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 Intel 新的 14 代處理器上市,主機板的龍頭廠商 GIGABYTE 也推出一系列帶有 “X” 尾綴型號的新版本來供玩家選用,包括之前就上市的 XTREME、MASTER、PRO、ELITE 等都有新版的 XTREME X、MASTER X、PRO X、ELITE X 推出,加入以對應 14 代的元素外也把 WiFi 7 無線網路導入,這次小編也入手其中的 MASTER X 這一片,那就來看看到底有那些不凡之處吧!

GIGABYTE Z790 AORUS MASTER X開箱
官方在命名上對於 “X” 也做了註解:代表無限可能!而加上了 “X” 型號的 MASTER 系列除了對應支援最新的 14 代處理器外,原本就歸在 Z790 主機板中的高階定位,價位比起頂階的 Xtreme 要親民許多,特別是以 20+1+2 相的 VRM 數位供電設計已經足以應付 14 代處理器中的高階版本,假如玩家入手的是 i7 或 i9 版本的話,MASTER X 會是十分推薦的一款。
彩盒包裝的設計風格也延續 GIGABYTE AORUS 的神鷹特色,低調內斂的黑色包裝也展現了這款主機板的獨特質感,彩盒背面則是印上了關於 MASTER X 主機板的特色介紹,提供快速清楚了解產品特點的第一印象。


一直以來的 MASTER 系列都有相當特別的設計風格,做為高階定位中的一員,MASTER X 也展現了大師風采,除了整體上抓了斜切的設計線條外,上下對角的鏡面設計也算相互呼應,右上角的一體式 I/O 埠上方也照慣例的提供有 RGB 燈效、開機時也會顯示 AORUS Logo,至於左下的部分其實也藏了特別之處,MASTER X 導入了免螺絲快拆的特色以及輕鬆拆卸顯示卡的快速按鈕等,整合成 DIY Friendly 這一項友善設計,因此玩家可以透過 EZ-Latch Plus/EZ-Latch Click 來快速拆裝 PCIe 顯示卡與 M.2 插槽,大概是目前小編用過最方便的拆卸裝置了。
另外,除了提供有 1 組 UD Slot X 可承受 10 倍承重強度的 PCIe 5.0 x16 裝甲插槽外 (再厚重的顯示卡也不怕),另外還有 2 組也加裝有裝甲保護的 PCIe 4.0 x16 UD Slot,記憶體則是提供 4 組 DIMM、並且支援頻率由原本的 8000+ 提升至 8266+,同樣的也加裝了耐久度特色的裝甲保護設計。

供電方面採用了 20+1+2 相直出式數位 VRM 設計,配合 8 層 PCB 板與 2oz 銅用料,提供最佳的耐久度使用品質,而且在 Mosfet 部分也採用了 Thermal Armor Fins-Array 直觸式散熱模組 (8mm熱導管) 來協助散熱,並且具備 NANOCARBON 塗層與 12W/mK 導熱係數的散熱墊來強化整體的散熱性能。

燈效部分則是以一體式 I/O 上方的部分為主,特殊的 AROUS Logo 燈效與鏡面設計,日、夜的 RGB 風格也大不相同,設定部分可以從專屬的 GCC 軟體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中來調整。




針對 Gen 5 M.2 的主要插槽位置也提供了超有份量的 Thremal Guard XL 散熱背板來協助散熱,可達到 9 倍優化的散熱面積,注意看的話從側面可以看到鰭片剖溝構成了立體的 AORUS 字樣。

免螺絲就能輕鬆拆卸的 EZ-Latch 設計真的對小編這種需要經常插拔零組件的人來說是十分便利的事,獨特的 M.2 EZ-Latch Click 只要輕輕手指一扳就開向上掀起,簡直就是太輕鬆。



除了 Gen 5 M.2 插槽外,其他內建的 4 組 M.2 插槽則是一併藏在一整片 Thermal Guard Ext. 大散熱背板底下,同樣的也加入了 EZ-Latch Click 設計,只需輕鬆一扳就能打開,插好 SSD 後也只需要將卡扣扣上即可完成。




