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處理器的架構更新、製程工藝也不斷精進下,核心的電晶體數與運作頻率也都突破 5GHz 大關,雖然標準功耗仍壓在一定水準,但事實上在實際運作時的耗電瓦數可不是檯面上的數字那樣,想要主機穩穩工作不出怪招,那散熱問題的解決絕對是玩家在組裝時需要重視的一項課題。
但解熱到底是要選”氣冷”還是”水冷”比較好?其實各玩家都有其心頭好,原廠氣冷容易安裝但無法壓制如 K 版或 X 版處理器,塔散效果可以提升但體積大、容易卡機構,分離式水冷在安裝上較麻煩且預算也較高…,但事實上如果想要安靜、解熱效果強,目前許多廠商推出的一體式水冷算是種折中的方式,而在這麼多款一體式水冷中,挑選一組合適使用的版本當然是要做點功課囉!
小編趁著入手 MSI MAG CORELIQUID C360 這組一體式水冷的機會,順便比較一下與氣冷的差異及挑選主流中階 Intel Core i5-13600K、Core i5-13500 這兩款處理器時的散熱考量重點,那就先從水冷的開箱開始吧!

MAG CORELIQUID C360一體式水冷開箱
以現階段使用水冷裝置來說,大多數的選擇都是偏向直接入手一體式的版本,省去選擇分離式水冷需自行組裝、配設等等的繁瑣功夫,而越來越多廠商投入到一體式水冷的市場後,也讓玩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性。
MSI 其實在水冷這一塊也深耕了好一段時間了,期間推出的版本也相當多款,目前仍在線上販售的版本除了採用 240 雙風扇的幾款產品外,光是 360 的 3 風扇版本在 MAG、MPG 與 MEG 三個系列也都有推出,一體式水冷雖然都是隸屬於 CORELIQUID 這個產線命名下,但也根據不同系列有不一樣的前綴,像是 MAG 有 P360、C360,MPG 有 K360,頂規的 MEG 則是有推出 S360,有點像是進口賓士車也是有分等級系列:C、E、S Class 的感覺。
這次小編入手的是其中屬於 MAG 的 C360 這一款,基本上水冷排長度尺寸跟其他的幾款 360 也都差不多,水冷排材質同樣是採用鋁合金用料,也是採 120mm 風扇 x3,不過在風扇版本上則有些差異,C360 採用的是雙滾珠軸承的 ARGB 燈效風扇,但水冷頭體機相較於大哥 S360 來說就略小一些,定位上提供玩家作為中階區段使用,支援腳位也包括 Intel 新的 LGA 1700 以及 AMD AM5 等。

有別於 S360 與 K360 在水冷頭上加入 LED 螢幕的做法,C360 採用了同步 ARGB 燈效加上透過鑽石切割法切出四面獨特造型的立體設計,讓其中一面的微星龍圖騰標誌更加明顯,包裝採用了黑+紫色系的色調設計,配上正面圖示中的燈效特色,整體的氛圍相當有 bling bling 的電競風!而且當然也支援自家的 Mystic Light 燈效同步軟體,玩家務必要下載安裝!
另外,在外盒側面可以看到有 C360 的規格列表,包括支援兩陣營腳位版本、水冷排的尺寸/材質、風扇的各項資訊 (風流/風壓/轉速/電壓/耐用壽命等等)、水冷幫浦 (Pump) 的耐磨陶瓷軸承/轉速/電壓/噪音等,相當詳細。至於彩盒背面除了有實際上機的組裝圖示範外,也特別的透過 2 張透視圖來展示 C360 的兩項特點:
- 獨特冷/熱水分流的快速散熱設計。
- 移到水冷排上的三相馬達除了可減振外還能降噪。

