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的採購組裝習慣,大概都只針對主機內的零組件來更新,事實上除了主機本身需要更加強大才能玩3A Game應對更複雜的運算環境外,其他周邊的產品配合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點,當然也包括了玩遊戲這一塊需求,除了常見的鍵盤、滑鼠、耳機之外,做為視覺主角的顯示器則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點。
目前做為主流顯示器至少得具備 4K、144Hz 這兩項,如果還可以 1ms 反應時間與 DCI-P3 廣色域、HDR400 以上就更優秀了,特別是還可以自由轉向、高低調整、90 度直立、拉近拉遠、還能不佔桌面空間就超完美了,這樣的需求就交由 GIGABYTE 新登場的 M28U Arm Edition 來滿足吧!

GIGABYTE M28U Arm Edition電競螢幕開箱
這款 M28U Arm Edition 電競螢幕其實在 6 月的 Computex 2023大展中就已經有現身過 (當然是大哥M32U Arm Edition),主要訴求特點就是可依玩家需求來調整角度,包括遠近、傾斜/90度直立、左右/上下調整等,明顯的可以看到無角座設計的優勢,不佔桌面空間,可調整遠近距離的設計讓玩家可以無視桌面距離達到視覺最大化,這次終於讓小編可以實際體驗看看囉!

▲之前Computex 2023的技嘉攤位上就有展示出M32U Arm Edition Gaming Monitor,採無腳座設計,可依玩家需求調整角度
外箱採用常見的紙箱設計,不過光是外部印刷就可以看到標示清楚的圖片以及特別打上的 Arm Edition 字樣,底下還有一整排的規格特色標示。
開箱後可以看到分成 2 層內容物,保麗龍上面的是附件區,包括支架、各線材與保固卡/按裝指南等,底下則是 M28U Arm Edition 螢幕本體,保護套外面有印上安裝步驟指引。




由於 M28U Arm Edition 是沒有腳座的,基本上是透過專屬的人體工學支架與一組桌板夾具來達成整體的固定,整體的設計上其實並不難安裝,只需要幾個步驟就可以將支架與桌夾連接,然後再將面板掛上即可,跟有腳座設計的差異就是原本的腳座改成了桌板夾具,玩家在安裝面板之前得先將支架與桌板固定好位置。



將支架安裝固定之前,記得先將支架底部的 2 顆固定螺絲卸下,然後與桌板夾具連接固定,然後再確認好安裝在桌面的位置,將夾具底下的轉板裝上,接著轉緊到固定與桌板貼合。







裝好支架後就可以把面板安上去了,從背面可以看到採用的仍是 GIGABYTE 一貫的流線型外觀設計風格,配上低調內斂的啞光磨砂表面,一角的 M28U 則是標示了這款版本的型號,由於採用快拆設計,所以接下來只要把麵板後面的凹槽與支架上的固定座連接扣上就大功告成了。



裝好之後就可以發現整個 M28U Arm Edition 的自由度有多高,支架轉軸可以上下調高、調低,也能往左、往右轉向,上傾、下壓角度都OK,獨特的支架懸臂還可以拉近拉遠,隨玩家的使用需求來調整,直接拉近當娛樂螢幕超easy。
一般不能轉 90 度直立模式的需求在 M28U Arm Edition 上面也獲得解決,輕鬆一轉就能一秒變直式,直接就是放大版的超大平板/手機模式。













面板背面除了有習慣使用右好操作的5向控制搖桿之外,還有專屬的 KVM 一鍵切換按鍵,基本上使用操作上應該都沒問題,也相當直覺式設計。
至於背面的連接埠則是提供了 2 組 HDMI 2.1、1 組 DisplayPort 1.4、3 組 USB 3.2 Gen 1、1 組 USB Type-C (支援PD18W) 等,也算足夠應付玩家使用。



