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源供應器領域提到 FSP 全漢就不能不比個大拇指了,真的是惠玩家良多啊!高 CP 值的聖武士相信省下了玩家不少預算可以用在其他零組件的選用、金鋼彈的全模組金牌認證以及 Hydro 系列的多款選擇更是對應玩家的各項需求與價位點,而 PTM Pro 與 PTM X Pro 更是中高階玩家的首選,加入了工業防潮塗層與全模、80 Plus 白金等特點,直接打造超強的供電穩定堡壘。
不過這 Hydro 系列中還有一款 Ti Pro 1000W 更是將認證規格提升至 80 Plus Titanium 鈦金,配上 ATX 3.0 與 PCIe 5.0 的支援下,更顯玩家主機晉身 VIP 等級的不凡,外觀體積採 150mm 短版設計,讓小機身也能擁有大功率,而且還通過了 Cybenetics Labs 效率認證 Titanium (≥91% & <93% 總體效率)、Cybenetics Labs 噪音等級最高階 A++ (<15 分貝) ,許多國際大媒體評價超高,說是目前市售版的 1000W 之王也不為過,那下面就來開箱瞧瞧吧!
FSP Hydro Ti Pro 1000W開箱
光是從彩盒包裝就可以看到官方在細節上的要求,套了雙重紙盒設計為了確保產品的完整度,除了外部的環保紙盒外,保護在裡面的精緻彩盒才是這款 Hydro Ti Pro 1000W 的真面目,採黑色調設計的外盒除了正面印上產品的實際樣貌外,右上角與下方一整列也標示了包括支援 ATX 3.0 與 PCIe 5.0 規範、80 Plus Titanium 鈦金認證、短版機身設計特色、450V/105℃ 日系電解電容用料與 10 年保固等。
彩盒背面也是印刷的相當豐富,除了另一面向的產品實體照片外,包括主打的規格特色、重點摘要與針對瞬間峰值的說明與支援最新 12VHPWR 的連接頭設計、採用的 16AWG 線材可對應最高達 600W 輸出等,下方則也列上各項安規認證與廠商資訊等。
附件的部分則是除了提供有保證書、安裝說明、裝飾貼紙外,線材組也相當完整,直接提供一整包的黑色束口袋收納,包括電源線、主電源線 (20+4 Pin)、CPU 12V 電源線 x2 (4+4 Pin)、12VHPWR 直連線材 (黑色編織網包覆)、PCIe 12V x4 (6+2 Pin)、SATA x2、大4P x2 等。
如果有仔細看的話應該就會發現,怎麼本體的顏色與彩盒上的照片黑色不一樣呢?
沒錯,這裡開箱的是媒體特仕版,外殼顏色為 “鈦金色”、藉以區分與一般版的黑色外殼,而本體的確如特色標示的,採短版機身設計,尺寸為 150 x 150 x 86 mm,就算對應小機殼也能輕鬆安裝沒問題。
來看一下外觀設計,上方的風扇區採用一體式的沖壓外殼、直接就設計成像是風扇在旋轉的樣貌 (一般都是加風扇護網),中間則是代表 Hydro 系列的 H 標誌銘牌,兩側邊則是有 FSP Logo 與系列名稱的貼紙,或是也可以自行貼上附件中的裝飾貼紙,出風口位置則是電源輸入插孔與電源開關位置,並且還有提供了 ECO 風扇模式的切換開關,底下還特別打上了 “Power Never Ends” 標語,至於模組化連接埠則是除了產品型號外,也做了連接埠的位置標示,包括專屬於 PCIe 5.0 的連接部位置標記,斗大字想插錯也不容易啊!