開箱看實體囉!內容物除了水冷本體與 3 顆 120mm 風扇外,也提供了玩家各規格扣具,包括新版的 LGA 1700 扣具組。




拆開有保護殼 (防擠壓用紙盒) 的水冷排與外罩的塑膠袋後就能看到整組一體式水冷的主元件樣貌,採霧面黑塗層,簡單低調的 MSI Logo 標示在上頭。


水冷排的正面樣貌,整體設計配置密集度相當緊湊,採用獨特的分流設計讓冷水與熱水進行分流運作,加上額外內建的冷排幫浦 (Pump) 輔助,除了提供玩家更快達到處理廢熱的需求外,幫浦採用的三相馬達核心技術也使得整體的振動極為微小,不僅可確保整體水冷排的穩定性、也能有效的達到降低噪音的情況。

水冷排的正反兩面可以看到三相馬達 Pump 的區塊,另一側可以看到有拉一條 3-Pin 的供電連接,要記得插上。
這裡也順便提供一下水冷幫浦的規格介紹:採用耐磨陶瓷軸承設計 (Ceramic Bearing)、耐用度可達 100,000 小時,轉速為 4200rpm、噪音值僅 18 dBA,耗電方面為 DC 12V/0.34A、4.08W。


由於是一體式設計,所以可以看到連接的水冷管除了有做好強化固定的連接以確保不漏液 (或爆管)之外,管線外部也採用了三層網狀塑膠包覆,可有效減少水冷液的蒸發,也同時讓整體的質感加分不少。
由於水冷排位置有額外設計了三相馬達,水冷頭的接線就僅有 3-Pin 5V 的連接端子,Pin 腳也都有提供小保護蓋避免針腳損傷。
水冷頭底下的銅底接觸面上貼有保護膜,記得使用前要撕下來,別直接就往 CPU 插槽上方蓋上去,免得散熱不良啊!而撕下保護膜後,可以看到銅底區塊相當光亮。




風扇部分則是 360 版本的 3 顆 120mm 風扇,具備 ARGB 燈效特色,四角也都有抗震軟墊設計,可透過附件內的固定螺絲與水冷排連接。
風扇採半透明白色 9 葉片 +特殊 (龍爪) 扇葉導角設計,提供 4-Pin PWM 接頭與 3-Pin 5V 燈效端子,採用雙滾珠 (Two Ball Bearing) 軸承的 APA1225M12、DC12V/0.35A,規格為 120x120x25mm,轉速為 500-2000 rpm ±10%,擁有 78.73 CFM 風流與 2.39 mm H2O 風壓特性,使用壽命達 70,000 小時,具備低噪音的 36.3 dBA,實際使用時相當安靜。


一體式水冷安裝超容易
一體式水冷在安裝上其實相較於分離式來說是容易的多,省去裝管、配管、連接等等動作,已經整體配置好的水冷排與水冷頭加上強化過的水冷管一起,只要簡單透過工具把 3 組風扇裝到水冷排上面就已經完成一半了,另外再把水冷頭的保護膜撕下、安裝好主機板上的 Socket 扣具,在 CPU 上頭塗上適當的散熱膏,然後將水冷頭與腳位扣具連接好、鎖上固定螺絲就完成了。
當然也要將各組燈效線材與各供電 3/4 Pin 插座連接,接著將水冷排固定在機殼內 (或擺放在你想要的位置) 就可以準備開機囉!