位於 Gen 5 M.2 旁邊則是最新的 Ultra Durable PCIe Armor 裝甲插槽 (PCIe UD Slot X),可承受 10 倍強度、再巨大的顯示卡也不用怕會造成承重的支撐問題,並且內襯有橡膠條設計可保護顯示卡 PCB 不被刮傷,透過鋅合金材質能為高速訊號傳輸提供有效的電磁屏蔽保護,插拔部分則是可由 EZ-Latch Plus 來輕鬆拆卸。


其他特色也包括了直接提供有 Power 電源鍵、Reset 鍵、Debug 燈與開機顯示 LED 燈號 (4燈) 等功能,至於 SATA 擴充也提供有 4 組,CPU 12V 8-pin 插槽也有裝甲保護等。






音效部分完整的設計,包括使用了 Realtek ALC1220 音訊解碼器與 ESS SABRE DAC (ESS 9118) 晶片,具備 SNR 125dB Hyperstream 動態範圍與 32bit/192KHz PCM 高解析音樂及 THD+N-112db 世界最佳總諧波失真,搭配高品質 WIMA 與日系音響級電容,達到最佳化的高解析音效輸出。


獨特的 Nanocarbon Baclplate 奈米碳塗層背板除了帶來更穩定的支撐強度外,也提供了散熱上的強化,透過鋁製背板的材質與塗層特色可增加 3 倍的導熱係數以及 10% 的降溫效果,裝飾設計部分則也有 AORUS 標示以及與正面一致的延伸飾紋等。
背面約正中間位置可以看到有凹槽與 4 顆固定螺絲,其實這就是前面提到的 PCIe US Slot X 的背面連接,直接強化與背板的連結而不是僅依靠 PCIe Slot 的 Pin 腳焊接,提供了高達 50kg 的承重強度。

背面連接埠的提供可以說相當完整,除了最左側位置上下的 Q-Flash Plus 與 Clear CMOS 按鈕外,最新的 WiFi 7 無線天線模組當然也有提供,接著是多達 4 組的 USB 3.2 Gen 1 與 7 組的 USB 3.2 Gen 2 Type-A,額外還提供有 2 組 USB 3.2 Gne 2×2 Type-C 以及 1 組 USB 3.2 Gen 1 Type-C、1 組 10GbE LAN、1 組 DisplayPort 與音效插孔等。

最後來看一下提供的附件部分,包括有使用說明手冊以及信仰貼紙、AORUS 銘板、WiFi 7 無線天線模組、SATA 連接線、RGB 線材、測溫線材、噪音線材、面板針腳快速連接座等。

性能檢視
接下來就上機實測看看性表現囉,Intel 新的 14 代處理器一樣採用 LGA1700 架構設計,外觀上與 13/12 代並無不同。

本次的測試平台列表:
處理器:Intel Core i7-14700K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70
Memory:T-FORCE VULCAN α DDR5-6000 16GBx2 (CL 38-38-38-78)
SSD:Samsung 980 Pro 1TB PCIe 4.0 Gen4x4 M.2 SSD
電源:Seasonic FOCUS GX-850 (850W、ATX 3.0/PCIE 5.0、80Plus Gold)
散熱器:InWin MR36 AIO一體式水冷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開機後進入 BIOS 也順便將版本更新到 F4,對 GIGABYTE BIOS 介面不陌生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整體的 UI 有一點點小改,更整齊且類別分明的介面視覺讓操作上更容易入手,EASY MODE 就能夠將主要功能做快速調整,有需要進階設定的也能快速切換做進一步的調整,像是超方便的 Instant 6GHz+ 與 DDR5 Auto Booster 就是玩家超頻的好夥伴。

