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數位轉型表現優於亞太區東協新興市場 但數位敏捷度仍須提升
財務及人力資源企業雲端應用程式供應商 Workday, Inc. 委託 IDC(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進行的亞太區數位敏捷度指數2022調查,首度將台灣納入研究,報告指出疫情加速企業數位轉型的腳步,台灣整體數位轉型表現優於亞太區東協(ASEAN)部分新興市場,但仍有七成企業處於數位轉型緩慢或戰略階段,數位敏捷度[1]仍須提升。調查發現,對於投資報酬的不確定、預算有限、缺乏跨部門協作是台灣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時面臨的挑戰。
IDC-Workday亞太區數位敏捷度指數2022調查由 Workday 與 IDC 聯合進行,重點分析亞太區企業自 COVID-19 疫情以來在數位敏捷度的發展進程。此研究於 2020 年首次展開,根據數位敏捷度指數(Digital Agility Index;DAI)對企業進行評估和排名。根據得分,如果企業處於數位敏捷轉型的成熟/整合階段,稱為「敏捷度領導者」(Agility Leaders);若處於緩慢/戰略階段,則為「敏捷度追隨者」(Agility Followers)。

台灣首度納入調查,7 成企業為數位敏捷度追隨者
今年研究涵蓋亞太區 9 個市場,共訪問超過 800 名來自員工數逾千人的大型企業具有數位轉型的決策者,包括人力資源、資訊科技以及財務等職能部門主管。研究發現,進行調查的市場數位敏捷度進程皆不相同。過去兩年疫情爆發,企業加速投入數位轉型,不少企業數位敏捷度有所提升。研究指出綜觀整體亞太區,38% 企業在數位敏捷方面處於成熟/整合階段,與 2020 年相比增加 18 個百分點。台灣今年首次列入調查,數位敏捷度指數為 2.1(滿分為3),排名第六,數位敏捷度指數表現仍優於東協(ASEAN)部分新興市場,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
調查指出,台灣企業數位轉型三大首要任務為︰創建新商業與營運模式、提升員工工作效率與生產力、推動數位敏捷力與彈性。然而,僅三成台灣企業為「數位敏捷度領導者」,顯示仍有許多企業需加速數位轉型。調查亦指出,對於亞太區 62% 數位敏捷度位於緩慢/戰略階段的企業 (即敏捷度追隨者)而言,數位轉型主要因部門和業務需求所帶動,如疫情期間推行的電子商務、防疫安全措施及遠距工作模式。
缺乏整合的人力資源、財務流程及自動化系統,數位敏捷發展受阻
調查顯示,高達 86% 台灣受訪企業的人力資源及財務部門並未整合,缺乏人資與財務規劃的整體分析洞察,顯示台灣企業可採用整合式的解決方案,實現無縫整合及報告業務流程,以提升數位敏捷度。舉例來說,即使面對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僅 3% 財務長認爲其企業具備自動化偵測和預測潛在財政危機的能力。43% 資訊長表示其企業仍大量仰賴事前擬定的業務持續營運計畫(Business Continuity Plan;BCP),無法自動預測潛在風險,這對於大多數企業落實跨系統整合(50%)、實現高度數位韌性(43%)和推動業務敏捷度 (23%)方面構成挑戰。
混合工作模式下提升人才系統策略,以利企業招募人才與留才
台灣企業有較大空間推行更全面的數位轉型,以取得更好成果。調查顯示,67% 台灣人力資源主管認為在混合工作模式中,如何在員工福利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面臨挑戰;而 60% 受訪人資主管則表示在快速變化的時期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服務遇到困難。在招募、育才與留才方面,調查顯示,僅 40% 台灣企業擁有的人才系統及政策,能夠有效吸引和留住最多人才。此外 20% 台灣人資主管會透過員工參與及數據分析定訂整體人才管理策略,以識別人才培訓需求及成長空間。
加強財務長、人資長與資訊長緊密協作,推動後疫情時代企業敏捷度
在數位科技主導的經濟時代,擁有高數位敏捷度可以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企業須重新思考如何透過科技及各部門管理階層之間的協作,縮短數位敏捷度差距。為取得正面成效,企業不僅需要加快數位轉型,同時必須視整合為首要目標,透過財務長、人資長與資訊長相互協作,推動跨部門數位轉型,整合數位人才管理、人力資源及財務流程。
Workday 大中華區總經理湛致遠表示:「具備數位敏捷度及前瞻性思維、並希望能夠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的企業,需要擁有適切的營運變革與善用科技。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企業必須策略性的部署與管理人才,並採取適當技術以全面支持和吸引員工參與。這將有助於企業組建一支敏捷的團隊,隨時配合公司的業務轉型計畫。」
IDC 數位轉型副研究總監石偉明分析:「COVID-19 新冠疫情無疑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但同時迫使許多組織加快數位轉型,增加科技應用以帶動企業改善數位敏捷度。然而,真正的數位敏捷代表能夠充分把握變化所帶來的機遇並蓬勃發展。企業需要效仿敏捷度領導者,並從文化、員工、工作流程及科技應用方面,實現從個別戰術以至整個企業層面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