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相當久的 AMD Radeon RX 9000 系列終於發布了,原本預計於 1 月登場的首發兩款版本:Radeon RX 9070 XT、RX 9070 也因某些原因延遲至今,但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等久了總是會等到的!
面對隔壁陣營首波的 2 款版本開出天價、缺貨,對於想好好玩遊戲的玩家來說,真的可以不用那麼複雜,畢竟預算也是有限,心理預期 20,000 元左右的主流中階版本應該是最佳選擇,AMD 這次也不負眾望的推出了 599、549 美元兩個符合玩家期待價位的選擇,分別對應 Radeon RX 9070 XT 以及 Radeon RX 9070,各家 AMD 協力夥伴也同步的推出了相當多款版本供玩家選用,這次入手的就是來自 SAPPHIRE 藍寶科技的 PULSE Radeon RX 9070 版本。

SAPPHIRE PULSE AMD Radeon RX 9070 Gaming 16GB開箱
先前 2/28 AMD 官方正式發布 Radeon RX 9000 系列登場的同時,SAPPHIRE 官網也同步公開了一系列對應的版本,包括 Nitro+、PURE 以及 PULSE 這三大系列,其中的 PULSE 系列主打的就是一般日常遊戲玩家使用,目前一共有推出兩款版本,Radeon RX 9070 XT 以及 Radeon RX 9070,小編手上的就是 549 美元的 Radeon RX 9070。

這款 PULSE Radeon RX 9070 外盒設計以紫色調為主,慣用的脈動圖騰也代表如電競般的令人心動!

背面同樣也是接續正面的設計風格,也提供有顯示卡的實際照片,側邊則有印上基本特色與系統規格要求等,建議供電瓦數至少 650W 以上喔。(建議最好是有750W會比較合適,畢竟還有預留一些擴充,甚至有可能處理器升級等等)


拆開後、打開內盒可以看到妥善躺在裡面的 PULSE RX 9070 顯卡本體,附件方面就是比較簡單的一份快速安裝指南 (有支援繁體中文)。


這款 PULSE RX 9070 採用 AMD RDNA 4 架構的 Navi 48 GPU、具備 56 CU 運算單元以及 3584 個串流處理器 (第三代RT+第二代AI加速),GPU 基礎時脈達 2070MHz、Boost 時脈為 2520MHz,記憶體一樣給了 16GB GDDR6 (256bit),這對於部分吃記憶體較高的大作來說可有不小影響 (至少沒閹成12GB…),總功耗為 220W。
外觀造型倒是承襲 PULSE 設計特色,黑色調設計配上紅色幾何線條,加上頂端的圓弧感以及左右兩側下方的斜角設計,搭載雙風扇在視覺上也是十分沉穩內斂感。

卡身長度為 280 x 120.25 x 51.5 mm、厚度為 2.5 Slot,重量不過重、約在 1kg 左右,技術規格面則包括有配備 AFMF 2 (AMD Fluid Motion Frames 2) 的 AMD HYPR-RX、具備 AI 升級功能的 AMD FidelityFX 超級解析度 4 (FSR 4)、AMD Radiance Display 引擎、AMD Radeon Anti-Lag 2 技術、AV1 編碼/解碼、PCIe 5.0 x16 支援…等。
頂端位置可以看到中間靠後的雙 8-Pin PCIe 供電接頭區域,前端有印上 RADEON、後端則是印有 SAPPHIRE Logo 等。

這次的 Dual-X 散熱技術算是實現了雙風扇的小而優特色,在風扇的扇葉上採用了新一代空氣動力學的 AeroCurve 葉片設計,基於前代版本做了改良、減少空氣摩擦並增加了轉速範圍以及降低噪音,能提供更佳的氣流導入以及最佳化風壓設計讓整體的散熱效能大幅提升,另外,也是採用雙滾珠軸承設計,壽命更長更耐用。

從側面可以看到內部的散熱鰭片相當密集,配上高效率的複合式熱導管設計來達到最佳化的散熱效果,採用 Honeywell PTM7950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 12 相數位電源設計與內部的整合式散熱模組一起協同為 GPU、VRM 以及記憶體等元件提供穩定的散熱。



由側角可以清楚看到整體的厚度約 2.5 Slot,配上雙風扇設計,對於大多數機殼的空間都能支援,四角都有做了盒狀框架來提升顯卡的結構耐用度,避免內部元件受到碰撞、掉落等可能情況時產生的損傷。


背面有額外提供了全鋁材質的金屬背板來強化整片顯示卡的剛性,確保不會造成卡彎變形等情況,也能與盒狀框架結合以增強整體強度,另外也能提升整體的散熱效果,可以看到後段位置的氣孔設計,搭配尾端封閉式可以確保前端廢熱可以快速由後端氣孔排出。

從官方的架構解析圖片就能看到整片 Pulse RX 9070 的設計架構,除了扇葉、框架、熱導管、散熱鰭片以及金屬背板外,PCB 本體採用的也是高密的 2oz 銅的 12 層板,確保高功率下的運作穩定性,再配上有額外設計的外部 PCI-E 電源連接器電路的保險絲保護與數位電源設計等等,品質上的確沒話說。

供電接頭位置有預留較寬空間以方便玩家插拔不會卡到,採用雙 8-Pin PCIe 設計,舊的 Power Supply 也是可以使用,當然建議玩家可以趁機升級新款 (支援ATX 3/PCIe 5規範) 版本以達到電源效率的最佳化。


前端 I/O 埠的輸出則是提供有 2 組 HDMI 以及 2 組 DisplayPort 2.1a,最大可支援 7680×4320 解析度以及同時 4 組輸出。

最後,附上官方規格列表供參:

