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顯示卡價格相較之前顯然更平價了,想要花 10 張小朋友就入手能工作、能打 Game 的顯示卡在以往可不容易挑選,更不用說想入手到底要選哪一張?看一下入門階等級,比起 NVIDIA 陣營的層層刀法,AMD 的 Radeon 系列似乎就比較好切入,至少選擇障礙沒那麼大XD~
而接續之前推出的 Radeon RX 7600 之後,AMD 也在年初時正式推出進階版 Radeon RX 7600 XT,在增加了記憶體、時脈以及一些些功耗之後,顯然讓原本僅針對 1080P 入門級的 Radeon RX 7600 系列得到了強化,可以在主流定位的 1440P 方面有著較佳的性能表現,搭配 AMD Fluid Motion Frames (AFMF) 補幀技術,也能展現不錯的遊戲 FPS。
正巧之前小編替朋友購買的 Sapphire Pulse Radeon RX 7600 XT 終於有機會裝機了,那就順便補拍一下照片,加上先前的測試數據來開箱分享一下吧!

SAPPHIRE PULSE RADEON RX 7600 XT顯示卡開箱
以目前的市場價位來看,萬元左右的預算大概能拿出來挑選比較的就只有 NVIDIA 的 RTX 3060 8G/12G 與 RTX 4060 8G 以及 AMD Radeon RX 7600 8G 與 RX 7600 XT 16G,前段落在 9,000 元左右、後段則是 11,000 元有找,價差算是有限,但要是考量記憶體容量大小,那 RX 7600 XT 顯然就具備優勢,相比自家的RX 7600 不僅記憶體倍增,連遊戲時脈也提升不少,對於部分吃記憶體嚴重的遊戲來說也較能對應。
當初小編幫朋友挑這片 Sapphire 的 Radeon RX 7600 XT 除了考量原本平台就已經是 A 家的 Ryzen 7 5800X 之外,預算上也比較吃緊一點,否則當然也是有更高階的選擇,但由於螢幕也只有 2K 解析度,簡單組個小 3A 架構也就夠用了,OK來開箱囉!
基本上 Sapphire 的 Pulse 系列就是其主力版本,與 RX 7600 版本在外盒設計上其實差不多,顏色上用的色系不同而已,7600 XT 的色調偏藍綠系風格,Pulse 系列的脈動設計還是有在外盒上呈現的,另外就是 RX 7600 XT 型號以及 16GB 記憶體的標示,另外也可以看到有打上 OVERCLOCK 字樣。





以外觀來看,採用雙風扇設計的 Pulse RX 7600 XT 透過黑、紅雙色的搭配與線條圖騰的設計,呈現一種大氣與霸氣感,尤其是正面這兩顆自家的折角扇葉更是突顯了這一點陽剛風格。
相較於動輒就是 3 風扇起跳的顯示卡版本來說,Pulse RX 7600 XT 可以安裝的自由度相當高,而且厚度僅 2 Slot 的標準尺寸更能適用於較迷你的小機殼內,不用擔心裝在緊湊型的 ITX 主機無法提升遊戲性能,一片 Pulse RX 7600 XT 就足以搞定。

頂部與底下側面可以看到內置的密集散熱鰭片以及貫穿整張顯卡的複合式熱導管配置,風扇外罩也有做了折角曲度的設計。





背面可以看到有加裝全鋁的金屬背板,可以防止顯卡彎曲變形等情況,另外也能協助降溫,特別呼應Pulse脈動的圖案設計也讓整體的視覺風格呈現一體感。
上方靠後位置則是 2 組 8-Pin PCI-E 電源插孔,總功耗 192W,基本上玩家只要有 600W 以上的電源供應器就能對應。



順便提供一下詳細規格:

