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Wccftech的消息,預計將用上遲到許久 Intel 4 (原 7nm) 製程的 Intel 第 14 代處理器 Meteor Lake 在規劃上將可能會於 2023 年的 Q3 推出,雖然目前13代才剛登場沒多久,等到明年Q3在時間上還有點遙遠,但更多有關14代的規格資訊也陸續流出,新的一項重點是:Intel 將可能縮減 P-Core 大核心的數量。

根據爆料內容指出,Meteor Lake 一共會推出至少 5 種核心和功耗的混搭方案,其中 P-Core 大核心將採用新的 Redwood Cove 架構,最大數量將從8核心砍為 6 核心,且不論高低階款式均為此數量。(莫名有種又要開始擠一條新牙膏的感覺誕生…)
雖說 Intel 自從 11 代處理器開始就不再把堆疊核心數量視為第一要務、轉而優先注重單核心的效能,但製程提升卻砍核心數量的做法在現今的處理器市場上還是相當罕見的行為。而且13代的性能提升之一,不就是增加了核心數嗎?而且還是大核心P-Core!
考慮到總核心數量減少後,剩餘核心能獲得的空間會相對增加,也許 Intel 是打算用更大的核心面積和時脈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小核心 E-Core 將會下放 16 核心選項,不再是最高階的 Core i9 型號獨佔,不過與此同時,現有的 8C/8T 的選項還是會繼續保留,等於 14 代處理器的核心將會有 6P+16E、6P+8E 兩種組合方式,其中 6P+16E 的選項預計會有 125W、65W、35W TDP 功耗的版本,6P+8E 則是有 65W、35W 版本。
(小編OS:不太作為的小核心加那麼多是要幹嘛?撐核心數量用的嗎?)

更重要的是,外媒推測 Meteor Lake 家族陣容很可能因為 P-Core 核心數量太少的關係,將「不會有 Core i9」的版本!當然這一切可能都只是早期爆料的臆測,畢竟距離實際推出還有相當長的時間、變數其實還相當大,不過萬一如果成真的話,不排除是因為 Intel 首次轉到 Intel 4 製程,良率還不夠完善才選擇簡化規格。
此外,Meteor Lake 也將會是第一款使用「混合製程」的產品,Xe 內顯和 SOC 將分別使用台積電的 5nm 和 6nm 製程的晶片,當中 Xe 內顯的核心數量將為 4 顆,比 Intel 最低階獨顯 Arc A310 再少兩顆,換算下來的效能有望(?)與 AMD Ryzen 7000 的 RDNA 2 架構內顯持平或是超越。
無論如何,13 代才剛登場沒多久,就算如爆料消息所說的明年 Q3 的時間表 Intel 不會黃牛、真的推出了 14 代,玩家們也是受益者,只是可以拜託價格便宜一點嗎?畢竟薪水都沒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