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剛結束的 Computex 2023 大展也等於今年 2023 差不多也走了近一半的時間了,回首去年底至今年前半,大致上在零組件方面也底定了一大部分,包括處理器分別以 Intel 13 代與 AMD Ryzen 7000/X3D 為主,主機板仍是 Z790/B760/X670E/B650 等為主流款,DDR5 16GB價位上也向下調整至僅 1,000 出頭即可入手,甚至連 M.2 SSD 不僅有 Gen5 版本推出、連 Gen4 頂規的價格也都直直落…,加上最近遊戲大作陸續登場 (如暗黑破壞神IV)、暑期將至可以好好玩耍一下等因素,看來是組機的好時光。



趁著618年中慶活動,省預算、仔細挑
雖然趁著 618 這波檔期促銷可以省下一些預算,但在挑選上仍是有許多應該注意的地方,這次就來聊聊這部分~
通常選購主機當然也是先從陣營分起,目前的兩大陣營不外乎就是 Intel 與 AMD (想挑蘋果的請右手邊往前左轉 Apple Store 謝謝!),基本上有影響的就是處理器跟主機板這兩項,其他就可通用。


■ Intel陣營
雖然現階段已經是以 13 代為主流,但目前市場上還是有 12 代的處理器庫存還在流通,因此在對應的主機板方面仍可以看到 600 晶片組的版本在販售,對於性能要求沒有需要抓到頂規的玩家來說,價位上顯得超值的 H610 或是 B650 系列都是可以納入考量的預備選項,譬如 MSI PRO H610M-E DDR4 這片就僅售 2,290 元,拿來搭 Core i3-12100 這顆 4C/8T 的入門款處理器就能組一台基本文書主機,配上記憶體、SSD 等其他零組件一起計算的話,大概萬把出頭就能入手,上網瀏覽、播影片/追劇、聽音樂等也都沒問題,直接當電視旁的視聽娛樂主機也很OK!若是想打 Game 的話就另加一些預算買一片顯示卡應該就能搞定,算是小而美的選購方式。
要是預算可以略為提升一下,B660 系列也是很不錯的對象,處理器可以選擇 Core i5-12400 這一階,主機板的搭配上也不到 4,000 元就能入手,整體性能可是更向上跨一大步,這樣組機的預算也大概落在 15,000 元左右,只要再搭一片中階顯示卡,基本上 2K 解析度下的電競模式就能順暢開啟了。


如果以 13 代為主的話,中階的選搭當然就是 Core i5 13400~13600K+B760 系列主機板,整體的預算會稍為再拉高一些些,除了處理器本身的價格相比 12 代略有提升外,主機板本身的價格其實與 B660 系列並沒有太誇張的落差,支援 DDR5 架構的版本可以在效能上進一步提升外,落在 4,000~6,000 多的價格區間也還在可接受範圍內,或是玩家可以挑選有組合優惠的來入手,像是微星就有推出搭配 Core i5-13400 與 Core i7-13700 的優惠,整體買起來可以節省一些預算補貼在其他零組件上,組一台 Core i5-13400的13 代主機大概也免 20,000 元就能搞定。(顯示卡另挑)

想入手高階如 Core i9 系列的玩家當然也是建議搭配 Z790 系列的主機板,但這部分的價格高低落差頗大,可能要視預算來做選擇,對於沒有強烈需要超頻方面的朋友可以選擇基本款就好,畢竟頂規的價位可不低,一片主機板差不多抵上一台入門或中階主機的預算了,至於口袋飽飽的朋友那就用力買下去就是了,不用考慮太多啦!哈~

■ AMD陣營
AMD陣營同樣也是存在前後代並存的情況,畢竟 Ryzen 5000 系列的確與 AM4 搭配下可以提供十分超值的性價比,對於仍選擇採用 DDR4 記憶體的玩家來說算是可以省掉部分的預算,不過以 Ryzen 7000 系列都已經推出 X3D 版本的趨勢來看,或許新組機的朋友直接入手新一代架構會比較合適,AM5 腳位就算未來 AMD 推出下一代、下兩代應該仍能沿用。
如果挑 Ryzen 5000 系列入手,那搭配的主機板自然就是 B550 系列可以有較多選擇,或者直接參考廠商的 C+M 組合餐,像是 MSI 的 R7 5700X+B550 Gaming Plus 只要 10,390 元就能入手,配上其他零組件大概預算也落在 15,000 以內,另選一片中階顯示卡就可以爽爽玩一堆大作了。

要是選擇 Ryzen 7000 系列的話,主機板則是有 3 種不同定位的考量:A620、B650/650E、X670/670E,入門階 7600/7700 與中階的 7600X/7700X,省預算的搭配法可以選 A620 系列主機板,以微星的PRO A620M-E+R5 7600X也僅需 8,880 元,是目前最超值的搭法,搭上其他零組件組機的預算也是萬把元就能搞定,而且效能上也不差;當然也能選擴充性更高的主流大宗 B650 系列主機板來搭配,同樣建議選擇有推組合餐的模式可以省下不少預算;至於高階的 X670 系列主機板當然價位上也跟 Intel Z790 一樣會較高一些,如果是選擇入手 Ryzen 9 或是 X3D 系列的處理器,X670 系列當然會是較佳的配置,建議還是要慎選一下”安全”性高一點,最沒災情的品牌會比較好,。(笑