散熱效能實測
看過 C360 的開箱後,接下來小編也針對目前 Intel 13 代系列中的主流中階版本 Core i5-13600K 與 Core i5-13500 這兩款處理器來與 C360 水冷搭配實測,K 系列的版本基本上是沒有提供散熱器的,因此若是選用 Core i5-13600K 的朋友勢必需要額外另購,不過另一款 Core i5-13500 則就有內附原廠風扇,只不過依照原廠散熱器的小體積與輕薄散熱片設計,是否真能夠頂得住 Core i5-13500 的熱度就是問號了,畢竟 Core i5-13500 這一款可是同樣具備 14C/20T 的核心數,雖然官方表定 TDP 為 65W,可實際上全速運作時可都是破百瓦的功耗,原廠風扇撐得住嗎?
藉著入手 C360 的機會,那就順便來實測驗證一下吧!除了將原廠風扇與 Core i5-13500 搭配測試外,也透過與 C360 的上機實測來看看各自的溫度表現如何,本次採用的平台列述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5-13600K、Core i5-13500 (皆市售版)
主機板:MSI MAG B760 TOMAHAWK WiFi
記憶體:Kingston Fury Beast DDR5-6000 RGB 16GBx2 (共32GB)
顯示卡:NVIDIA RTX 4070 Ti
SSD:Samsung 980 PRO 1TB M.2
電源:MSI MPG A1000G PCIE5/ATX 3.0 1000W
Cooler:Intel Core i5-13500盒裝內附原廠風扇、MSI MAG CoreLiquid C360一體式水冷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 C360 + Core i5-13600K
先來看 C360 搭 Core i5-13600K 的部分,從 AIDA64 的燒機可以看到處理器的溫度區間在全速下大約落在平均 70 幾度,同時開啟 HWiNFO64 來監測變動狀態也可以看到溫度浮動在最小 47 度、最大 84 度之間,平均值為 77 ℃,基本功耗也衝上 150W 以上。
從監測的表現來看,算是壓制的很不錯,全速運作下的溫度還可以控制在平均 70 多度不過熱,同時間的噪音值也還算安靜,對於需要專心工作不被打擾的玩家來說,少了一般採用氣冷風扇時,為了壓制溫度上升而導致風扇轉速狂飆而引起的吵雜噪音來說,C360 的散熱輔助性的確十分稱職。

■ C360 + Core i5-13500
那改成非 K 系列的 Core i5-13500 呢?面對同樣是 14C/20T 核心的 Core i5-13500 來說,Boost 頻率稍低於 Core i5-13600K 一些些與官方 TDP 功耗設為 65W 的情況下,顯然搭配 C360 後的表現會更令玩家滿意,在 AIDA64 下的表現一路基本上是維持在 62 ℃ 這條線上,從 HWiNFO64 的監測下也可以發現溫度的浮動區間落在 35~68 ℃ 之間、平均為 62 ℃,全速下的功耗可以看到一路衝到破 110W。
基本上 C360 已經可以穩度壓制 Core i5-13600K 了,對於非 K 版的 Core i5-13500 來說當然是完全沒問題,更不用說往下的 Core i5-13400 了,基本上除了可以穩穩讓處理器的溫度維持在正常的狀態之外,涼爽的結果也同樣反應在安靜度上,透過搭配 C360 的壓制下,基本上與標準的室內噪音值差不多,維持在約 38 dBA 左右。

■ Core i5-13500 + 原廠風扇
雖然市售版盒裝的 Core i5-13500 有內附一顆原廠氣冷風扇,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也是順手就直接裝上去使用了,可是“原廠配的氣冷風扇壓得住嗎?”
在同樣平台下,小編將原本安裝的 C360 水冷拆下後改安裝 Intel 盒裝內附的原廠風扇來試試,一上機開啟 AIDA64 燒機就發現,我咧!拉到破百℃ 是怎樣?紅線都出來了…XDD
從 HWiNFO64 中就可以看到一堆紅字標示,浮動區間雖然最小僅 36 ℃,但最大直接飆到 107 ℃ 啊~,就算平均也是幾乎貼近滿百的 99 ℃,難怪直接降頻給你看,下面那條紅通通的波動曲線就證明了一切!連主機板的溫度也跟著上升了,本以為內附的原廠風扇至少應該還算”勘用”,結果是「免錢的最貴」,因為不僅降頻在跑、連帶的讓處理器長期維持高溫狀態而玩家不知情,傷的是整體零組件的使用壽命啊。
而除了溫度爆表之外,相較於水冷的低噪音、原廠風扇全速下的 3,000 rpm 轉速帶來的噪音值可不低,為解熱努力全速運作下的噪音值直衝近 55 dBA,可對於剛剛體驗完 C360 安靜度的情況下,換成原廠風扇後的高噪音值,小編只能說,真的是一邊天堂、一邊地獄啊!

