82 FPS 左右,一旦選用 “效能” 模式的話,幀數可以衝上 100 FPS 以上。
簡單試玩後也透過選用 4 種畫質模式來看一下 FPS 的表現,解析度直接鎖定與螢幕相同的 2560×1600、165Hz,並關閉垂直同步、開啟 NVIDIA Reflex 低延遲功能,數據採平均中間值,分別開啟 DLSS 以及 DLSS+ 畫格生成的幀數表現作為效能參考。
另外,下面也分別針對兩者的畫面截圖提供對比,可點圖放大。
再來一款不久前的熱夯遊戲《TEKKEN 8》鐵拳 8、同樣也有支援 DLSS 3,想要拳拳到肉的暢快爽打節奏,那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的 AORUS 16X 2024 當然是完全OK,在設定方面也是選擇 2560×1600 解析度、關閉垂直同步,選擇 DLSS 的 4 種模式:Quality、Balanced、Performance、Ultra Performance,不過由於 FPS 上限就是 60 FPS,所以可以往畫質上調高,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也能玩得過癮、流暢不卡頓,並且畫質呈現不錯的細緻度,配上一組搖桿就更完美了。
提供一下爆裂特效的對戰畫面截圖做為參考,想要玩得盡興、打得爽快,當然是 AORUS 16X 2024 搭載的顯示卡功不可沒!(可點圖放大)
除了前面的幾款支援 DLSS 3 遊戲之外,大家熟悉的幾款遊戲也是有支援 DLSS 的,像是常見的《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也可以在設定中選擇 NVIDIA RTX DLSS 模式、在 4 種品質下的表現也各自不同,但比起關閉狀態的 87 FPS 來說,就算開到 “畫質” 模式也仍有 115 FPS 的成績、至少提升 32%,如果是選擇 “極高效能” 則是測得 159 FPS、直接提升將近 83% 的幅度,差異相當大。
至於其他的遊戲大作也透過長條圖數據來提供參考,解析度設定採1440p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以DLSS開啟(若有支援)與最高畫質選項為主,基本上可以看到AORUS 16X 2024在各遊戲的表現上也都具備至少合格線以上的FPS水準,想玩3A大作的遊戲看來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既然用上 AI 電競筆電的命名,那也順便來試一下在 UL Procyon 軟體上的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以及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這兩項的表現。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這一項提供有幾種模式,既然有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當然是選擇採用其中的 NVIDIA TensorRT 模式來測試,得分落在 602,如果是以內建的 CPU 來跑 (選擇Intel OpenVINO模式)、只能有 111 分與 GPU 的 42 分,差距之大一看就知道。
至於在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這一項,其中的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模式下一樣有 NVIDIA TensorRT (建議) 可以選,成績表現則是有 1138 分、需時約87.8秒左右,這一項如果是以 Intel OpenVINO 去跑的話,頂多也就 100 來分,1/10 的性能表現而已,如果要 AI 文生圖,那就知道兩者的時間會差…頗長的時間啊。
方便好用的GCC控制台、整合AI Nexus功能
由於內建 AI Nexus 的緣故,除了在鍵盤上已經提供有 Copilot 實體鍵之外,軟體部分也是直接整合在慣用的 GCC 控制中心裡了,這一版的 GCC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提供了使用者便利操控的設計,在 5 大控制選單中可以看到包括有 SSD Tool、General、AI Nexus、Dashboard 與 RGB Fusion 等,直覺式設計也很容易就知道需要查看的項目以及圖示選擇就能搞定,想自訂一下個人化的筆電運作模式輕鬆就能達成。
其中比較特別的當然就是 AI Mexus 這一項選單,基本上把內建的 AI 功能都整合在一起,提供有 AI Power Gear、AI Boost、AI Generator 三項設定,AI Power Gear 提供效能切換模式以及獨顯直連開啟/關閉等設定;AI Boost 則是直接將幾種使用者的操作模式預設後、只要選用就能自動對應,也能方便快速切換;AI Generator 則是將 Stable Diffusion 功能內建,只要打入關鍵字或情境描述等文字,就可以輕鬆生成 AI 影像,省去還要安裝一堆繁瑣檔案程式的麻煩,只要會描述、就能產生源源不絕的 AI 文生圖。
Chat with RTX