須納入考慮的幾個硬體重點
主機板的挑選上就如同前面提到的,除了選擇陣營外,基本上可以依照實際使用需求與預算來搭配適合的主機板晶片組版本,這樣就比較容易可以挑選到合適的最佳款,不過,以目前基本功能大都有配置的情況下,剩下的就是注意的重點讓玩家自行拿捏,像是:
- 尺寸-到底要標準 ATX 還是 Micro ATX、甚至是 ITX?這部分就看個人偏好,一般搭配機殼的話,中塔式的版本大都只能挑 M-ATX,不考量太多擴充性又喜愛小機殼的朋友可以選 ITX。
- PCI-E 擴充 Slot-目前大多功能都已內建整合進主機板上了,如沒打算插 2 片顯示卡或是其他額外需求 (專業音效卡、陣列卡等),其實都夠用,廠商都有做基本預留了。
- M.2 SSD 有幾組、有免螺絲卡扣嗎-現階段大都 2 組起跳,如果是 M-ATX 通常也有提供約 3 組、標準 ATX 也有 4 或 5 組的擴充,方便玩家安排使用,另外,主機板若有附有散熱片SSD插槽,可以搭沒有散熱片的SSD,價格可以省一點,也比較不用擔心會卡結構,價格上面也可以省一些。
- DRAM DIMM 選 2 根還是 4 根-如果沒打算升級或擴充容量,基本上 2 根也夠了,除了部分特規或入門款,通常也是都有提供 4 組 DIMM 插槽供玩家使用。
- 除錯燈好用-這個設計其實相當方便,除了可以顯示是否正常狀態外,萬一 CPU、VGA、DRAM 出現問題也能透過燈號警示得知,中高階版本還會有數字型的 Debug 燈。
- WiFi 6E-目前新版都已支援至 WiFi 6E 無線網路規格,多了 WiFi 功能的主機板也確實方便許多。
- I/O Port 的擴充多不多-後端的 I/O Port 各家提供的擴充性有多有少,如果需要外接的裝置多,可以直接挑選擴充埠較多的版本,省去額外透過安裝擴充模組連線的麻煩,目前許多主機板都有提供 Type-C 甚至是 Thunderbolt 4 的連接埠。






主機板選購推薦
面對琳瑯滿目的主機板清單可能會看到眼花花,年中慶各廠商也都紛紛有推出不同的折扣與組合餐的搭配,小編直接推薦幾款主機板給大家參考比較快:
■ Intel系列
以目前 13 代已是主流的趨勢來看,小編建議直接入手 13 代處理器,另外,絕大部分的功能其實主機板上面都已內建,所以從性價比來看,推薦微星的 B760 TOMAHAWK 這片超優質,基本上這片 MAG B760 TOMAHAWK 之前在站上有開箱實測過,而且配合通路商還有組合餐可以選,直接看要搭 Core i5-12400 或是 13500、13600K 等都 OK,欣亞的報價中可以看到搭 Core i5-13600K 的預算落在 15,990 元,加上其他零組件大概 2 萬出頭就能搞定一整台 13 代主機,而且是高性能版本。



■ AMD系列
在 AMD 陣營中的選購上,主流還是以 Ryzen 7000 系列為首要考量,玩家如果預算較充足則可以考慮 X670 系列的主機板,小編建議以 B650 系列為主即可,算是比較上可攻、下可守,而且價位上也比較合理,這一波 618 促銷活動推薦的是 MAG B650M MORTAR WIFI 這片,同樣先前站上也有開箱過了,效能表現絕佳、價格更是相對超值,當然也還有其他組合餐可選,從欣亞3C 的”真香”套餐也有 PRO B650M-A WiFi + Ryzen 5 7600X 的超殺組合價、僅 10,390 即可入手,或是多達 5 種組合的 MAG B650 TOMAHAWK WiFI 可選,就算搭配 Ryzen 7 7800X3D 也只要 20,590 元,並且安全性上也沒問題,MSI 也作了絕佳的使用保障。


結語
趁著促銷檔期的優惠特價以及額外贈禮,剛好入手組新機來爽玩剛出爐的《暗黑破壞神IV》,以目前不論是 B760 TOMAHAWK WiFi 或是 B650M MORTAR WiFi 都相當適合玩家在 Intel 或 AMD 陣營中組裝出最佳的性能主機,而且還能省荷包,記得可以順便連同其他零組件一起購買,像是機殼、水冷、電源供應器、顯示卡等等,售後服務也可以一次到位,也補充一下龍魂信仰,裡外都顧到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