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PC 硬體性能的不斷提升,顯卡和 CPU 的功能持續飆升,尤其高端顯卡高負載運行時,其峰值耗遠超標稱 TDP 值,導致電源觸發過載保護機制,造成系統關機或重啟。
為滿足新一代高性能硬體的供電需求,提高電源瞬時動態超載能力,Intel 在 2022 年 3 月發布 ATX3.0 電源標準,緊接著在 2023 年 9 月更新至 ATX3.1 標準。
那麼,ATX3.0 和 ATX3.1 之間到底有那些區別?這些新標準又會對電源的選擇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圖看懂不同電源標準區別
ATX 2.5 | ATX 2.53 | ATX 3.0 | ATX 3.1 | |
16Pin原生接口 | 無要求 | 無要求 | 12VHPWR (>450W標配) | 12V-2×6 (>450W標配) |
瞬間最高功率 | 無要求 | 無要求 | 200% (100µs) | 200% (100µs) |
電壓斷電保持時間 | 滿載17ms | 滿載17ms | 滿載17ms | 滿載12ms 建議80%負載17ms |
12V電壓偏離 | -5% ~ +5% | -5% ~ +5% | -7% ~ +5% | -7% ~ +5% |
PCIe 電壓偏離 | 無要求 | 無要求 | -8% ~ +5% | -8% ~ +5% |
極輕載效率 (10W或2%) | 無要求 | 規定≥60% 建議≥70% | 規定≥60% 建議≥70% | 規定≥60% 建議≥70% |
ALPM 替代低功率模式 | 不支援 | 支援 | 支援 | 支援 |
T1/T3 開機啟動時序 | T1<200ms 100ms < T3 < 250ms | T1<150ms 100ms < T3 < 250ms | T1<150ms 100ms < T3 < 250ms | T1<150ms 100ms < T3 < 250ms |
*12VHPWR名稱變為12V-2×6,變更板端如顯卡端插座針腳長度,提高安裝時的安全性,線材沒有變更
16Pin供電接口是最大的區別

為了提升供電的安全性,ATX3.1 標準引入了新的 12V-2×6 16Pin 顯卡供電接口。這一接口由 PCIe CEM5.1 規範提出,是 PCI-SIG 組織為解決此前 12VHPWR 接口在《插接未能插緊時》, 易出現過熱和燒毀問題而推出的改進版本。
12V-2×6與12VHPWR接口的區別

- ● 12V-2X6 插座 16Pin 中的 12Pin 供電針腳長度已從 4.2mm 變長至 4.45mm。
- ● SNESE 4Pin 針腳長度從 4mm 縮短至 2.75mm。

12V-2X6 與 12VHPWR 模組線可以互相兼容,並不會因為版本不同,而對裝置有不良的任何影響(只針對海韻線材與PCIE規範需求說明),所以不管是 ATX3.0 或 ATX3.1 的電源供應器,只差別在這條線的 Pin 長度設計,而且都能安全使用最新顯卡產品上,用戶皆可放心使用。

12V-2X6 與 12VHPWR 只是線材長度不同,模組線材跟用電規格完全相同,可以互相兼容。
電壓掉電保持時間放寬

ATX 3.1 標準還對電壓掉地保持時間 (Hold up Time) 要求有所放寬,由滿載 17ms 更改為 12ms,建議 80% 負載 17ms。
不過這並不代表新標準一定是降規,*實際掉電保持時間以具體產品的規格設計與測試數據為依據,而不是單純根據標準進行判斷。
*只要電源符合ATX 3.X規範特性並採用12V-2X6接口,就可以標ATX 3.1標準
最新規範文件名稱已經統一為ATX 3

*為了避免用戶混淆新舊標準,Intel最新規範文件已改為ATX 3
海韻新品型號統一為ATX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