既然具備 AI 應用,那除了透過 GIGABYTE 自家的 AI Nexus 功能可以不費力就能使用內建的 Stable Diffusion 來執行 AI 文生圖之外,NVIDIA 不久前推出的 Chat with RTX 對談式 AI 應用當然也可以在 AORUS 16X 2024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顯卡來達到支援。
記得先下載安裝好就可以開始對談啦!不過檔案容量可不小、高達35GB左右,主要採LIama 2、Mistral這兩種LLM,目前下載版本(ChatWithRTX_installer_3_27_patch_v2)中可以看到提供的是其中的Mistral 7B INT4,需透過英文提問。
- 什麼是 Chat with RTX?Chat with RTX 是一款展示應用程式,可客製 GPT 大語言模型 (LLM) 並連接到您自己的內容(包含文件、筆記或其他數據)。 利用檢索增強生成技術 (RAG), TensorRT-LLM 和 RTX 加速,可以查詢自訂聊天機器人以快速獲得上下文相關的答案,由於全部在自己的 Windows RTX PC 或工作站本地端運行,因此可獲得快速、安全的結果。
在這一版的 AI model 只能選用 Mistral 7B int4,至於 Dataset 部分提供有 2 種選擇:Folder Path、AI Model Default,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透過使用者裝置中的資料去進行搜尋,像是圖片、文件、影片、TXT 記事本之類的,至於 AI Model Default 就算是 AI 對談了,可以直接詢問問題,回答速度也相當快。
如果僅使用 Folder Path,通常比較難找到合適答案,或者會希望可以給予較多資訊,像是簡單提問 “要去日本大阪旅行、提供一個旅遊計畫”,太過簡短得到的回應就會是希望可以提供更多訊息,像是位置、交通等,重新提問一次,採用較詳細的敘述就能得到答案。
這情況如果換個問題,問一下 “目前AI PC正夯,如何組建的建議?”,得到的答案也是比較攏統,僅簡單描述需要有強大 CPU、GPU 以及大容量記憶體、高速 SSD 等,基本上除非是要查找內部資料,否則透過 AI model default 模式會更快速的獲得詳細且完整的訊息。
選擇 AI model default 之後,可以重新來看一下剛剛提問的問題,像是一開始的簡單詢問去日本大阪的旅遊計畫,一次就給出 10 天的行程安排;如果是換成詳細資訊提供的話,那給出的旅行計畫建議也變得詳細許多,明確的提供了 5 天的行程安排,住宿、交通、旅遊景點、甚至連美食等通通都給出建議了。
按照這個邏輯,再提問一次前面問過的關於 AI PC 的組建,則是得到 9 點必須注意的建議,相較前面的籠統回答,當然這次的資訊較有參考價值。
當然,也可以問問天氣、問問一些有趣或是個人偏好的事情,透過 AI model default 應該都能有不錯的回應,而且相當快速!
結語
這款 GIGABYTE 推出的 AORUS 16X 2024 新版 AI 電競筆電,的確在採用 Intel Core i7-14650HX 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兩大主力元件下,提供使用者不錯的整體使用感,這也符合其對這款筆電的定位是放在 “全方位使用者” 的角度,可以說性能表現上不俗之外,透過 AI Nexus 的整合技術,達到動靜皆宜的使用目的。
主打 “AI電競筆電” 主軸,透過內建的 AI Generator 功能的確能快速又方便的輕鬆玩 “文生圖” 的生成式 AI,另外,直接內建 Copilot 按鍵也是目前現階段的新規,連結 Windows 11 中的 Copilot 功能,頗有容易玩上癮的可能。
至於整體的造型設計上,這款新版的特殊外觀風格蠻令人滿意的,不論是上蓋的 9 層堆疊工藝奈米技術、還是尾端的特殊 AORUS 投射燈,感受到研發端的用心,改置中的鍵盤區與觸控板總算不用在使用時還要偏一邊 (舊版右側有數字鍵區),而散熱部分由於採用獨家的 WINDFORCE Infinity 技術,搭配 AI Power Gear 的風扇控制,其實也不會有過吵、或是散熱不佳的情況,散熱孔往上方位置靠攏,也不影響長時間使用時、雙手會感受熱風的問題,大體上各細節都處理的很不錯。
性能方面就更不在話下了,從各項實測上的數據也可以發現到對於使用者的需求滿足基本上是OK的,搭配 NVIDIA 提供的 DLSS 技術,在遊戲面上的回饋也不用擔心流暢性問題,配上 2560×1600@165Hz 的 IPS 面板,不論是作為一般工作使用或是打 Game 專用的電競遊戲筆電都能勝任,獨特的鍵盤背光燈效以及 7 顆半透明鍵帽設計,隨時想要 bling bling 一下也都嘛沒問題!
在價位上如果不選最高階的 i9 處理器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的話,那這次開箱的這款 Intel Core i7-14650HX +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版本就十分合適,入手價僅 46,900 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