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擁有深厚的家電創新底蘊,自搭載智慧顯示器的微波爐起,陸續推出會說話的冰箱與支援連網的冰箱。這些家電逐步演進成為現今的 Bespoke AI 系列產品,能瞭解使用者需求,並提供個人化解決方案。
三星以「AI Home: Future Living, Now」為主題,將於 9 月 5 日至 9 月 9 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的歐洲最大消費電子展 IFA 2025上,展示先進的 AI Home 體驗。(註一)
隨著活動即將到來,三星新聞中心深入回顧三星創新歷程,探索家電產品如何不斷演進,以滿足未來的發展需求。
從會說話的冰箱到Bixby,再到現今語音連網家居
三星自 1985 年推出會說話的冰箱起,開啟語音家電的時代。1989 年,該產品導入早期的語音合成技術,超越單純的語音提示,新增定時錄音播放、家庭備忘錄與開門警示功能,為 AI 語音互動奠定基礎。
這項早期創新於 2018 年進一步發展成為 AI 語音助理 Bixby(註二)。Bixby 至今已成為三星家電的智慧與控制中心,能夠透過語音控制冰箱、空調與洗衣機等產品,其 AI 語音助理亦支援 Voice ID(註三),還可辨識個別使用者並提供客製化資訊。

家電螢幕化身為居家控制中心
三星是引領「螢幕家電」概念的時代先驅,並提出連網居家的未來願景。1982 年,三星推出首款配備螢幕的多功能微波爐,讓使用者不僅能查看操作指引,還可收看電視內容,甚至透過監控攝影功能掌握居家情況。隨後,三星將螢幕拓展至冰箱,使其從單純的儲藏設備,躍升為日常家庭生活的核心。
三星於 2016 年推出支援連網的 Family Hub 冰箱,配備 21.5 吋觸控螢幕與內建智慧攝影鏡頭,讓使用者能即時檢視食材狀態,並可在線上管理生鮮採購,開啟全新的廚房體驗。冰箱、洗衣機與空調等家電自此可透過 SmartThings 實現串聯(註四),讓家電上的螢幕演變為控制中心,所有資訊都能一目了然,讓使用者更便於監控與管理全家的智慧裝置。

從Neuro-Fuzzy洗衣機到Bespoke AI:智慧家電的演進
1980 年,三星推出內建微型電腦晶片的空調,邁出智慧家電的第一步。這創新精神延續至 1990 年代,1991 年,三星發表搭載模糊邏輯 IC(註五)與神經演算法的 Neuro-Fuzzy 洗衣機,能透過光學感測器偵測汙漬程度、負載量與水溫,並自動最佳化洗衣行程,且首度將「感知、判斷與提供個人化解決方案」的概念導入家電領域。

2018 年,三星推出 QuickDrive 洗衣機,其應用 AI 智慧技術,能依據織物類型、顏色與汙漬程度推薦洗衣行程,這項創新奠定了日後 Bespoke AI Laundry Combo 的基礎。組合式洗衣機配備 AI 智慧洗衣與 AI 智慧烘乾,可自動偵測織物類型與汙漬程度,並提供最佳化的洗衣行程與烘乾溫度。(註六)
三星於 2006 年推出 Hauzen 掃地機器人,並為吸塵器帶來智慧功能。Hauzen 掃地機器人可透過陀螺儀感測器計算距離與角度,並利用自主建圖功能規劃最佳清掃路徑,標誌著吸塵器從單純集塵工具演進為能偵測環境的智慧家電。如今的 Bespoke Jet Bot Combo 承襲此技術,並配備更先進的安全功能與 AI 驅動攝影感測器,可辨識並避開物體(註七)、分辨地板類型(註八),展現更智慧的導航能力。

IFA創新家電陣容:量身訂製的AI Home
在 IFA 2025 上,三星將展示更先進的 AI Home,並以 2025 Bespoke AI 家電系列完美演繹。
三星電子執行副總裁暨數位家電事業部研發團隊負責人 Jeong Seung Moon 表示:「我們將延續三星的創新傳統,持續為使用者帶來更便利性與價值的日常生活。三星將鞏固『三星 = AI家電』的目標理念,為個人化 AI Home 體驗推升至嶄新標準。」
註一:部分家電支援AI功能。由於其深度學習模型是以預先定義的資料集訓練而成,可能會產生不完整或不正確的資訊。三星將不定期更新資料集,以持續提升模型的準確度。
註二:Bixby是三星推出的(IoT)語音助理,Bixby服務可用性可能因地區、語言或方言而異,並僅支援特定語言及部分口音/方言,使用者介面可能因裝置不同而有所差異。Bixby功能與內容提供者的可用性亦可能因地區、電信業者、語言、裝置型號或作業系統版本而有所不同。使用此功能需登入三星帳號並連接至數據網路(Wi-Fi或行動數據)。使用者必須同意更新方可啟用相關功能。
註三:三星家電的Voice ID功能每部裝置最多可註冊6個帳號。目前僅適用於特定型號的三星Family Hub及冰箱,實際可用性亦因型號與地區而異。每位使用者須事先於螢幕家電上註冊三星帳號。日曆應用程式支援與Google及Microsoft整合,功能可用性亦可能因型號與地區而異。
註四:適用於Android與iOS裝置。需有Wi-Fi連線與三星帳號。
註五:模糊邏輯是一種運算方法,透過「真實程度」而非嚴格的「是/否」值來模擬人類推理。積體電路(IC)則是一種晶片,內含可執行特定功能的電子電路。
註六:織物感測功能透過AI演算法辨識特定類型的織物,負載最高可達8磅;濁度感測器則適用於所有重量。混合不同織物類型可能降低偵測準確度,實際結果可能因使用情況而異。為避免磨損,建議將相似材質的織物一同洗滌與烘乾。
註七:物體辨識功能可能受物體形狀或環境條件影響,僅能辨識特定類型的物體。使用前須先透過SmartThings應用程式啟用「髒污區域識別」(Stained Area Recognition)功能。此功能需具備Wi-Fi連線與三星帳號。
註八:深度學習模型使用預先定義的資料集進行訓練,可能產生不完整或不正確的資訊。三星將不定期更新資料集,以持續提升模型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