透過 CPU-Z 可以看到關於 Core i7-14700K 的各項資訊,由於多了 4 顆小核與頻率再向上略提一些的緣故,因此可以看到整體表現都較前代的版本出色一些,Bench 項目的單多核成績落在 899.2 與 14868.4 分,資料庫數據對比大約與 Core i9-13900K 接近、與對手的 Ryzen 9 7950X 多核表現接近但單核成績領先一大截。




針對 CPU 性能檢視的 Cinebench 系列也透過 R23 與 2024 這兩款來看一下表現,R23 的部分獲得有單核 2097、多核 34277 pts,而 2024 版本獲得單核 125、多核 1888、GPU 成績 17649,都有相當亮眼的成績。


在 Geekbench 6 的部分則可以看到 CPU Benchmark 的表現,單核 2746、多核 19132 分,GPU 的表現則是 172699 分 (OpenCL)。



Novabench 5 的測試可以看到 4 項主要零組件的表現,CPU、GPU、Memory、Storage 的成績分別為 3977、1524、346、497 分,總分則是落在 6344 分。

在 AIDA64 Cache & Memory 的 Benchmark 測試來看一下整體搭配下的讀取、寫入、複製與延遲性能,分別獲得有 92696、82513、83878 MB/s 以及 75.9 ns。

3DMark 系列的性能檢視,首先看一下 CPU Profile 的單多核成績,單核落在 1138 分、多核最大為 14235 分,比起前代的表現有不小的進步。

其他包括 Time Spy、Fire Strike、Port Royal 與 Speed Way 等測試成績都相當不錯,透過下面的實測截圖可以看到各項數據,就算較新的 Solar Bay 項目也獲得不錯的成績,另外在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中可以看到以 DLSS 3、4K 解析度下,Core i7-14700K 與 RTX 4070 搭配這片 AORUS Z790 MASTER X 主機板的表現可以將 FPS 提升至 83.22,應付玩家的遊戲需求也相當足夠。









整體表現的 PCMark 10 測試中則是可以看到總分高達 9825,其中的 Essentials、Productivity 兩大項目的表現都相當不錯,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數位內容創作的得分更是拉高到 17244,對於創作者玩家來說絕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

順便看一下這樣的組合在 blender 上的表現,單純使用 Core i7-14700K 內顯 UHD770 的話只能在三項測試中獲得 224、142、107 的成績,啟用獨立顯示卡的話則可以拉高至 3042、1485、1490 分,玩家可以挑選高階顯示卡來搭配,除了可以獲得高效能創作效率外,也不用擔心上了高階顯示卡會有支撐性的問題,住片 Z790 MASTER X 可是有提供超強承重的 PCIe UD Slot X 設計呢!


最後也簡單看一下關於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GCC) 控制軟體的部分,強烈建議要安裝,因為可以調整設定的功能頗多,基本上對於 RGB Fusion 燈效與 Fan Control 風扇控制及 Performance 效能等方面都可以自行調整,而且直覺式操作,快速上手無難度。



結語
維持一貫的 MASTER 系列風格,對應 14 代處理器的 AORUS Z790 MASTER X 顯然加入了更多的 DIY Friendly 友善設計,除了仍舊採用了絕佳的用料與功能配置外,讓玩家可以更輕鬆的作到 DIY 操作的便利性大概就是這一片主機板的重點特色了,光是一按即開的 EZ-Latch 免螺絲、免工具設計就讓小編覺得超方便,而且不只是主要的 Gen 5 M.2 有支援,連其他的 4 組 M.2 插槽也一樣同享 EZ-Latch Click 的便利性,再加上一按就能插拔顯示卡的 EZ-Latch Plus 設計,對於 DIY 玩家來說真的是沒話說的超爽度了。
至於還有 20+1+2 相的直出式數位供電、超大片高效散熱模組、奈米塗層背板設計、Ultra Durable PCIe Armor 裝甲插槽…等等,都相當具有特色,如果說正想組一台高階 14 代主機、又是經常更換零組件的玩家,那相信這片 AORUS Z790 MASTER X 會完美滿足玩家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