本體的另一面則有貼上規格標籤,除了印上廠商名稱、產品系列、型號等主要標示外,也提供包括採用100~240全電壓設計、+3.3/+5V 皆 20A、共提供 120W 供電,+12V 為單路 83.33A、最大供電輸出為 1000W,總功率為 1000W 等,另外連同 PCIe 5.0 Ready 與 80 Plus Titanium 鈦金認證及各項安規、產地等標示也都一一列述於上頭。
看過外觀後就來開蓋看一下內部設計吧!交流輸入採用主動式整流橋 (Active Bridge Rectifier),與這次測試的其他版本大多採被動式設計不同,使用 4 個二極體與整流子板連接、並以大散熱片來協助散熱,有助於提升整流效率 (銀色區),一級 EMI 與二級 EMI 濾波包括 2 顆 X 電容、4 顆 Y 電容、共模電感與差模電感。
一旁包括有 NTC 熱敏電阻以抑制輸入湧浪電流,而繼電器也會在電源啟動後將其短路以去除造成的功耗損失,最左區為 APFC 電感,散熱器下有 3 顆一組的開關、由 2 顆 Mosfet 與 1 顆二極體組成。
APFC 則是採用 Infineon 2PCS02 控制晶片與 2 顆 Infineon 60C7099 Mosfet、2 顆 Cree Wolfspeed C3D08065I 二極體組成 (通常都 1 顆、這裡採用 2 顆),電容部分採用的是 Nippon Chemi-con 450V/680μF KMZ 105℃ 大電解電容與 Nippon Chemi-con 450V/330μF KMZ 105℃ 電解電容。
初級 LLC 配置採用的是虹冠 Champing CM6901T2X 方案,包括中間黑色散熱片下方的 Magnachip MMF60R115PC Mosfet (正反各 2 顆、共 4 顆構成全橋) 以及電路板背面設置的 2 顆納芯微電子 NSi6602B-DSWR 初級 Mosfet 隔離驅動 IC (可從下面的背面 PCB 照片上看到 2 顆黑色晶片)。
中間位置則包括了諧振電容、電感以及比流器、主變壓器等;另外還有 12V 同步整流子卡以及 TOSHIBA TPHR8504PL 6 顆 Mosfet。
DC-DC 的部分則是由 Anpec APW7159C 這顆雙通道 PWM 負責 +3.3/+5V 降壓、搭配 Infineon BSCNS Mosfet X6 (3 顆 5V、3 顆 3.3V) 控制;至於左半邊中間則是提供有 APW9010 風扇控制 IC,具備智慧調控,可以使用瓦數高低調整風扇轉速快慢或停止/啟動,而下方也可以看到電源管理晶片 Weltrend WT7527RA。
另外,模組化輸出埠也採用了全日系固態電容用料以確保品質。
效能檢視
這顆 Hydro Ti Pro 1000W 除了支援 ATX 3.0 與 PCIe 5.0 外,也是有通過高規的 80 Plus Titanium 認證,在效率上應該是相當不錯,一樣也按照本次的平台搭配來跑一下 OCCT 驗證。
透過 OCCT 結束前的負載截圖可以看到以 Core i9-13900K 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下的負載情況,在現階段可說差不多是最強組合的壓力下,基本上也吃到 800W 的供電了,的確建議玩家配上 1000W 版本比較確保運作無虞,畢竟還有其他元件搭配。
最終 30 分鐘燒機測試也驗證了運作正常無誤,其中在 +3.3V、+5V 與 +12V 的平均線圖都呈現十分穩定的水平線,表示這款電源供應器的供電情況相當不錯。
同樣也透過 HWiNFO64 來看一下整體的功耗、溫度與電壓部分狀態,最強組合的負載的確較大,不過這款 Hydro Ti Pro 1000W 基本上是可以支撐沒問題的,還有部分預留供電空間可以提供玩家搭配其他元件使用,想要入手組建高階主機的話,可以納入主要考慮對象,畢竟這顆還有 80 Plus Titanium 認證。
下面也提供一下本次的 Hydro Ti Pro 1000W 功耗瓦數紀錄線圖供參!
小結
現階段如果想入手高階顯示卡的話,除了考量荷包深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對應的電源供應器瓦數是否足夠,另外,選用 NVIDIA RTX 40 系列的話也要考量是否有支援 12VHPWR 的部分,能夠提供直出式連接當然是最佳選擇,以這款 FSP Hydro Ti Pro 1000W 來看,除了規格面絕佳、支援 ATX 3.0/PCIe 5.0 與 80 Plus Titanium 鈦金認證外,支援防潮、防塵與防腐蝕的工業塗層外,全模組化及短版機身設計都是特色,1000W 的供電輸出也讓玩家在主機搭配選擇使用上不用考慮太多 (都能支援),特別是高達 94% 的轉換效率不僅能降低廢熱也能節省電力損耗與電費支出 (這很重要)。
至於保固的部分也提供有達 10 年保固,以目前國內FSP的服務來說,不用擔心使用上的各項問題,入手大水管等級的電源供應器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