小編簡單整理一下測試結果,從下表數據可以發現到,透過水冷的組合的確可以提供玩家更具強力的散熱性能,當然也包括了安靜度這一環,光是以 C360 的搭配就能夠有效的壓制 Core i5-13600K 與 Core i5-13500,連帶的讓主機板的工作溫度也可以落在 40 ℃ 以下。
反之採用原廠風扇的結果不僅是會讓處理器降頻、溫度飆超高之外,主機板的溫度也比安裝水冷時增加了 10 ℃、直接提升了將近 30% 的增溫,而且噪音值更是直接飆升了 40%,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小編建議大家還是別因小失大,乖乖幫主機換上水冷吧!不然萬一用一用、哪天電腦罷工你都不知道怎麼回事。

透過長條圖來看就更明顯了,同樣是 Core i5-13500 處理器在採用 C360 水冷與原廠氣冷風扇的實測溫度比較,水冷可壓製溫度在平均 62 ℃、但原廠氣冷風扇則是飆升到平均 99 ℃ 的情況,等於比採用水冷還要增加了 60% 的溫度,這個差距可不是一點點,玩家想要處理器可以全速發揮效能的話,真的建議考慮另購大型塔扇或是直接上水冷了。
至於入手 Core i5-13600K 的朋友,官方原本就是沒有內附風扇,以本次的實測採用 C360 水冷的搭配下可以壓制溫度在全速下落在平均 77 ℃ 左右,若想要更佳制冷效果可以另選旗艦版的 S360 來搭配。

燈效示範與Mystic Light設定
最後,來看一下實際的燈效表現吧!







各家都有提供專屬的燈效軟體供玩家自行調校,隸屬 MSI 的 C360 水冷當然也是要透過官網下載 Mystic Light 燈效軟體來自訂燈效表現,在安裝完成後可以啟動 MSI Center 並打開功能項目中的 Mystic Light 燈效設定頁面,就可以看到樣式中提供了多款可以調整的 LED 模式,包括”關閉”在內一共有 24 種可調整設定。
其中的呼吸、閃電、恆亮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燈效狀態,不過模式中有支援 CPU 溫度的選項,50 ℃ 左右為綠色燈效、往 70 ℃ 跑就會逐漸轉成藍色、如果接近 90 ℃ 就會從原本偏藍轉向大紅色,方便使用者直接從水冷的燈效上看到當下狀況。
另外還有一個”火焰”,顏色可以選大紅或大橘,包括連燈光速度與亮度都能微調,只能說連軟體都相當親民啊。





結語—直接入手一體式水冷、一次到位省事又方便
基本上「預算」就是白花花的銀子,面對這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的現在,當然就是要花在刀口上才是聰明選擇,從這次的實際驗證下可以發現,你以為可以勘用的原廠風扇其實根本壓不住處理器的熱,更不用說全速運作下帶來的吵雜噪音會令人感到不悅,反之在使用水冷的體驗上就愉快多了,安裝上也輕鬆,對於中階處理器的壓制更是無疑的妥妥OK,加上 ARGB 的燈效變化與水冷頭的魔幻光影特色,其實一比較就知道差異了。
如果以為那可以改買好一點的塔散?價格同樣不便宜,想要撐得住K系列,那也得要花上1,000~2,000元不等的預算,而大塔散通常因為體積大、易積灰且容易卡機構外,各家設計的扣具不同也不見得比一體式水冷好安裝,更不用說想要散熱效果強也是得加大風扇風量與風壓,想追求安靜度的夢想恐怕直接破滅,整體來說並不比直接採用水冷來的更方便。
如果你也剛好入手中階處理器、也不想面對吵雜的噪音環境,那不妨入手試試這款 MSI CORELIQUID C360 一體式水冷,相信與主機的整體搭配下,除了可以提供玩家完美的處理器解熱功能外,整體也更清爽,還能依據自己的喜好設定連動的燈效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