性能實測
性能部分採用的是小編自己的平台,雙風扇版本實裝起來也是很酷的:
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X670E-F GAMING WIFI
記憶體:TEAMGROUP T-FORCE VULCAN α DDR5-6000 16GBx2(共32GB)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Seasonic GX-850 8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先來看一下 GPU-Z 的資訊,除了仍是 Navi33 核心與 RDNA 3 架構之外,記憶體倍增變成 GDDR6 16GB 也是一大特點,另外時脈部分 Boost 可以衝上 2810MHz,順便放上實際運作一段時間後的各項感測狀態,如 GPU 溫度在雙風扇壓制下也還算OK。


看一下在 AIDA64 中的 GPGPU Benchmark 表現,比較中就能看出 RX 7600 XT 的性能數據比內顯要高非常多。


慣用的 3DMark 當然也有不錯表現,Time Spy 的兩項也分別獲得有破萬分的 11053 與 5546 分,Fire Strike 的三項測試則分別有 28969、14460 與 7489 分,光追的 Port Royal 獲得 5547 分、DX12 Ultimate 總合表現的 Speed Way 則是有 1880 分的成績,如果相比另一片差不多同價位的 RTX 4060 8G,這片 RX 7600 XT 的性能則有略高一籌的小幅領先。(光追除外)

另外在 3DMark 中的三項 feature test 測試也可以看到 FPS 的表現,光追方面平均有 20.26、Mesh Shader 則是開啟後可以達到 255.13,至於 Sampler Feedback 則是略有 3.7% 的成長,也有達到 269.77 FPS。



當然也可以從 FSR feature test 來看一下在 FSR 2 的性能提升,這裡也測試了3個解析度下的表現,在 off 模式下,基本上就算是在 1080P 時也僅 55.41 FPS,不過有 FSR 的支援下,就算開畫質最高的 Quality 也能提升至 91.7 FPS,如果是 2K 螢幕的玩家那在 1440P 也有 57.29 的幾乎及格線的成績,當然可以改成 Balanced 或是 Performance 模式也能獲得更高的性能,如果想要最佳效能也可以選 Ultra Performance 模式,那就連 4K 解析度的 2160P 下都能有 71.82 FPS 的好表現了。

至於在遊戲的部分,也簡單的找了幾款來做搭配測試,虹彩六號這類的當然就不用說,肯定是OK超順跑,就算 1440P 下也仍能有 260 FPS,刺客教條即便是 1440P 時也能保有 73 FPS 的基礎合格表現,這部分在 Dirt 5 與 FarCry 6 上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就算玩 Cyberpunk 2077 也能基本順跑,如果僅是在 1080P 模式下的話就當然更沒問題囉!

最後來看一下在 PCMark 10 上面的綜合表現,雖然有高階處理器的加持,但基本上其中三大項的表現也都還算不錯,除了一般工作使用無虞外,生產力與數位內容創作這兩項的成績也都很不錯,如果是以中階 AMD 平台來搭配的話,應該也能有應付絕大部分需求的處理能力。

結語
在考量預算下又想擁有高效能,通常魚與熊掌很難兼得,對於許多 A 粉來說,3A 平台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畢竟高 C/P 值也是一值以來的 AMD 特色,要是再搭上來自 Sapphire 的品質保證,相信只要萬元預算就能輕鬆在工作與遊戲間取得平衡也是相當超值了不是嗎?
進階到 16GB 記憶體以及更高的時脈運作,雖然比起原本的 RX 7600 約略多了 25W 功耗,但應該是無傷大雅才是,畢竟總功耗也才 190W (看看N家的…),另外,AMD 的 FSR 技術也越來越多遊戲支援,這一點對於一些新大作需要更大 VRAM 空間的趨勢來看,相信之後 RX 7600 XT 的優勢也會更明顯,當初幫朋友挑的這張顯卡也終於可以發揮作用,如果近期玩家也想小小預算就能滿足雙重需求的話,那或許可以考慮一下這款 Sapphire Pulse AMD Radeon RX 7600 XT 16GB 喔!
(好像要去他們的官方商城才有,小編佛心提供一下快通車連結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