實際試用與內建的強大功能選單
這裡也簡單整理一下基本規格:
28 吋 SuperSpeed IPS 面板、3840×2160 解析度、8-bit 色彩深度、94% DCI-P3 超廣色域、0.16 點距,亮度 300 cd/m2、對比 1000:1、可視角 178 度、反應時間 1ms GTG/2ms MPRT、144Hz 更新率 (120Hz for Console Game)、支援 VESA Display HDR400、FreeSync Premium Pro,內建 3W x2 喇叭、功耗 40.5W 等。
在主機未開機的狀態下可以直接透過Standby選單來選擇輸入模式,可以看到在輸入選擇部分有 HDMI 1、HDMI 2、DisplayPort 與 Type-C 等,其他設定也有 HDMI Version 與 Type-C Compatiblity 等。


實際體驗一下 M28U Arm Edition 的畫質表現,一般看網頁當然是沒太大問題,亮度、對比都很OK!窄邊框設計的 28 吋,看起來就是舒服!
看看告五人的主唱 犬青特寫,4K 解析度下的人物呈現相當細膩,適合玩家關燈時欣賞,M28U Arm Edition 由於有支援黑平衡技術,場景明暗度的表現有增強效果,娛樂視覺感相當滿足!拿來看阿湯哥的 Top Gun 系列也是精彩,144Hz 的加持下,動態表現相當不錯;另外在風景影片的表現上,顏色飽和度也十分優秀,很有高解析畫質下的現場即視感,真的是工作使用、娛樂享受兩者都能對應的一款螢幕,當然拿來打Game就更不用說了,4K+144Hz+1ms GTG 的組合,開啟 “黑平衡 (Black Equalizer) 與 “穩定瞄準功能 (Aim Stabilizer)” 的話,穩穩的屌打對手是不在話下啦!




除了各項模式下都能獲得相當不錯的視覺表現外,另外還有一項特色就是技嘉的 OSD Sidekick 軟體,在面板背面的 5 向控制搖桿一按就能啟動 OSD 設定選單,KVM 功能也能輕鬆設定;另一端則是 GAME ASSIST 遊戲輔助工具設定,包括遊戲計時器、遊戲計數器、更新頻率、準心輔助等等,都能輕鬆依玩家需求調整。




基本設定則可以看到包括相當多項,像是技嘉螢幕特色的 “黑平衡” (Black Equalizer) 可增強場景暗部亮度且不會過度曝光亮部區域還能還原細節並維持畫面細緻度等,另外還有 “穩定瞄準功能” (Aim Stabilizer) 可在講低動態模糊的同時維持足夠亮度且降低射擊時的畫面晃動感,FPS 遊戲的殺手級功能。
其他包括解析度、反應時間、更新頻率與 AMD FreeSync Premium Pro 功能等,都可以直接從 OSD 上來做起用與關閉,只能說功能太多,想得到跟想不到的都準備了,用不用就看玩家的需求囉!





結語
螢幕是不是要有腳座比較好?這個問題頗為見仁見智,但跳脫既有思維,M28U Arm Edition 的設計的確會讓桌面空間變大、隨玩家需求調整螢幕高低 (最高208mm)、遠近 (向前延伸達230mm)、角度 (左右旋轉-270°~+270°、俯仰傾斜 -5°~+25°、90°直立顯示) 等,算是解決了原本腳座型螢幕僅能調高低或略微傾角 (俯仰) 的限制,可以說透過 M28U Arm Edition 就能實現螢幕的各種情境使用,只要體驗過 M28U Arm Edition 的特點後就會迷上,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至於規格面的 4K、144Hz、94% DCI-P3 廣色域與 120% sRGB,300 cd/m2 亮度、1000:1 對比、1ms GTG/2ms MPRT 反應時間、HDR400、FreeSync Premium Pro 等更是涵蓋了玩家的使用需求,如果真的覺得 28 吋不夠用、那換成更大一點的 M32U Arm Edition 也行,更大、看更爽。
好馬還得配好鞍,入手強大主機的同時也不能少了作為視覺主角的螢幕,這款由 GIGABYTE 推出的 M28U Arm Edition 應該可以滿足玩家對視覺上的精準色彩與工作、娛樂上的雙重需求,而且重點是價格還不貴,想要趁機入手的朋友可得手腳快點囉!