效能實測
為了可以簡單於之前測試的數據對比,採用與先前相同的 Intel 平台,本次搭配的平台列表同樣提供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Z890-F Gaming WiFi
SSD:Samsung 980 Pro Gen 4×4 M.2 1TB
DRAM:XPG Lancer Blade RGB DDR5-6000 16GBx2 CL28
Cooler:be quiet! Dark Rock 5 Pro 塔扇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ATX3 GX-1000 1000W
作業系統:Winodws 11 Pro 24H2
VGA Driver:Adrenalin 24.30.31.03
GPU-Z 2.64.0 可以正確辨識關於這片 SAPPHIRE PULSE RX 9070 版本的基本資訊,Sensors 的溫度表現大體上落在一般模式為 40~50 度 C 之間,雙風扇的表現算很正常,通常非負載下也是自動停轉模式,超靜音。


直接透過 FurMark 2 來燒機,全速下 10 分鐘的表現,基本上落在 55 度 C 左右,功耗 220W,可以看到 Knot (VX) 模式下的幀數落在約 98 FPS 左右。

常規測試的 3DMark 表現則算是不錯的,包括 Speed Way 與 Steel Nomad 這兩項都有 5000 多分、原本比較弱勢的 Port Royal 光追項目也有 15293 分,比同價位的 RTX 5070 還要高,Fire Strike、Time Spy 的成績也都比 RTX 5070 要好上一些,可以說在常規項目上,PULSE RX 9070 直接輾壓 RTX 5070 了。

feature test 的成績方面,DirectX Raytracing 項目平均為 42.59 FPS、Mesh Shader 在開啟後可以直接升到 456.59 FPS,至於 Sampler Feedback 則是在開啟後來到 729.88 FPS,也是比 RTX 5070 要高一些,總的來說,比前代進步不少。



遊戲部分來看一下簡單的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的 4 項解析度設定成績,1080p Medium 獲得 36141分、平均 270.32 FPS,1080p High 得分 27799、平均 207.92 FPS,1080p Extreme 獲得 12431 分、平均 92.98 FPS,4K Optimized 則是獲得 17168 分、平均 128.41 FPS,基本上這部分與 RTX 5070 算是伯仲之間。




FF XIV:DawnTrail Benchmark 這一項也是處於不相上下的情況,三個解析度分別獲得26279 (1080p)、20681 (1440p)、11625 (2160p),遊玩的流暢度自然也是相當OK。



在《黑神話:悟空》的部分,同樣都是採用超高畫質設定、關閉全景光追下的幀數表現,PULSE RX 9070 能夠獲得 4K 解析度下達到 106 張的數據,比起 RTX 5070 的 87 FPS 提升可說不少;如果採用相同超取樣清晰度設定、解析度換成 1440p 與 1080p,則分別可以獲得 139、155 FPS,用上 RX 9070、玩悟空小 case 啦!



至於目前火紅的《魔物獵人 荒野》,大體上就是 RX 9070 大獲全勝了,先來看一下畫質設定開到 “極高” 模式下的表現,1080p 下的成績直接上 33619 分、平均幀率也來到 197.09 FPS,就算是在 4K 解析度下也有破 2 萬分的 21468 分以及 125.79 FPS,肯定玩家入手 RX 9070 後,抓龍絕對超流暢。



那改成與 RTX 5070 相同的 “高” 畫質設定,那成績就更高了,1080p 下的分數來到 34991 分、平均幀率直接沖破 200 大官來到 205.33 FPS,連 4K 下的分數也提升至 24788 分以及 145.16 FPS,同樣平台與設定下的 RTX 5070 僅有約 16800 分左右、平均幀率則是落在約 98 FPS,差的可不是一點點、是一大截。



那開光追咧!沒問題,光追設定打開、並且選擇 “高”,可以發現實測下的成績有略為小退一些些,1080p 的表現仍有 32260 分以及 189.46 FPS 的成績,4K 下仍然有 22907 分以及 133.74 FPS 的流暢度,厲害吧!這次真的要跟 AMD 豎一個大拇指了!



綜合表現方面,透過 PCMark 10 來檢視一下,一般使用的 Essentials 項目以及 Productivity 生產力項目都有維持在 1 萬分以上水準,數位內容創作這項也有 2 萬分以上的好成績,總和表現也獲得 9657 分,這個成績基本上比 RTX 5070 要高一些些,看來這次醞釀許久的 Radeon RX 9000 系列的確進步不少,至少在中階主流的對應上,可以滿足大多數玩家的需求,加上價格帶落在期望值中的話,不火是不可能滴~~

最後來看一下在 Geekbench AI 上的測試表現,三項數據也都不錯,對於一般玩家在 AI 的使用需求上,應該也是可以對應無誤的。

最後,玩家記得入手後要至官網下載專屬軟體 TRIXX,可以隨時監控顯示卡運作情況,從截圖中可以發現,常態性使用模式下,低負載時風扇自動停轉、此時的 GPU 溫度也僅在 40 度 C 以下。

結語
在隔了許久之後的 AMD 新一代 Radeon RX 9000 系列的確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只提供使用者在各項一般運作上的不錯效能之外,也比對手同價位等級的版本要好上一些,除了採用新一代 RDNA 4 架構以及內建 16GB 記憶體等或許也會是 Radeon 9000 系列的另一項入手誘因,建議如果玩家預算足夠可以直接入手 SAPPHIRE 的 RX 9070 XT、多 50 美元的預算應該會令人感到價值所在,當然按照這樣的概念下,相信不論是 Nitro+、PURE 或是 PULSE 系列都能提供強大且超值的版本供玩家選用,至少小編手上的這款 PULSE Radeon RX 9070 也證實了確實是平價版本中的強大殺手,各位、能不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